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贺龙在解放战争功在陈罗徐聂之后,为何元帅排名靠前?

发布啦 0 0

十大元帅:贺龙在解放战争功在陈罗徐聂之后,为何元帅排名靠前?

十大元帅:贺龙在解放战争功在陈罗徐聂之后,为何元帅排名靠前?

十大元帅在解放战争特别是三大战役中,大部分都很亮眼,特别是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毅、罗荣桓、徐向前和聂荣臻,他们作为各大战略区的高级军政首长,带领手下手千军万马与敌血战,一举推翻了蒋家王朝。

这里面比较特殊的一个元帅是贺龙,他在解放战争中曾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既不像彭林陈罗刘一样是四大野战军的军政首长,也不像聂荣臻那样是大军区的司令员。

晋绥军区在全国军区中不能算战略大军区,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或华北军区等不是一个量级的。

做一个简单的比较,1946年秋,是解放战争的初期,当时的华北军区还叫晋冀冀军区,管辖面积有55万平方公里,大小城镇96座,人口2600万,首府张家口,总兵力24万;而邻近的晋绥军区,面积共计16万平方公里,大小城镇19座,人口390万,首府设在一个叫兴县的地方,总兵力共5.5万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晋绥军区总体实力远不如晋察冀,无论人口、面积还是兵力,也就是后者的五分之一不到。还不说这只是晋绥军区和晋察冀军区比,后来晋察冀军区和刘邓的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这时的晋绥军区就更没法和华北军区比了。

贺龙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作为西北野战军的后勤大总管,是彭德怀解放大西北最大的幕后功臣,第二是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率18兵团进入四川,当时刘邓严令第二野战军一兵一卒不得进入成都,贺龙成为攻占成都的最大功臣。

相比贺龙来说,不管是陈毅、罗荣桓还是徐向前和聂荣臻,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的贡献都在贺龙之上,但在1955年的授衔时,他们在元帅中的排名却都在贺龙之后。

这是为什么?

十大元帅:贺龙在解放战争功在陈罗徐聂之后,为何元帅排名靠前?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元帅的评定考量的是一个军事家的综合军事贡献,既不是某一场战争的表现,也不是某一个历史阶段的作为,而是进行纵、横两方面的系统性的客观评价。

所谓纵的考量,是指从时间上看,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贡献。

而横的评价,则是从空间上看,对全国战局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大战略区的互动作用。

以贺龙为例,衡量他的元帅排名,既要看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军队的主要贡献,也要看空间上对全国战局的影响,简略地说,考评的主要是时间和事件,有两个轴。

像上文所述,在解放战争中,贺龙的主要贡献在西北后勤,这一时期陈毅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是东北野战军政委,徐向前是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实际履行的是战略大区司令员的角色),聂荣臻是华北军区司令员,军事贡献比贺龙要大,这是必须承认的。

但这只是解放战争中的,而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很长,远不只一个解放战争,远到南昌起义和红军阶段,再到抗日战争,最后才是解放战争,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每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起到的作用都不一样。

只有把某个军事家放到不同的历史阶段,才能对他的贡献进行客观而全面的评判。

简单地划分一下22年的战争岁月,共分成南昌起义、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下贺龙在这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作用和贡献,同时和陈毅、罗荣桓、徐向前以及聂荣臻做个比较,也许比较之后不用做解释和说明,贺龙之所以在元帅中排名靠前,原因就不言自明了。

十大元帅:贺龙在解放战争功在陈罗徐聂之后,为何元帅排名靠前?

南昌起义:贺龙是起义总指挥,地位和贡献在十大元帅中最为突出

南昌起义对于开国将帅中的很多人来说几乎是标配,十大元帅其中有七人参加了南昌起义,又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昌起义共有5位高级领导人,分别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

上述5人中,周恩来作为新中国总理没有授衔,叶挺在1946年飞机失事遇难,剩下三位领导人后来都成为共和国元帅。

贺龙是南昌起义总指挥,理所当然是首功。

而且,起义之前,贺龙把他的军队贡献出来交给党,可谓“带资入股”,胸怀、气度和对党的忠诚可见一斑,虽然那时他还不是党员,但一定决定跟党走了。当时的贺龙,在国民革命军中已经做到中将军长,不仅高官厚禄,更有自己一个军的人马,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军界呼风唤雨的人物,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真理,完全计较个人得失,听到党要起义,立即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来,这个贡献,当时谁人能及?

完全可以这样说,南昌起义总指挥这个职务已经让贺龙一只脚踏入元帅的殿堂。

这一时期中,其他几位元帅也有不同的表现,但比起贺龙却有着巨大的差距。

陈毅虽然也在南昌起义中有突出贡献,关键时刻协助朱德整顿队伍,发动湘南起义,最终上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但陈毅的贡献是后来的,他并没有参加南昌城的战斗,而且起义之前在军中也没有正式军职,在追上队伍后,才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担任团级指导员。

罗荣桓没有参加南昌起义,他追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而且那时他的职务也不突出,只是连级干部。

徐向前也没有参加南昌起义,他在当年年底参加了叶挺领导的广州起义,职务也不太高,只是工人赤卫队队长之一。

聂荣臻在南昌起义的作用很突出,是起义前敌委员会的军委书记,但他的贡献主要在组织上,后期担任过第9军党代表,不过就作用、职务和贡献而言,比贺龙还是有一定差距。

十大元帅:贺龙在解放战争功在陈罗徐聂之后,为何元帅排名靠前?

红军时期:贺龙担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位在陈罗聂之上,和徐向前并驾齐驱

贺龙为人豪爽,讲义气,他从无到有拉队伍的能力在元帅中首屈一指,起义失败后,贺龙只身回到老家,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成为后来的红2军团和红二方面军的班底。

贺龙没有参加过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他的战斗区域主要是在湘鄂西,这一时期著名革命家周逸群和段德昌是他的最重要的同志和战友。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夕,任弼时、萧克和王震带领的新组建的红6军团作为先遣队西征,在湘西和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2军团会师,从此,这两支红军队伍就战斗在一起,一直到长征胜利。

朱毛中央红军最开始的长征方向,就是湘西贺龙和萧克的红2、6军团。

贺龙的红军军职在长征过程中达到最高点,在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根据中央命令,红2军团和红6军团合并,正式成立红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萧克任副总指挥。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是方面军最高军事主官,而当时的红军一共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军事主官实际是朱德,红二方面军是贺龙,红四方面军是徐向前。

而且,贺龙是坚持原则的人,党性极强,在和红四方面军共处的过程中,贺龙坚持团结维护中央权威,作用相当明显。

再看一下另外几位元帅在长征中的表现。

陈毅没有参加长征,他因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南方游击战争。他本来是作为最高军事首长留在苏区的,但由于敌我实力对比过于悬殊,而且没有电台,因此南方八省的游击战是各区各自为战,陈毅所能领导的,也就几百人的队伍。

徐向前在这段历史时期战绩极为突出,他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而红四方面军是红军三大主力中最强的,巅峰时期有十万人马,他的军事才能极为突出,堪称红军中最早率大兵团作战的高级将领。无论是部队实力还是军事水平,他都比贺龙突出。但长征之后徐向前率军西征却遭遇了失败。

罗荣桓一直随中央红军行动,他的职务是军团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是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但更广为人知的职位是中央红军绝对主力红1军团政委。

综合这一历史阶段的表现,应该是徐向前强于贺龙,贺龙强于聂荣臻,而聂荣臻又强于罗荣桓。

十大元帅:贺龙在解放战争功在陈罗徐聂之后,为何元帅排名靠前?

抗日战争:贺龙成为八路军120师师长,和林彪、刘伯承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爆发,红军三大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由林彪、刘伯承和贺龙分别担任三大主力师师长。

到这一时刻,贺龙集三大超重量级职务于一身:南昌起义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和八路军120师师长。这三大职务,足以保证贺龙在后来的十大元帅评比中位于上半区。

贺龙原是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红二方面军再加一部分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之后,原正副总指挥贺龙和萧克就顺理成章在成为120师正副师长。

这个时候,贺龙和萧克都被授予中将军衔,这个军衔和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以及另两位师长林彪和刘伯承是一致的,而另外两位副师长聂荣臻和徐向前则被授予少将军衔。

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的战略任务是不一样的,129师为矛,120师为盾,115师则攻守兼备。所以三个师的战绩也不太一样的。

129师成为八路军中战力最强的师,创造无数经典战例,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15师在打完平型关大捷之后,罗荣桓和陈光率部进入山东,开创山东根据地,聂荣臻则留在五台山开创晋察冀根据地;而120师的战略任务是拱卫党中央的安全,因此战绩比115师和129师显得不那么突出。

反观陈毅等人。

陈毅在抗日战争中大放异彩,先是担任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同时他还是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是新四军内“坐三望二”的人物;皖南事变后,他担任代军长,和政委刘少奇一起力挽狂澜,重建新四军军部,把战略重心从皖南移到苏北,新四军不仅没被打垮,反而更加强大。到1943陈毅暂别新四军到延安的时候,部队已经发展到20多万。

罗荣桓也有突出表现,他在山东花了几年时间理顺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山东根据地空前强大。如果说晋察冀是最经典的根据地,晋冀鲁豫是战力最强的根据地,那么山东根据地就是综合素质最优的根据地。

聂荣臻在抗日战争也有出彩战绩,他开辟的晋察冀根据地成为最为传奇的革命圣地,狼牙山五壮士、白毛女和白求恩的故事都发生在晋察冀。毛泽东对聂荣臻极为欣赏,称他是“大闹五台山”的当代鲁智深。

唯一比较沉寂的徐向前,他曾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和刘伯承是搭档,但他们的合作没有持续太久,徐向前就被派到冀南,随后又到山东,正当他准备在山东大显身手的时候,中央却把他调回延安,准备参加七大,这是在1940年。随后的5年,徐向前就基本在延安度过。

十大元帅:贺龙在解放战争功在陈罗徐聂之后,为何元帅排名靠前?

综述:贺龙前期贡献巨大,不容抹煞,三大职务已经奠定他的“江湖地位”,陈罗徐聂实现全面反超是在解放战争,但综合而论,贺龙的综合排名在元帅中还是超过了他们

从上述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贺龙在革命早期的贡献太过明显,简直可以说是无人可及。

南昌起义的“带资入股”和起义总指挥、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最高军事主官、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的师长,这三个职位是超重量级,任何一个都可以在元帅中占有一席之地,更何况贺老总一人就占了三个。

陈毅、罗荣桓、徐向前和聂荣臻四位元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做出过卓越贡献,但综合而言,贺龙排到他们前面,也是没有问题的。

贺龙不仅坚持原则,对党忠诚,他身上没有保留一丝一毫旧军阀的不良习惯,西北野战军本是以他的120师为班底改编的,但贺龙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地位,对于部下敢于挑战彭德怀权威的,被他知道准是一顿狠狠的批评。

解放战争,贺龙作为曾经的一路诸侯,却要给彭德怀的西野做后勤总管,但他丝毫不以为意,如果说彭德怀是解放大西北的第一英雄,那贺龙就是第一幕后英雄。

不过,贺龙还是更喜欢在战场上拼杀,毛泽东也能理解他,在解放战争末期,还是让他率18军团由北入川,配合二野直取成都。刘邓和他也极有默契,严令二野将士不许进入成都,一定把这一美名直接让给贺龙。革命家之间的深情厚谊,在刘邓贺这里做到了极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