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浣熊档案
编辑丨浣熊档案
前言
2022年8月1日,是我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社会各界人士都在这一天,向这支属于人民的军队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
在我党的领导下,这支人民军队先后历经多次战争考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回首百年之前的南昌起义,周恩来的三声枪响,吹响了共产党武装反抗的号角,同时也拉开了我国人民军队建设的序幕。
那么周恩来在我军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在我们印象里和蔼可亲的周总理,又能否调动军队呢?
一、南昌起义中的周恩来
在南昌起义前,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后世知名的军队将领。
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先后两次参与讨伐军阀的战争,并在此期间不断完善军队政治工作,积累丰富的军队管理经验。
1927年蒋介石公然叛变革命,与帝国主义等敌对势力勾结,并且开始大肆清洗国民党内的共党人员,一众爱国志士遭到迫害。
正如周恩来在上海质问斯烈的那句“一个国家,三个政府,这难道不是分裂,不是对孙先生的背叛吗?”
为了反抗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决定联合国民党左派人士,继承孙先生的遗愿,将中国革命的理念贯彻到底,挥师南下广东。
而后周恩来与李立三等人组成中共前敌委员会,联合了一批爱国将领,准备在南昌发起反抗蒋介石统治的起义运动。
8月1日凌晨,随着周恩来的三声枪响,南昌起义军应声而动,迅速攻占了南昌城内的多处战略据点,歼灭了南昌守军,获得了起义胜利。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也是国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更是创建人民军队的起点。
周恩来也因此成为中国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这支军队从创建之初就有别于其他军队,他们是人民的军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但是此时的人民军队受限于当时的环境,虽然实现了党领导军队这一目标,但是党的领导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团一级,
后来在毛泽东领导下的秋收起义中,党组织在军队中的作用才得到进一步强化,由团一级下放到了连一级,设置党支部。
不仅如此,为了深化将士们心中的革命理念,宣传共产主义,从班到排均设有党小组,借此提升战士们的思想觉悟。
秋收起义
这时的人民军队从上到下都掌握在党的领导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领导体系,从军队的组织架构上真正实现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不过此时的人民军队尚分散在各处地区,响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念,军队中的干部任命较为灵活,没有统一的规范体系。
后来随着军队的不断扩大,周恩来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弊端,在他的牵头带领下,开办了学校、培训班等,对干部进行培养。
之后更是为了明确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他审定了由陈毅起草的“九月来信”,并在古田会议上加以落实这一精神。
古田会议
自此,人民军队的发展再也没有脱离过党的领导,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人民道路上,为了人民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周恩来之后又相继担任了中央军委书记等要职,与其他军队领导人一起,完善军队的体制机制,为我党更好的指挥军队作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那么建国以后身为总理的周恩来,又在军队体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二、军衔制确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时,因为一切尚处于摸索阶段,此时的人民军队由刚成立的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
这时的周恩来担任军委副主席一职,兼任政治局常委,负责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在彭德怀的提议下,为了推进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军队中施行军衔制的问题被提上了会议日程。
彭德怀
1952年,中央军委针对军衔问题初步拟定了一份方案,依照苏联专家的意见,将军衔设置为六等二十级。
而后又在1953年修订草案,对六等二十级的各项军衔名称做出调整。
一年后,中国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会议通过了我国的第一部宪法法案,根据会议要求,撤销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国防委员会。
周恩来也因此不再担任军职,将军队工作交由当时的彭德怀将军处理,但是周恩来总理始终都很重视军队建设,在部队中威望崇高。
钦定宪法章程
1955年2月8日,第一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相关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但是最终确立的版本如下:
元帅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实际未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3级: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总计六等十九级。
在实际授衔时,应毛主席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一职空缺未授,但在在人民心中以及众多将领眼里,这一军衔也只有主席才能拥有。
1955年9月27日,北京怀仁堂内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毛主席亲自颁发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聂荣臻、叶剑英等十人元帅军衔。
而此时的周总理则是为大将颁发命令状,授予粟裕、陈赓、黄克诚、徐海东等十人大将军衔。
这时的周总理虽然不再担任军职,但是仍享有对军队干部的任免权,在这次授衔仪式中更是主席之下第一人。
从1955年军衔制确立,至1965年军衔制废除,将官一级的授衔均得通过周总理批示,校官一级也得通过国防部长一级审核。
周总理任命上将
1988年7月1日,时隔二十三年,我军重新确立了军衔制,同时建立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后来军衔制度不断迭代更新,最终确立为现在的三等10级: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其中海军、空军、武警军官警官因为兵种不同,在叫法以及表现上有所区别
具体表现为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武警”字样。
其中专业技术军官,需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还另设有文职干部与学员军衔。
军士军衔设三等七衔,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一级上士、二级上士、中士、下士。
义务兵:上等兵、列兵
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仍旧为军队建设劳心劳力,取得不错的成效。
那么曾在军队中担任要职,享有极高声望的周总理,是否有权力调动军队呢?
三、中央军委
答案估计会让很多人失望,周总理并不能凭借自己的声望,或以曾经军中的地位去调动部队。
因为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之时,我党就已经意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重要问题。
彼时的共产党刚刚成立,在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工人运动,但是因为手里并没有有力的武器,遭到不小的挫折。
工人运动
共产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意识到了我党需要寻求强有力的同盟者。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压迫在百姓身上的军阀主义。
这时的国民党在孙中山的带领下,也意识到了中国想要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就必须寻求新的帮助。
国共双方都有相同的反帝反封建诉求,这也因此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此期间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孙中山先生的带领下,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共同谋划北伐战争的相关事宜。
国共合作形成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大力开展工农运动,将革命浪潮推向了高潮。
除此之外,他们还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出色将领,在数次征战中稳固发展了广东根据地。
1927年,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成员,全然不顾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成员的劝阻,相继叛变革命,导致合作破裂。
汪精卫与蒋介石
此时的共产党人受到了极大的迫害,成员数量锐减,人心惶惶。在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压迫下,我党情势危急,风雨飘摇。
偏偏当时的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还犯了右倾投降主义,在汪精卫的巧言令色下,竟然打算放弃掌握的少数武装力量。
直到李大钊先生被军阀杀害,陈独秀才如梦初醒,悔不当初。
广大共产党人也因此吸取了教训,总结了经验教训,他们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农民,是工人阶级可以联合的可靠力量,必须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然后就是武装问题,只有握紧了枪杆子,共产党人才能挺直腰板说话,必须建立属于共产党自己的革命队伍。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党员受到迫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没有武装力量就没有发言权。
只有牢牢把握住军队,才能维护这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
军队的稳定,事关国家、政党的安定,只有培养的军队对党的绝对忠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在军队管理以及调动方面,党章中有着严格的规定,在建国之初,关于军队问题也在法律条文中做出了特殊标注。
根据党章的要求,任何组织或个人均没有权力擅自调动军队,即使是毛主席也要遵守这一规定。
按照相关要求,军队在进行相应的调动时,需要经过中央军委的同意,哪怕是该军队的直接领导干部,也只是享有指挥权而已。
部队调动需要经过中央军委成员商议,并由军委主席签字才可生效。而这些军委成员皆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本身就是党的领导人物。
党对于军队的领导从一开始就贯彻在军队体系之中,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可能妄想掌握人民军队。
习主席阅兵
尾声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今时往日不可同日而语,我军现已迈向了现代化军事强国的行列,上天入海,犹如巨龙翻腾。
不管空军的先进战机,还是海军的航空母舰,技术层次都属于世界前列,我们华夏子民也因此而自豪。
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处处充满着战火,但正是因为人民解放军的庇护,我们普通百姓才得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而这一切全都依仗于我国日益进步的武器装备水平,依仗于始终以人民为第一导向的人民解放军。
现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95周年,周恩来总理也已经逝世46年,但伟人的身躯仍旧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
周总理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是因为老一辈革命家的拼搏奋斗,日夜操劳,为党、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殚精竭虑,才有了现如今日益强盛的中华民族。
哪怕他们拥有至高的权力,但是他们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一切为了国家和民族,绝不会因自己的一己私欲而至国家利益于不顾。
这种崇高的思想理念与道德品质,值得我们后辈不断学习与借鉴,他们用尽心血为我们创立的美好生活,应当由我们好好维护。
我们也应该继承他们的意志,一代一代接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