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发布啦 0 0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 . 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台湾,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因在地理上的重要性,故台湾必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却常常因各种因素长期脱离祖国母亲的怀抱。

早在1624年,荷兰曾武力侵占台湾,在1662年被明朝将领郑成功率兵赶走了荷兰侵略者,成功收复了台湾;但后来台湾被明郑政权占据,为统一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康熙下令施琅率军统一了台湾。

然而好景不长,仅过了200余年,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不得已同日本签下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50年后的1945年,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台湾也随之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到台湾,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在台湾问题形成后,党中央乃至全中国人民从未忘记过台湾问题,一直在为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出谋划策,为全中国的统一添砖加瓦。

一转眼,33年过去了。1982年7月24日,邓小平派遣廖承志给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写了一封亲笔信,这就是著名的《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然而,蒋经国的继母——宋美龄仅回复9个字,就让刚刚开始升温回暖的两岸关系再度降至冰点。

那么,宋美龄究竟回复哪9个字?廖承志在给蒋经国的信中写了什么?这还要从两岸关系的回暖开始说起。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叶九条”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将当前国家的主要任务由阶级斗争转变为发展经济。而此时的台湾经济在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的领导之下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使台湾一跃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因此妥善解决台湾问题也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结束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状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时,时任国防部长徐向前下令停止炮击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等岛屿。

一年之后,邓颖超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台湾当局能够与时俱进,向着祖国统一的目标看齐,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时,邓颖超强调完成祖国的统一是接下来的10年中全党要完成的重大任务。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1981年9月30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有关台湾问题工作提出了9条建议,这就是著名的“叶九条”(以下皆称为“叶九条”)。

在叶剑英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全面、系统地对妥善解决台湾问题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了阐述,勾勒出一副祖国统一的伟大蓝图。

“叶九条”是邓颖超等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入、细致地对两岸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评估而做出的重要指示。可以说“叶九条”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前身,因为它已经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在叶剑英提出“叶九条”后不久,在海峡两岸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了内地人民、港澳台人民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侨一致好评。这使得本已降至冰点的两岸关系带来一线生机,为两岸关系的改善找到了一条新路。

10天之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向蒋经国发出邀请,希望他可以回到大陆,到自己的老家看一看。同年12月底,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在北京成立,对台工作面被进一步地拓展。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首次提出了“一国两制”这一时代热词,提出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著名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面对大陆释放的友好信号,蒋经国有何反应?

“叶九条”和“一国两制”地提出,在海峡两岸引起了轩然大波。两岸的人民对“叶九条”、“一国两制”赞不绝口,而这两大政策也传到了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的耳中。

此时,蒋介石早已在1975年离开人世,由蒋经国接过了管理台湾的大棒。在父亲蒋介石去世的7年里,蒋经国常常能想起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更能想起在大陆生活、工作时的每一刻。

就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半年后,1982年7月,蒋经国在台湾地区发行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对父亲蒋介石的悼念文章。除了在文中表达对蒋介石的无限追思外,还深切地表达了对大陆的思念之情。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显然,蒋经国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发表这篇文章,背后的含义再明显不过了。实际上,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一直对大陆十分思念,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祖籍在浙江省奉化市,更是因为他们也是中国人。

很快,这篇寄托了无限情感的文章也被大陆获悉。同月,邓颖超在阅读到这篇文章后,迅速地组织开会进行研究,同时她也迅速地将此事报告给了邓小平。

党中央在经过仔细的考虑后,决定派遣蒋经国昔日的同学——廖承志以个人名义给远在台湾的蒋经国写信。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别出心裁地使用文言文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亲笔信,随后这封信也被刊登在了《人民日报》上,这就是著名的《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在信中,廖承志以个人身份,向蒋经国谈起了昔日的同窗情谊,同时也谈起了同胞情——台湾统一。对于台湾统一的问题,廖承志引用了“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寥廓海天,不归何待?”、“遥望南天,诸希珍重”等经典名句。

很快,远在台湾的蒋经国便收到了这封信。在阅读完这封信后,蒋经国一下子回忆起了许多事,往日的一幕幕瞬间都浮现在眼前。“时间一下子过去了这么多年。”蒋经国只说了这一句话,却好像说了千言万语。

原来,蒋经国和廖承志早在幼年时期便相识,算得上是“发小”。1930年,二人共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可以说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据史料记载,蒋经国和廖承志常常在莫斯科寒冷的冬天里共穿一件大衣在油灯下读书学习。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然而,尽管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却在政治上站到了对立面。廖承志早在1928年8月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早就对国民党做出的一系列流氓行径深恶痛绝,发誓此生不与国民党同流合污。

但在两人的心中,从未将这段同窗友谊抛之脑后,将这段难能可贵的友谊扎根心中。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廖承志和蒋经国都已经由当年的毛头小伙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开始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点点滴滴。

据蒋经国身边秘书回忆,蒋经国在读完廖承志的信后,眼泛泪光,无比动容。看来,党中央领导下的中央人民政府释放出的种种善意的信号,令海峡两岸的人们振臂高呼,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似乎就在眼前!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宋美龄的回信令人心寒

尽管,蒋经国在阅读了廖承志的信后一度老泪纵横,但他毕竟是台湾地区领导人,更是一名国民党党员,对中国共产党有着骨子里的仇恨。蒋经国思维定式般地认为这是大陆打出的“感情牌”,是中共所谓的“统战阴谋”。

但面对廖承志写给自己的信,蒋经国一直在思考着应该如何回复。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继母——宋美龄,由宋美龄执笔给廖承志回信,一来可以借着继母的笔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二来可以借助其长辈身份堵住廖承志的嘴。

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宋美龄和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一样,是一个顽固的反共主义者。早在1965年,宋美龄在访美时,公开表示希望美国支持国民党所谓“反攻大陆”的阴谋。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后来,在得知新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甚至与一向对立的美国建交等消息后,气急败坏的宋美龄还叫嚣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见其心胸之狭隘。

就在蒋经国接到信后不到一个月,宋美龄应蒋经国的请求,给廖承志写了回信。在回信中,宋美龄仍对新中国的存在持反对态度,仍然以“中华民国”自居,在对台湾统一的问题上,宋美龄以“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九个刺眼的大字深深地刺痛了廖承志等人的心。

此时的宋美龄似乎还沉浸在1949年国民党战败时的场景中无法自拔,借着大陆释放善意的机会,大放厥词,借机恶毒攻击大陆,严重地伤害了两岸人民的感情,使刚刚出现缓和的两岸关系再度跌至冰点。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另外,宋美龄借着和平统一的大事,趁机对廖承志进行大肆嘲讽,对两岸的和平谈判进程起到了非常消极的作用。宋美龄这一系列行为,很快引起了台湾民众的强烈不满。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尽管宋美龄的回复令人心寒,但是蒋经国的态度却有所缓和,开始有所醒悟。蒋经国开始着手考虑解决大陆和台湾之间的问题了,他自己也认为“时代在变,潮流也在变”,他决定秘密派遣特使赴大陆就台湾问题进行对话。

千挑万选之下,蒋经国选中了沈城。自1982年起,一直到1986年,沈城应蒋经国的指示,三次来到大陆,和中共领导层就台湾问题进行沟通协商。1987年3月19日,沈城将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亲笔信交给了蒋经国。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蒋经国在读过了杨尚昆的信后,认为大陆方面已经表达出了足够的诚意,可以考虑进行国共双方的谈判。半年之后,蒋经国成立了大陆工作指导小组,宣布解禁“禁止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等一系列政策,使两岸关系开始解冻。

可以说,蒋经国这一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大的功绩。蒋经国分两步实行了台湾人民赴大陆探亲的重大决策:第一步,自1987年7月28日起,解禁台湾人民赴香港、澳门等地观光的限制,允许台湾民众将香港、澳门作为出境的第一站。

第二步,自1987年11月2日起,允许台湾民众申请到大陆探亲。上述政策的实施,将海峡两岸长达近40年的对立状态终于打破。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海水,一时间不再像往常那样冰冷刺骨,而是变得温暖起来。与此同时,大陆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1987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表声明,宣称对于台胞在大陆期间“来去自由”,提供必要的方便和照顾,同时出台了台胞来大陆的接待办法以及设立台胞接待站等。

而这一系列的缓和,主要来自于大陆的努力。据史料记载,尽管宋美龄在给廖承志的回信中措辞十分刻薄、冷漠,但邓颖超从未停止过对台湾当局的劝说工作,特别是宋美龄。

原来,宋美龄和邓颖超早就是老相识了。1938年,邓颖超和宋美龄相识于庐山,在战时儿童保育会并肩战斗。在此后的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邓颖超和宋美龄之间的交情并未因台湾问题而中断,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1984年,在邓颖超80岁生日时,宋美龄知道邓颖超属兔,因此托人给她捎来一只玻璃兔作为生日礼物。后来,在1988年5月,邓颖超在退休之际,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亲笔信。

在信中,邓颖超对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交情进行了回顾,之后提出希望和宋美龄联手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添砖加瓦。人心都是肉长的,在邓颖超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原本态度坚决的宋美龄也开始松口。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统一,宋美龄回信连说三不令人心寒

台湾问题再度搁浅

1987年12月初,蒋经国决定在1988年初在国民党中常会中讨论赴北京谈判的代表人选,将统一台湾一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就在两岸人们憧憬着统一后的种种美好场景时,蒋经国却不幸在1988年1月13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

蒋经国的突然逝世,令人倍感意外,关于派遣特使赴北京谈判的计划也随之不了了之,台湾问题的解决也随之陷入了无限期的搁置中。

尽管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两岸在达成“九二共识”以及进行了汪辜会谈之后,使两岸关系不再处于军事对抗的状态,但对于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仍未有实质性的进展。

大陆方面从未忘记台湾这块迟迟没有回到祖国怀抱的宝岛,一直在公开场合宣传着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奔走。同时,中共领导人也一直在寻找着和台湾地区领导人对话的契机。

时至2022年的今天,台湾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台湾也成了全体中国人心中的乡愁。

但台湾必须统一,也必然能统一,台湾统一的大势是任何团体或个人都无法阻挡的,一切妄图分裂台湾的行动或阴谋都注定失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59632.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