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初夏,毛主席因为心肌梗塞而休克,被医护人员从死神跟前拉了回来。
睁开眼睛的第一刻,毛主席就向众人说了一些,压抑已久的心里话:我毛泽东一生就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将老蒋那一拨人赶到了海岛之上……
毛主席
“我已经80多岁了,就要“盖棺定论”了,党和国家生平大事的“遗产”,只能交给下一代人了…”
一说到这里,毛主席的语气就充满了悲怆之意,正如他晚年经常念叨的一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毛主席
毛主席这一生高瞻远瞩、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从未有过敌人,唯一使他难以征服的,便是那个风烛残年、百病缠身的自己。
人们常常将毛主席视为“铜墙铁壁”的大英雄,而殊不知,毛主席终究也是个有七情六欲,会痛哭流涕、会念旧情的普通人。
毛主席
据悉,毛主席晚年曾放声痛哭过三回,每一回都令人感肝肠寸断,今天的故事将带领大家走进晚年时期的毛主席...
小孟:再给我念一遍恩来去世的讣告
1976年1月7日,距离毛主席做完白内障手术已经过去半年之久,已经适应眼部不适的他,正躺在卧室的床上看《鲁迅选集》。
那天,毛主席的卧室异常昏暗,亮了一夜的台灯散发出橘黄色的光芒,一旁的书桌上,叠满了周总理病危的抢救通报告。
毛主席
因为担忧周总理的病情,毛主席已经十几个小时没合眼了...
时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获得消息后,便急匆匆地赶到毛主席的休息大厅,将此事悄悄地告诉了毛主席的警卫员小于。
小于听过之后,当即就哭了起来,为了不惊动毛主席,他一面捂着嘴,一面颤抖着写下“周总理去世”的纸条,并将其放在毛主席卧室门外的木桌上。
张耀祠
这时,毛主席的生活秘书小孟,听见了走廊上来来回回的踱步声,她闻声打开了门,并悄悄地拿走了纸条。
小孟倚着门,一字一句地读着纸条上的话,双手开始不由自主地颤动,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片刻之后,她将纸条叠好装在布兜里,抹了抹眼泪,又佯装无事那般,去给毛主席泡他最爱喝的茶。
小孟
不知过了多久,毛主席拿着书突然翻了个身,小孟正坐在沙发上心事重重地翻阅着书籍,见毛主席没有叫她,便开始继续强忍悲痛...
下午三点,毛主席睡了一大觉,自我感觉精神良好,想要小孟搀扶着坐起身,正在这时,政治局突然派人送来了周总理的去世讣告。
小孟悄悄收起讣告,准备给毛主席读完书和文件之后,再找机会告诉他这个“噩耗”。
小孟
终于,该来的还是来了,小孟为毛主席读完了最后一张报纸,便颤颤巍巍地拿起周总理去世的讣告读了起来。
“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为癌症,医治无效,去世...”,读着读着小孟忍不住哭了起来。
不知是一时没反应过来还是怎的,毛主席在听完小孟念的讣告之后什么反应都没有,在怔了半晌之后,又告诉小孟:“再给我念一遍恩来去世的讣告”。
毛主席
于是小孟又跟着念了一遍,毛主席听完之后翻了个身,在此之前,医生曾多次嘱咐毛主席避免用眼过度,而毛主席也一直坚持得很好,可当听到周总理去世的噩耗之后,毛主席终究是忍不住了,趴在床上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小孟站在毛主席的床边,看着他老人家的眼泪从鼻子流到嘴角,又从嘴角渗进床单,小孟想上去安慰又怕打搅了他的情绪,只能默默地站着,陪着毛主席一起哭。
1976年1月14日,距离周总理的追悼会只剩下一天,原本毛主席想要出席追悼会,连轮椅和抢救措施都准备好了,可他实在下不了床,只能作罢。
毛主席和周总理
下午,毛主席决定亲自为周总理修改悼词,让小孟完完整整地读了一遍,谁知这一次,毛主席哭得更大声了...
想来,毛主席与周总理二人已风雨同舟了半个世纪,末年又双双抱病在床,至死也未能见上一面,着实令人惋惜。
尼克松曾经这样形容过毛主席和周总理二人的关系:毛主席是拿主意决定大事的人,周总理则是负责执行大事的人。
毛主席和周总理
毛主席和周总理二人之间相互支撑、相互扶持,有默契也有合作,是千年难遇的好搭档,也是国民心目当中最受欢迎的领导人。
可正是这样一位难能可贵的老搭档去世了,毛主席却连起身相送的能力都没有,又如何能够使其平复这颗原本就破碎的心呢?
毛主席和周总理
自周总理走后,毛主席的脸上再也没了往日的笑容,其内心也开始变得越发脆弱,“动不动”就会痛哭流泪...
被迫中断的电影《难忘的战斗》
1976年春节,毛主席抱病观看了人生当中的最后一部电影:《难忘的战斗》。
当影片播放到,解放军入城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时,毛主席又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为了帮助其平复心情,只能暂停播放。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因为这一场景痛哭?是感时伤怀?还是触景生情呢?大抵二者都有...
熟悉那段峥嵘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北平城内曾有一条“东郊民巷”,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大街,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曾几何时,这条胡同有着“小紫禁城”之称,它既有皇城各部门设立的驿馆,又是历代皇帝招待外国使臣的御用之地。
但就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这条东交民巷便被洗劫一空,甚至还被八国联军强行征用,并禁止中国人入内。
1949年初,解放军收复天津挺进北平,老百姓夹道欢迎,毛主席更是下令,让解放军的队伍大摇大摆地穿过东交民巷。
50年来,中国人第一次穿过东交民巷,为北平老百姓洗刷了百年耻辱,他们簇拥解放军进城,是毛主席一生都引以为傲的事。
可此时一晃新中国已经成立20多年了,毛主席的治国大业尚未完成,就已经进入了残灯之年,再回首观看这类电影时,难免感时伤怀。
但不管是电影《难忘的战斗》也好,《侦察兵》也罢,一旦出现解放军入城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场景,毛主席看了都会痛哭流泪。
因为,那是他倾尽半生为国人换来的傲骨,也是他永远回不去的曾经...
毛主席
根据毛主席身边的卫士周福明回忆,毛主席之前还看过一部电影名叫《红灯记》,当影片播送到李奶奶被李玉搀着走向刑场时,毛主席一面哭一面呢喃着:“敌人又要杀害我们的同志了”。
可见,毛主席晚年的悲怆,既有对过去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担忧,他心疼那些在战争中去世的数千万军民,也害怕他百年之后的中国,会再一次陷入战争的泥潭。
周福明
这是晚年时期的毛主席,情绪不稳定的原因,也是加速毛主席身体恶化的原因之一。不过,毛主席临终之前,最为牵挂的,还要数唐山……
天灾人祸使毛主席泣不成声
1976年夏,毛主席与警卫秘书们一起搬到了中南海泳池边上的小屋内居住,7月28日凌晨,正在屋内休息的毛主席突然听见一声巨响,紧接着房屋四周也开始剧烈摇晃。
毛主席
“怎么回事?”毛主席一面平躺着,一面气定神闲地询问着警卫员,“尚不清楚,等查好了再跟您汇报”,警卫员回复到。
因为怕房顶上的灰尘,和窗户上的玻璃崩到毛主席的身上,警卫员和秘书一起围成一个圈,手举着一张床单,将毛主席罩了起来…
不一会,组织上来人通报,唐山发生了大地震,要求将毛主席搬到防震的地方居住,毛主席当时就哭了。
唐山大地震
因为地震波及北京,毛主席的住处也摇摇欲坠,政治部也来不及给毛主席悲怆的机会,便火急火燎地将其用担架抬走了。
“地震过了,我还要搬回来住”,毛主席一面嘟囔着,又一面闷闷不乐,等转移到安全的地带时,毛主席已经陷入了半清醒半昏迷的状态。
上午10点,毛主席意识一恢复正常,便要求秘书为其读唐山大地震的报告:
“河北唐山一带发生了7.8级地震,使得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唐山一夜化为灰烬,人民财产蒙受巨大损失,伤亡高达24万多人...”
唐山大地震
还没等秘书读完,毛主席便号啕大哭起来。
作为一个爱民如子的国家领袖,民之温饱尚未完全解决,垂暮之年又得此噩耗,着实令其心疼。
看着毛主席痛心疾首的模样,医护人员十分担心毛主席会因为过度悲伤而引发心脏病,只能将一切抢救措施提前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
毛主席
午间,华国锋又带着中央办公厅起草的唐山地震文件,急匆匆地赶到毛主席的住处。
原本毛主席正侧躺在床上抽泣,一听华国锋来了,赶紧转过身,示意他汇报情况。
“我现在正在病中,唐山地震的事就交给你处理,要派部队下去救援,要全力营救伤民...”,毛主席一面握着华国锋的手,一面泪眼婆娑地说道。
华国锋拍了拍毛主席的手回复到:“您不要过分牵挂,听医生的话好好照顾自己,唐山的事我会负责到底...”
毛主席和华国锋
前后不过三天时间,北京、上海、沈阳各地的医疗队已经展开救治,解放军部队也在废墟中,拯救出几十万条生命。
1976年7月29日,毛主席病危,他用所有力气拿起报告,为《救灾通报》做了生平最后一个批示,至此再也无力起身。
毛主席
往后的日子里,毛主席只能闭着眼睛,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听着关于唐山的报告,时而抽泣,时而抑郁,直至病终。或许连毛主席自己都忘了,多年前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是一个爱落泪的人!可殊不知,毛主席所有的泪水,都给了这个国家和人民……
毛主席说:我不是一个爱落泪的人
1937年,毛主席在延安曾对要前往苏联的妻子贺子珍说过:我不是一个爱落泪的人。
毛主席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第一种是为受苦受难的百姓,第二种是为那些与之出生入死的通讯员,第三种就是听说妻子受了伤快要断气。
毛主席和杨开慧
虽然关于毛主席的感性和流泪,我们大都在文字史料中得知,但这并不影响民众与其共情,因为“哭”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并不丢人,也不会折损伟人的气度。
毛主席的前妻因为革命被害、兄长手足因为革命牺牲、长子又在朝鲜战场尸骨无存,仅有的子女也不能朝夕相伴。这些人世间偶有的不幸与苦难,都集中在他老人家一个人身上,直到晚年才得以宣泄,“哭”是他对晚年的自己最善意的回报。
1976年9月8日晚,毛主席去世前夕,一直抓着叶剑英的手不放,那时的他已经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也哭不出声,就这样与叶剑英互相对视着用“心灵”传话。
叶剑英
突然,毛主席深感呼吸不畅,攒足最后一口气向生活秘书小孟说了一句:“我很难受,叫医生来”,便陷入了深度昏迷当中,后来医生经过4个小时的抢救,也没能挽回毛主席的生命。
那么毛主席到底想和叶剑英元帅说些什么?他难受的时候又在想着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毛主席放不下国家,也放不下那些正在受苦的灾民。
毛主席
毛主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思想都是清晰的,只是衰竭的身体促使他无法准确表达,只能带着遗憾离世。
好在今天的中国,没有令毛主席失望,他念念不忘的人民已经丰衣足食,他放不下的国内外政局,也被我党应对得游刃有余。
这盛世,如您所愿
未来我们或许会经历更多艰苦的挑战,但绝不会再重蹈旧时代的覆辙…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