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迷惑事件:每到中秋节前,超市里总是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月饼,而一旦中秋节过去,它们就都瞬间消失不见了!
消失的月饼,都去哪儿了?
送出去的月饼又回到自己手里,完美闭环了?
近日,广东化州的何先生送出去一盒月饼,结果十几天后这盒月饼“神奇”地又被送回到了自己手里。何先生称,自己送给别人一盒月饼,当时还在盒子上做了一个记号,没想到十几天的时间转来转去又回来了。
这个故事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
“
这就说明了中秋月饼多数被当作节日礼物,买的不吃,吃的不买。
以前小时候的确很喜欢吃月饼,但现在长大后,买来的月饼基本上以送人为主。
这盒月饼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你可以把它吃掉了。
”
长久以来,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代表食品,寄托着人们团圆相聚的美好愿景。而随着时间推移,月饼已经有了更多的含义。
每逢中秋前夕,各路各色月饼扎推上市,拼包装、拼口味,一番火热。由于它的社交属性,有人家中的月饼已经堆成一座小山。
朋友圈的“月饼大会”
而月饼高油、高糖、保质期短的特性,使得人们大多只是小尝几口略表心意。所以,“节前买,节后扔”便成了月饼的宿命。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2年中国月饼礼盒市场规模达到188.7亿元,同比增长11.8%。消费者中,有58.2%的人出于送礼目的购买月饼礼盒产品。而仅有34.1%的消费者会吃完月饼,剩余的消费者表示要么吃了一部分,要么没吃或剩很多。
于是,不少人在中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早餐都是——月饼。
有美食博主出招:吃不完的月饼可以切片、夹面包,做三明治食用。另外还可以把馅料掏出来,比如掏出豆沙月饼中的豆沙馅,做豆沙馅面包或包子。五仁馅可以混合糯米、大枣等,做糯米饭、八宝饭。如果取出的月饼馅还用不完,包好冷冻保存,可以放一年!月饼的皮则可以打碎捏成团,放入烤箱做成小饼干。
月饼八宝粥
自家吃不完的月饼可以“再加工”,变成其他美食。那么商超里没卖完的月饼,又会如何处理呢?
或退或销或饲料
如果你留意过超市月饼的售卖情况,不难发现,中秋节当天,不少店铺就开始低价甩卖月饼。记者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原价128元的月饼,此时只需要19.9元。
有超市店员透露,中秋节后,月饼很难出售。为了尽量销售更多月饼,优惠活动已经持续了几天,中秋节是最后一天,无论最终剩下多少,节后都不会继续售卖。卖剩的月饼将会在当晚下架,联系厂家进行退货处理。
另一间超市的店员则透露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其表示,中秋节是超市内月饼售卖的最后期限,但剩下的月饼将会在当晚作为福利分发给员工,内部自行消化。
对消费者来说,最担心买到陈年月饼和以月饼为原料的再制点心。但业内人士介绍,月饼的冷藏和储存成本比重新制作还高,厂商一般不会选择冷冻一年再卖,“倒是莲蓉等月饼馅料,低价收购后再制成其他点心的可能性更高,消费者需要警惕。”
上海、北京曾先后出台监管措施,要求对回收的月饼集中统一销毁。
月饼的保质期一般在30~90天。为了最大限度收回成本,月饼生产企业都尽力在保质期内将剩余的库存卖出去。此外,剩余的月饼还会卖给相关企业做成动物饲料,最常见的就是猪饲料。
近年来,月饼的回收方式主要是“化整为零”,即礼盒拆掉再利用,月饼单独售卖。2004年起,广东中山、东莞两地已连续多年开展月饼盒回收活动。中山10年间回收月饼盒超179万个,东莞6年间回收月饼盒近300万个。2019年至2021年,澳门环保局3年累计回收月饼盒近5万个。
学生把月饼盒放到校内回收点
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也在增强。今年,有近7成消费者表示,希望购买的月饼包装盒可以二次利用成为收纳盒。只有3.2%的消费者选择直接丢弃。
杏花楼的铁盒月饼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作为收纳盒藏过不少宝贝
一些公益组织也在关注“过季的月饼”。今年9月1日,绿洲盛食社(原名“绿洲食物银行”)发布了“让团圆可持续”一键支持月饼零浪费活动通告,鼓励志愿者和普通人分享自己的余量月饼,通过快递邮寄或送至线下接收场所。
募集到的月饼被工作人员统计整理,送给环卫工人
对接收的月饼有一定标准要求:品牌可溯源,包装完好未拆,外包装上日期清晰且赏味期限尚有10天以上的月饼。
2021年的“月饼零浪费大募集”活动在1个月内募集到约5.92万个月饼,有2.96万人次受益。今年,天猫等平台也有类似活动。
当然,若单纯依据上述的各种方式来消除月饼浪费并不现实。从根本而言,解决月饼浪费需多管齐下。如创新口味、延长保质期,同时淡化月饼功利的社交属性,让其回归到单纯的节日象征意义。
来源:南风窗、界面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
编辑:陈雯
责任编辑:沈颖婕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