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下旬,毛主席回到湖南长沙,他突然对张平化和湖南省委的同志们说:
“我想要游泳!”
当时毛主席已经年过8旬,1971年后身体更是每况日下,不久前还休克了一次,医生给他建议是少做剧烈运动。
“他要游泳”这一要求的提出,属实吓坏了在场的工作人员。
张平化和湖南省委,请毛主席曾经的警卫员汪东兴,劝主席放弃这个想法。
汪东兴委婉地跟毛主席说:

“主席,最近天气转凉了,我和湖南省委的同志都认为不适合游泳了,而且这里也没有合适的游泳场地。要不别游了。”
主席生气地说道:
“你们不让我下水,我就去湘江里去游!”
那么毛主席游泳的心愿达成了吗?
请看我慢慢写来。
一、毛主席最后一次回湖南
1974年,毛主席乘坐专列南下到达武汉三镇(汉阳、汉口、武昌)。
时任湖南省委第二书记的张平化(第一书记由华国锋兼任),预感毛主席非常有可能要回湖南长沙。
湖南是毛主席的故乡,从60年代起,他每年基本上都要回来一到两次。人越到老年对于故乡的思念就越深,可能是心里那种“落叶归根”的想法在作祟,毛主席也是一样,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没有中断过回乡“省亲”的这一传统。
况且毛主席是在三湘大地上,才思考出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在对湖南农村的考察中才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的。
他回湖南主要还是希望,利用这里的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
毛主席每年回乡多数情况下,还是从武汉三镇过来的。现在距离他上次回来,已经过去两年了,不少人猜测,他老人家可能年岁已高,经不起折腾,所以回乡的事情暂时搁置了吧!
这年10月,张平化要去农村考察农业机械化普及方面的问题,他的儿子张自全刚好从部队休假回家。
张自全听说父亲要去农村,他也想跟着去看看。
张平化出差一般都是不带亲属的,况且他要去的又是条件艰苦的湘西地区,他不太愿意让儿子一起去。可看着好久不见的儿子,他的心马上软了下来,心想让儿子了解一下农村也是件好事,于是同意下来。
张平化一路乘坐轮船沿洞庭湖缓缓行进,经过君山、常德、岳阳……似乎离长沙越远,他心里就越不踏实,总感觉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在考察之余,他不停地问身边的秘书:
“北京那边有消息吗?告诉省委,如果北京有什么消息,一定要马上向我汇报!”
他视察完湘西后,一路往东到达了农业机械化搞得比较好的南县。晚上在当地开完会,县委的同志跑来向他汇报消息:
“省委来电话了。”
图|张平化
张平化放下手中的文件,跑到办公室接电话。省委那边说:
“北京那边来人了,刚刚出发!”
他赶紧交代好手中的工作,然后坐上一辆苏联制造的老式吉姆车,匆匆返回长沙。
司机王成贵吃着咖啡糖打起精神,开了一夜的车,提心吊胆的张平化也是一夜无眠。
1974年,湖南省委的同志,都希望毛主席能够再回家乡来看看,湖南人民对主席的思念随着他的老去,也是与日俱增。
南县是洞庭湖附近的一个县,河网密布,每走一段陆路,就要搭一段轮渡,然后再走一段陆路,再搭一段轮渡。每次即将到达下一个渡口前,都要提前打电话通知渡口做好摆渡准备。
就这样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走了一天,张平化终于在10月13日凌晨2点到达长沙。
他刚回到办公室,想躺下休息一会儿,秘书敲门进来向他报告:
“张书记,毛主席的专列已经到达长沙了!”
张平化和其他省委领导,立即赶往十分简陋的长沙火车站,准备迎接毛主席的到来。
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的搀扶下,走出火车车厢。
张平化跑上前扶住主席的手臂,主席见到他十分高兴,亲切地拉着他的手问:
“唐慕兰同志(张平化的妻子)最近还好吗?”
“谢谢主席的关心,她很好。”
“她可是个好人啊!”
毛主席年岁已高,又舟车劳顿,疲惫的神情非常明显,张平化请主席坐上停在站台处的红旗牌轿车,他知道主席“念旧”,安排的司机赵毅雍,就是1965年陪同毛主席从长沙出发上井冈山的老同志。
张平化陪主席住在车厢里,汽车在马路上平稳地前进着,他一直细心观察着主席。
他看到毛主席的头发完全变白了,皱纹像虫子一样蜷缩在主席的脸上,特别是主席走路的姿态,每迈出一步似乎都找不到下一步的落点,衰老得让人心疼。

毛主席在长沙的住所是“九所”6号楼,位于湖南省委大院的西面。
6号楼是毛主席每次来长沙都点名要住的房子。虽然相隔数年,主席看到里面的那些服务员,还是能大概叫得出他们的名字。
根据张平化的回忆,毛主席在长沙还没有住上几天,王洪文便从北京飞来找主席谈话。
他们的谈话内容属于机密,张平化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他只知道主席谈完话后,非常生气,手抖了好久都没停。
二、毛主席提出要下水游泳
王洪文离开后,毛主席突然对张平化说:
“平化同志,我想游泳了。”
张平化把这件事告诉了省委的同志,和不久前才从北京赶来的中央办公厅主任王东兴,他们听完都吓坏了。
毛主席酷爱游泳,特别是到大江、大河、大海里游泳,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1956年夏天,主席第一次提出要在长江里游泳,罗瑞卿、汪东兴、王任重都坚决反对。
罗瑞卿耐心地劝毛主席:
“主席,如果你是到游泳池里游的话,我一点反对意见也不敢提。你说要去游长江,那我坚决不同意,我负不起这个责任。”
主席生气地说:
“要你负什么责?你们不就是怕我淹死在长江里吗?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淹死呢?”
他知道主席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赶紧解释道:
“主席,我没有那个意思,保护您的生命安全,是全国人民赋予我的使命,我不能让您冒这么的风险,一点风险都不行!”
毛主席不听,最后还是下了水,他把岸上的众人急得冒汗,好在那次没有发生意外。
从此,主席迷恋上了到大江大河里游泳。
图|毛主席在海边
在北戴河避暑时,毛主席刚提出要下水,工作人员就会立即准备好救生设备,陪着主席一起游泳。北戴河上无风三尺浪,巨大的海浪不时向主席袭来,一会儿把他掀到浪尖,一会儿又把他跌入波谷,非常惊险刺激。
在大江大河里游泳,从侧面反映出主席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可惜现在毛主席已经年过8旬,虽然在全国人民面前,他似乎还是保持着照片上、荧幕上那种“神采飞扬”的形象,可是这瞒不了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更瞒不了与他朝夕相处的汪东兴等人。
1971年以后,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前不久还休克了一次……
最重要的是,毛主席居住的“九所六号”没有室内游泳池。省委的芙蓉园招待所虽然有一个露天游泳池,但年久失修,早就不能用了。更何况,现在是秋风习习的10月下旬了,要是在室外游泳,主席老人家的身体是受不了的。
张平化和湖南省委,请毛主席曾经的警卫员汪东兴,劝说主席放弃这个想法。
其实不用别人提醒,汪东兴也清楚自己的职责。他在一个下午,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径直走进主席的房间,委婉地对主席说:
“主席,最近天气转凉了,我和湖南省委的同志都认为不适合游泳了,而且这里也没有合适的游泳场地。”
毛主席听完立刻生气地说道:
“你们不让我下水,我就去湘江里去游!”
图|汪东兴
汪东兴熟悉主席的脾气,知道他老人家性格倔强,喜欢挑战困难,你越是劝他放弃,他就越要去做,汪东兴不敢再劝说主席。
他又把球踢给了张平化。
张平化没有办法只能赶紧把湖南省体委主任张德隆找来。
“德隆同志,长沙以及长沙附近,还有没有室内游泳馆?”
“谁想要游泳?”
“有位老领导想要游。”
“有啊,就在省体委里面,但是刚刚完工,还没人用过的。原本是为全国比赛准备的游泳馆……”
“那太好了!赶快派人检修一下……”
张平化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他打电话通知完汪东兴,就跟着工作人员一起检查新落成的游泳馆,及其安保设施。他们刚检查完,毛主席的红旗牌轿车就飞速快来了,与轿车随行的还有几辆警车。
省体委突然来了这么多警车和警察,在里面办公的人员,纷纷跑来问:
“是不是北京有领导来了啊?”
没人给他们确切地回答。
为了保护主席的安全,游泳馆外每隔十米就有一名警察站岗。
毛主席进游泳馆更衣室换好泳衣出来,见到张平化就问:
“唐慕兰同志没有来吗?”
张平化回答:
“我没有跟她讲您回长沙了。”
“就让她来看看嘛!我们都是多年未见的老熟人了。”
说完,毛主席跳进了游泳池,溅起几米高的水花。
张平化对水里的主席说:
“我这就把她接过来。”
“这才对嘛!”
图|毛主席在游泳
主席边游边说。
张平化把妻子唐慕兰接到游泳馆时,毛主席已经在水里游了好几个来回了,工作人员扶他上岸,并帮他穿好浴衣,让他躺在藤椅上休息。
唐慕兰从门外走向主席,她走到主席面前时,给主席鞠了一躬,说:
“主席好!”
“哦,好久不见啊,慕兰同志。要不,我还是叫你‘花木兰’比较亲切,是吧!”
50年代时,唐慕兰以省委第一书记夫人的身份,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常香玉演的豫剧电影《花木兰》在全国名噪一时,这部电影还带火了“花木兰”、“穆桂英小姐”等形容新中国女性的词语,所以毛主席一听到她的名字就想起了“花木兰”,并一直改不了口。当然,她是很乐意主席叫自己“花木兰”的。
时间如白驹过隙,当年还健硕的毛主席已经老态龙钟了,比他小几十岁的“花木兰”也年近花甲。
唐慕兰小心地坐到另一张藤椅上,近距离观察主席。她发现主席确实比以前更接近死亡了。
她联想到国家和个人以及家庭的坎坎坷坷,不禁百感交集,流下了晶莹的泪水,竟一时想不起该向尊敬的毛主席说些什么。
她只是喃喃地问:
“主席,这些年身体可好?”
毛主席说话十分费力,他只能像吐泡泡一样,一字一顿:
“慕兰……同志,你是个好人啊。虽然你老了不少,但……还是叫你花木兰吧!”
游泳馆里的气氛十分低沉,每个人都在心疼主席。
张平化清楚地记得,毛主席在长沙的那段日子里,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地好。
一次,几位特别重要的外宾在北京受到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的接见后,又要在邓小平、李先念、乔冠华等领导的陪同下,乘专机赶到长沙拜见毛主席。
当时,外宾稀里糊涂地飞了几千公里,从北京飞到了长沙橘子洲头。新华社对外的报道也只是说:
图|毛主席与外宾
“毛主席在未经透露的地方接见了外宾。”
三、毛主席第二次游泳
很快,11月到了。
11月的长沙北风呼啸,走在街上冷空气直往衣服里钻。
毛主席也是在这时候,第二次提出要下水游泳。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省委立即在游泳馆做好了安排。
那天,张平化的儿子张自全也在游泳馆里,他有幸目睹了主席游泳的许多现场细节。
几十年过去了,他对那难忘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他满怀深情地在回忆录中写道:
“那一天,毛主席是在汪东兴同志和张耀祠同志的陪同下,来到省体委游泳馆的。我看到主席从更衣室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需要两位工作人员搀扶着。
他的腿已经瘦得皮包骨了,脚面有些浮肿,走路时呼吸困难,一直张着嘴,喘着粗气,不时还咳嗽几声。
他缓慢地走到游泳池边,坐在躺椅上休息,望着满池的碧波,凝视了好一会,久久没有作声……
总之,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显然远不像平时报刊上宣传的那样健康。我心中不禁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凄凉之感,甚至出现这样的担心:毛主席他老人家还能不能下水游泳?
然而,几分钟后呈现的奇迹,又使我大吃一惊:毛主席在工作人员搀扶下由扶梯下到游泳池内,立刻灵活起来,仿佛水里才是主席的天地,陆地只会限制主席的活动,让他施展不开手脚……”
图|毛主席在游泳
看毛主席游泳,那绝对是一种极妙的艺术享受。张自全回忆:游泳池水清澈极了,主席先是仰游,四肢平放在水面上不动,微微眯着眼睛,任水波带他游走,仿佛水面成了一张柔软的床一般。那种悠然自得、忘却俗世的情致,无疑对主席而言是一场最好的休息。
张自全情不自禁地在池边跟着毛主席走,他老人家看上去就像是一叶破浪行进的小舟,很快就沿着游泳池转了一圈。
工作人员轻轻跟上来,提醒张自全:“不要打扰主席。”
正在池中遨游的毛主席忽然一翻身,动作十分敏捷地变成了侧泳。张自全一下看呆了,感到主席那神态、动作、气概,简直就和他当年在大江大河中乘风破浪、不惧波涛的神情一模一样,似乎不是满池碧波承载着主席,而是主席驾驭着一泓清水!
张自全看到毛主席在游泳池内,不咳不喘,脸色也重新焕发光彩,可能运动真的能让人年轻,变得生机勃勃、更有活力,张自全不禁感到由衷的欣慰。
工作人员走过来劝毛主席:“主席,时间不短了,休息休息吧!”
毛主席摇摇头,又鲤鱼翻身似地换成了仰泳。不一会儿,他又开始踩水,但脚却不大动,全凭水的浮力,身体就像轻盈地漂在水上一样。
主席在水中还令人叫绝地进行“全身活动”;时而揉揉胳膊,搓搓腿,捏捏脚……
看到毛主席在水中越来越精神焕发,张自全不禁想起一句成语——“如鱼得水”。
的确,老人家在水中“全身活动”的那几个动作,好多游泳高手都曾经模仿过,但没有一个能学得会。
就这样,毛主席在长沙的游泳馆内一气游了两三个小时。在岸上一直跟着他走的张自全等人饥肠辘辘,不得不回家去补充热量时,主席还流连在他平生最钟爱的碧波之中……
据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这是老人家最后一次游泳。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