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到底谁如此大胆?

发布啦 0 0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当工作人员整理总理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口袋里,贴身保存着一张发黄的照片。这张照片上面有四个人,分别是周恩来、张云逸以及两名警卫员,背后写着八个字:“崂山遇险,仅存四人”。

这张照片被周总理悄悄珍藏了39年,直至病逝前也难以忘怀。

周总理在崂山究竟遇到了什么危险?让他记忆如此深刻?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到底谁如此大胆?

周恩来(中)、张云逸(左)、孔石泉(右)

“我一生遇到过很多次危险,但是最危险的就是那一次。”

1936年12月12日,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在临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由周恩来作为代表,前往南京与蒋介石谈判。

1937年4月24日上午,周恩来乘车从延安出发。为了保护她的安全,中央派了一个加强排,分三辆车进行护送。

就在出发前夕,由于事情耽搁,周总理的车晚一步出发。

周总理乘坐的是一辆军用卡车,车上有20名警卫。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到底谁如此大胆?

在出发前,副官陈友才找到周总理,递过一身军装说:“一会儿上路的时候您穿着这个。”

周总理笑道:“你这是打算搞什么鬼啊?”

陈友才挠了挠头说道:“我和您换换装,路上要是有危险,我能帮您挡一挡。”

于是陈有才头戴礼帽,穿上呢子西装,装扮成周总理的模样。

可事后,就是这次换装,才让周恩来避免了一次灾难。

一切都准备好了,车子缓缓发动。卡车驶出延安城,行驶在坑洼不平的黄土路上。路面十分颠簸,但战士们却依然兴致很高。他们在车上有说有笑的,一个小时后,汽车就过了三十里铺,进入崂山地区。

为了这次行动,保卫处对沿途每一条路都进行了细致地调查。但是保卫科同志万万也没想到,这种高调的行为一看就是有什么大人物要出行,反倒引起了刺客的注意。在不远处,一个头戴羊毛巾,一副农民模样的男子正蹲在地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卡车的动向。

崂山地区人员稀少,自古以来就是土匪的聚集地。看着周围不断后撤的树木,陈有才有点担心,不自觉地摸了摸别在腰间的枪,忧心忡忡地说道:“路上这么颠簸,要是发生了什么情况,我们怎么打啊。”

这么颠簸,是不好打。”张云逸的警卫员温太林也顾虑重重。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到底谁如此大胆?

周总理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他通过车窗,看到汽车穿过峡谷,来到一个相对宽阔的山坳,和战士们讲起一个故事:1935年10月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刚到陕北,蒋介石就派兵来围剿我们,东北军的两个团就是在这里被我们消灭的······

“啪!”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讲话。陈友才浑身一激灵:“什么声音?”他身旁的警卫员说:““好像是牧羊人挥鞭子的声音”。”

但是这穷山僻壤的,哪来的牧羊人呢?

山坳里突然射来一发子弹,陈有才大喊:“敌袭!”话音刚落,子弹犹如暴雨倾盆般袭来,卡车的铁皮被打得啪啪作响。

周总理果断下令,让司机加速冲过去。可刚往前几米,车子就突然停止,还差点侧翻。

原来敌人早有准备,在路上挖了一道沟,车轮陷进去就走不了了,停在路上成了一个活靶子。

面对危险,周总理大喊:“快下车,散开隐蔽,组织反击。

战士们都跳下了车,张云逸一边开枪反击,一边大声说道:“陈友才你带警卫员保护周副主席先走!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到底谁如此大胆?

陈友才

但陈友才在跳车的过程中不小心腿部中弹,无法行动,于是他命令其他战士掩护周恩来和张云逸撤离,自己留下来掩护。

敌人看见一个人穿着礼服,还指挥众人作战,都认为这个人是个大官。于是他们集中火力,子弹都向他这里射来。

为了吸引敌人火力,给总理撤退争取时间,陈友才学着周恩来的口音大声指挥战斗,但他已经身受重伤,无法逃离了。

最终,陈友才连中数颗子弹,倒在血泊里,与他一同牺牲的还有陈国桥、邓庭荣,王开明等诸多烈士。随后,歹徒们冲了上来,从陈友才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一张周恩来的名片。他们这才知道,自己似乎杀了一个“大人物”。但是凶残的匪徒依然不愿放过陈友才,在他的遗体上狠插了几刀才扬长而去。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到底谁如此大胆?

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三人钻进树林里跑了一会儿,发现没有敌人追过来,才停下来喘了口气。此时的三人都十分狼狈,张云逸的手被子弹擦破了皮,孔石泉的衣服也被打出了几个洞。

正当他们休息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是战士曹鸿都。他是奉陈国桥的命令赶来保护几位首长的。

除了他,其他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怀着巨大的悲痛,周恩来走到一处山坡,朝着枪声传来的地方久久伫立,一言不发。

但张云逸明白他们现在并不安全,敌人随时会过来。他和周恩来说道:“看来伏击我们的不是正规部队,像是一股土匪。这里不能久留,我们还是尽快返回延安吧。”

周恩来这才反应过来,四人沿着山路往延安走去。

激烈的枪声惊动了附近的红军部队,他们立即把情况汇报给了延安总部。

延安方面得知了周恩来遇到袭击后,立刻集合警卫团所有人员,准备前去支援,中央警卫团团长黄霖将此事紧急向毛泽东汇报。

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向冷静的他此时也变得很紧张。他交代黄霖:无论如何也要把周恩来救回来!

警卫团一路快马加鞭,赶到了三十里铺检查站,此时周恩来一行人正好赶到。双方成功会师,周恩来便命令张云逸立刻带人前往遇袭的地方救人。

当他们赶到现场时,敌人早已逃走,现场只有满是弹孔的卡车和战士们的遗体。几位幸存的战士也受了重伤。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到底谁如此大胆?

当周恩来看到看着沾满陈友才鲜血的毛毯时,他忍不住落泪,说道:“友才是替我死的,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

一行人带着烈士遗体回到延安,等候在这里的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周总理下马,朝毛主席大步走过来,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毛主席的心才放了下来:“回来就好啊!”

就在遇险的第二天,周恩来再次上路,坐上的国民党的飞机前往西安,为抗日事宜进行谈判。

就在周总理和国民党谈判时,延安对这次事件展开了调查。经过周围群众的一番走访后,一个姓李的老汉提供了一些线索:他在那天上山砍柴时,看到了一群土匪在山上挖战壕,不知道搞什么鬼。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到底谁如此大胆?

凶手是当地的土匪!他们怎么会知道周恩来一行人出行的准确时间?

延安派人打入土匪内部,获得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延安内部一个叫冯长斗的人是土匪的探子。而这些歹徒明面上是一些山间匪徒,暗地里却是以姬延寿为首的当地土豪。

这些人和国民党有着密切联系,想借这个机会杀了周恩来,在国民党那里得到重用。

案情已经查明,延安立即开展剿匪工作,将土匪头目李青伍、姬延寿判处死刑。

当周恩来再次回到延安时,他第一时间去了陈友才的墓前祭拜,还与幸存的几人合照留念,并亲自在照片背后留下了那八个大字:“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到底谁如此大胆?

不幸的是,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陈友才等烈士的墓地被摧毁,已经找不到了。周恩来听后伤心不已,再三叮嘱当地领导,一定要找到陈友才的墓。

这件事被他记挂了39年,一直到周总理去世,他跟四名幸存者的合影仍好好地保存着······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8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