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9年8月,滇军起义,滇军首领卢汉列队欢迎解放军的到来。
身处香港的滇军实权人物“云南王”——龙云前往北平,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热情接待,并邀请他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广大滇军战士顺势接受了解放军的改造,整个云南笼罩在欢庆和谐的氛围中。
但是半年后,报纸上传出龙云三子被陈赓手下击毙的信息。
愤怒疑惑交加的龙云找到毛主席:滇军已经起义,为何解放军射杀我儿?
主席谈了口气,随后说道:龙将军,您还是亲自去云南看看吧。
龙云到达云南后,收回了对解放军的猜疑,只是不住地说道:“逆子糊涂,怨不得解放军!”
龙绳曾到底做了什么,为何解放军要击毙他?
“最后的云南王”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民风淳朴。但由于地理位置闭塞,因此民众觉醒较晚,少数地区任然保持着“奴隶制”的政治制度。
龙云出生于云南凉山地区的奴隶贵族家庭,年轻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军阀混战期间,在父辈荣光的加持下,颇具政治眼光的龙云成为云南最大的军阀。
在他的统治下,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他也被称为“最后的云南王”。
龙云相对于其他军阀来说,对共产党军队保持着友好的态度。红军长征期间,蒋介石国军主力配合西南各地军阀,对红军形成包围之势。
当红军被逼迫至云南境内时,龙云并没有指示滇军下死手,而是下令:“将红军赶出云南即可,其余不要妄动。”
抗日战争开始后,龙云组织滇军投入到南方抗日战场。在共同作战的过程中,龙云对共产党军队的行事作风感到钦佩,心中的天平渐渐向共产党倾斜。
为了削弱各地军阀的力量,蒋介石暗中下令国军主力对川军、滇军等地进行突袭。
杜聿明接受蒋介石的命令对龙云所部发动进攻,在部下的掩护下,龙云掏出重围,被昔日盟友背刺的愤怒,驱使龙云前去质问蒋介石。
龙云生气地说道:“蒋委员长,我自认滇军没有做过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你为何采取这种手段呢?即使你想收编滇军,也请采用说得过去的手段吧!”
对于龙云的面责,蒋介石并没有给予正面回答,将突袭的罪责全部推到了杜聿明的身上,他说:“我并没有下过这样的指示,杜聿明搞错了,我会惩罚他的,你不要生气。”
但事实证明,蒋介石“惩处杜聿明”的话不过是托词,反而让杜聿明一路升官。
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龙云对蒋介石的反复彻底失望,开始向共产党靠近。
而我党对龙云一直抱着拉拢、吸纳的态度,在毛主席等人心中,龙云并不坏,本质上是一个爱国分子,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自己的判断。
抗日期间,龙云亲率大军与日军5师和10师激战,在台儿庄附近阻击了敌人27天,极大地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龙云的滇军还依靠地缘之便,参与修建“滇缅公路”,对中国陆路补给线的畅通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出滇作战的士兵大约有40万,他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这些滇军则全部处在龙云的领导下。
看着龙云即将倒戈共产党,蒋介石又启用了对付张学良的损招——软禁。
蒋介石派人将龙云请到“重庆”,实际上就是“软禁”,之后,又将龙云带往南京。在我党的帮助下,龙云从蒋介石的软禁中逃了出来,前往香港避祸。
在逃离香港之前,龙云在周总理的指点下,将滇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心腹兼表兄弟卢汉。
1949年8月,龙云登报指责蒋介石软禁将领,背叛革命,并鼓励滇军将士们向共产党军队起义。
龙云发布消息后,卢汉宣布滇军起义,将驻守云南的国民党高官全部控制,解放军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云南,历史上成为“一·二九”和平起义。
事实上,早在卢汉起义之前,龙云的三儿子已经率先向解放军投降。对于龙绳曾的投降,我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一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二则是他手中掌握的兵马。
但谁也没想到,率先举起“义旗”的龙绳曾在半年之内却惹恼了解放军。
“纨绔子弟难改本性”
龙绳曾是龙云最宠爱的儿子,是龙云与表妹所生。
龙云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曾被他送往法国军校学习,之后都成为了卓有成就的青年将官。而龙绳曾出生时,正好赶上龙云在外征战,因此忽视了对龙绳曾的严格教养。
在母亲身边长大的龙绳曾,不仅吃喝不愁,身边还有一大批彝族奴隶侍奉在侧,因此他成为了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
龙云为了纠正儿子身上的不良习气,将他送到中央训练团。在中央训练团,龙绳曾遇上了孔祥熙与宋霭龄的掌上明珠——孔令伟。
两位贵族子女并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相反,他们之间的交往充斥着硝烟的味道。
孔令伟跟龙绳曾一样,在母亲的溺爱中长大,而且孔令伟“爱好男装”,常常以西装样式打扮在校园溜达。
一日,孔令伟突发奇想决定“女装示人”,却正巧碰上龙绳曾。两人在学校互相看不惯,于是,龙绳曾上前调戏身着“女装”的孔令伟。
孔令伟不甘示弱,掏出枪威胁龙绳曾,而龙绳曾见状与之针锋相对,同样拔出手枪。但是,两人谁也不敢直射对方,只是偏着向旁边打去。
两人此战下来,各自安然无恙,但却导致几名路人死亡。事件爆出后,龙云和孔祥熙四处求人,才将舆论平息下来。
龙云虽然对龙绳曾处以重罚,但是,龙绳曾本性却丝毫未改。龙云前往香港避祸时,将龙绳曾托付给卢汉教管,但卢汉拿这个“混世魔王”也没办法,只能四处迁就。
滑稽的是,龙绳曾曾经组建了不伦不类的“共革盟”,宣布这个组织不受任何势力的管辖。而该组织名称的来源更为可笑。
龙绳曾妄图借用“共产党、民革和民盟”的力量,为组织的存在正名。但是,龙绳曾的行为与以上三个组织完全不符合,甚至是彻底地背离。
事实上,龙绳曾的起义,更多的是一种“投机”。
但是,龙家早期对革命形势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共产党解放云南的障碍,因此,时任云南军区司令员的陈赓对龙绳曾很是看重。
陈赓亲自设宴款待龙绳曾,向他表明了共产党对他“大义的感谢”,陈赓举杯宣读了共产党对他的任命:
“革命虽有前后,但为国为民之心同样拳拳,西南军区一致决定,任命你为昭通地区的警备副司令。”
龙绳曾听到有官做,高兴地痛饮三杯,激动地说:“感谢共产党,我一定听从解放军的指示,为昭通人民好好服务。”
昭通是云南省境内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尤以彝族为众,而龙绳曾手下就掌握着几千名彝族奴隶:“娃子”。
解放军“解放全国各族人民”的话言犹在耳,对于龙绳曾来说,要想获得共产党的真正认可,势必要抛弃“蓄奴”陋习,但已经习惯当“奴隶主”的他,放弃“蓄奴”的决定尤其难做。
另一方面,他对解放军严格的记录感到不满。从前,他是“小云南王”,是整个昭通的土皇帝,不仅滇军士兵要听他的,本地的土匪也要讨好他。
因此,龙绳曾身上不仅有纨绔子弟的“习气”,还沾染了严重的“匪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他看来,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让他寝食难安。
在解放军的改造上,滇军士兵慢慢认可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种转变让龙绳曾心里感到恐慌,他认为已经失去了在昭通的权势,自己被解放军“架空了”。
为了保证自身在昭通的首要地位,龙绳曾威胁士兵不许听从“军代表”的讲话,直言:“与之私下接触的格杀勿论”,他还派出特务跟踪“军代表”。
在龙绳曾的威胁下,整个昭通噤若寒蝉,尤其是彝族娃子改编成的士兵,更是不敢和“军代表”有丝毫眼神的交流。
“军代表”发现了昭通士兵中的奇怪现象,于是暗中询问了一个“娃子”兵,士兵用微弱的声音地说道:
“他不让我们跟你说话,主动找你,他就会杀了我们,他有一个专门的大机器,能收到所有人的声音。”
“军代表”派侦察兵查探之后,发现“大机器”只是一个普通的收音机,是龙绳曾欺骗这些没见过世面“娃子”兵的伎俩。
此时,陈赓等人已经知晓了龙绳曾的不轨之心,但还是想给他最后一次机会,没想到,龙绳曾竟然变本加厉,甚至把黑手伸向了“军代表”和解放军战士。
“投靠蒋军 背叛人民”
为了帮助龙绳曾部尽快改编,陈赓派出了得力干将43师师长张显扬。张显荣早就对昭通警备部队的改编进度起了疑,他向龙绳曾建议:
“龙司令,如果改编有什么困难,可以咨询我,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如果需要,我可以搬到昭通警备司令部,与您一起工作。”
而龙绳曾直接拒绝了,他称:“不劳张师长费心,改编正在缓慢进行中,我心里有数我那里太小,住不下咱们两个。”
此次交谈后,张显扬心里已经有数。为此,他派出侦察兵全天候探查龙绳曾的动静。半个月后,侦察兵上报重要情报:龙绳曾与蒋介石暗中勾连。
当张显扬找他摊牌时,龙绳曾只是云淡风气地说了一句:“这可能是蒋介石的自作多情吧,我不知道此事。”
但龙绳曾之后的行为恰恰证实了“勾连”的事实。
1950年5月,张显扬在开会途中遭到近千名土匪围攻。由于没有明显证据,张显然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不久之后,借道昭通的昆明警备师37师的一个排遭到千名土匪围攻。该排战士仅有40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歼敌100多人,仅仅逃出4名战士。
而战士们押送的物资,以及撞在物资的卡车,全部落在了土匪手中。
6月初,张显扬门外的警卫抓到了一名特务,严刑拷打后,该特务将其与13名特务一一交代。
他们交代:龙绳曾重金许诺他们,潜伏在张显扬身边,伺机刺杀。除了张显扬之外,其他解放军领导身边也都安插了特务。
张显扬拔除所有特务后,将情况上报给陈赓,陈赓回电:
“我们仁至义尽,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你43师一定要密切监视龙绳曾动向,待他公开反叛之后,立即予以绞杀。”
在此之后,龙绳曾躲在暗处,指示土匪发动数百起暴乱活动。刚刚摆脱压迫的云南人民,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淖。
6月18日,龙绳曾率领8万残补和土匪对43师发动进攻,公开反叛。在行动中,龙绳曾等人制造了大量流血事件,杀死了三名军代表。
他的举动彻底惹恼了解放军。张显扬率领解放军迎头痛击。在久经沙场的解放军的反抗下,龙绳曾仓促组织的匪兵被打得七零八落。
战斗仅仅打响几个小时,解放军就以雷霆之力剿灭了龙绳曾。
在昭通人民心里,解放军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死得好,这个龙三早就该死了,真把自己当土皇帝了。”
5天后,《云南日报》刊载了此次战斗:“龙匪绳曾争取无效,现已全部剿灭。在缴获信件中,发现大量叛乱证据,龙匪二心并非一日。”
龙云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前往云南。陈赓将龙绳曾驭蒋介石往来的信件和委任状展示给龙云,并将百姓的呼声告诉给了他。
听完之后,龙云久久未曾言语,只是坐在凳子上,之后缓缓吐出一句:“该杀。”
结语
我们经常说“虎父无犬子”,但事实却是,“虎父”经常“出犬子”,类似的“富二代”“官二代”的新闻我们看过很多。
龙云是当之无愧的枭雄,但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欠缺。在他的陪伴下,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有所建树,而“放养”的三儿子最终却走向歧路……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