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深交所官网显示,创业板上市委将于9月14日审议四川港通医疗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港通医疗)的首发事项,中信建投证券为其保荐机构。
本次发行上市,港通医疗拟募集资金6.6亿元,主要用于港通智慧医疗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3.35亿元)、港通研发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0.84亿元)、港通商务中心升级建设项目(0.76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1.65亿元)。
港通医疗主要从事医用气体装备及系统、医用洁净装备及系统的研发、设计、 制造、集成及运维服务。据悉,公司曾在2017年疑似因为应收账款持续增加、关联公司资金拆借以及涉嫌商业贿赂等原因被交易所否决主板上市申请。
透过冰山上的现象及行为,寻找冰山下的秘密,《华声财报》研究员带您了解更多港通医疗招股书以外不为人知的隐情……
实控人陈永串标围标及商业贿赂长达十年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陈永和胡世红(夫妻关系)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胡永直接持股占比37.03%,为公司控股股东;胡世红持有0.68%股权,是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
与第一次IPO“半抱琵琶半遮面”实控人陈永被怀疑商业贿赂相比,商业贿赂在本次IPO中已为实锤:
2011年,原四川省人民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中心副主任因受贿罪被审,刑事判决书中披露港通医疗曾参与四川妇幼保健院一期室内装饰工程围标并中标,2013年又参与省妇幼保健院的围标;
2013年,原菏泽市立医院采购办副主任白某被指控收受港通医疗销售经理鄢某5000元;
2015年,原遂宁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丁波被遂宁市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丁波被指控于2011年收受港通医疗副总经理樊雄然人民币10万元;
2018年,原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张新书被阜阳市颍泉区监委立案调查,张新书被指控于2006年至2016年期间,收受陈永财物累计美元1万元及人民币29.87万元。期间,陈永被阜阳市颍泉区监委执行留置调查;
2022年,德州市城市管理局认为港通医疗在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手术净化和医用气体系统建设项目投标中,提供的投标文件与其他4家单位的投标文件多处错误异常一致,属于串通投标行为,处罚人民币22.38万元。
以上商业贿赂和非法串标围标或只是冰山一角。一直以来,交易所对企业内控问题尤其是涉嫌商业贿赂予以高度关注,实控人陈永在因为商业贿赂导致公司第一次冲刺主板失利情况下,仍然不知悔改并再度被爆出多次商业贿赂、串标围标负面案件,甚至被监察委留置调,以上问题极有可能成为IPO再次被否的决定性因素。此外,随着最高法等部委开始严打医疗领域商业贿赂,港通医疗很可能因为此类黑历史成为重点“关注”对象,甚至在招投标中受到限制。
《华声财报》研究员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公司还存在大量与医院类客户以及设备总包商“反目成仇”的合同纠纷案件,一系列商业贿赂案件的曝光和大量合同纠纷等不良记录难免给客户留下极为不佳的印象,也会让新客户对港通医疗的投标慎之又慎。
主营业务与创业板”三创四新“定位严重不符
核心设备基本靠外采
港通医疗创立于1998年,前身为四川简阳港通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早期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预售;物业管理;进出口贸易等,经过20余年发展,公司摇身变为一家提供生命支持系统的医疗器械公司,业内相关人士向《华声财报》研究员表示,医用气体系统虽然属于医疗器械,但很多医院将其视为依附于建筑物的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或是手术室、ICU装饰总成看待,类似于办公楼的空调、通风设备等基础设施。分析公司客户群体,港通医疗的主要客户除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还有较多工程总包公司。
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相关合同争议案件中也可以发现,公司很多合同均属于机电安装或装修装饰服务合同,港通医疗实质上是一家设备安装或装修装饰为主的工程施工企业,与创业板“三创四新”(三创:创新、创造、创意,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属性不相符。
此外,2020年02月13日,人民网四川频道曾发布一篇报道《驰援战“疫”一线医院,简阳港通集团开足马力生产负压病房零件》,从文章中可以了解公司负压病房零件生产线真实情况,妥妥的一条类似于复合轻钢板材板房的生产线。(见下图)
生产负压病房零件现场(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交易所曾就创业板定位向港通医疗发出专项问询——说明发行人自主生产的各类型医用气体系统设备产生收入及占主营业务比重情况,自主生产的各类型医疗洁净系统设备产生收入及占主营业务比重情况;发行人可自主生产14种医用气体系统设备和11种医疗洁净系统设备,但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证的产品共计仅12项的合理性,结合相关行业法规说明合规性;说明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性,核心技术对应的技术资产情况;说明自主生产医用气体系统设备及医疗洁净系统设备业务的来源背景,技术来源等;进一步说明发行人的核心竞争力;发行人所在行业定位是否准确,是否满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的创业板行业定位的相关要求。
港通医疗回复称:公司及公司员工先后参与编写12项相关标准及指导性文件,核心技术均来自于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将于2022年11月到期,目前尚未启动延续工作;主营医用气体装备及系统、医用洁净装备及系统系统中的部件不完全由公司生产,公司需要外采医用传呼系统、净化空调系统、无影灯、手术床、吊塔和吊桥等部件,经过整体设计、制造、组装、调试后成为完整医用气体系统,并由公司发放医疗器械合格证书。
业内相关人员对此表示,医用气体系统主要指对各种医用气体集中供应进行有机结合,以满足医院对各种医用气体的需求,包括医用气体报警系统、医用气体计量仪表、医用气体稳压装置、医护管理通讯系统、医用供应装置等等。港通医疗主营业务其实就是气体储存、传输管道设计,以及施工和相关机电设备安装,并对手术室等有着特殊洁净要求的医疗科室提供精装+设备总成,“三创四新”含金量低,真正的核心医疗设备基本均为外采。
核心财务数据低于第一次IPO
流动性令人堪忧
据招股书,报告期各期(2019-2021年),港通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4.57亿元、5.62亿元和6.8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33亿元、0.59亿元和0. 65亿元,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09亿元、0.53亿元和0.27亿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8.34%、30.90%和27.40%,以上数据看似公司经营较稳定,但结合公司第一次IPO招股书中2014年至2016年的数据就能发现,公司在2019年到2021年营业收入高出第一次IPO情况下,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低于2014年和2016年,毛利率也比第一次IPO略低。尤其是在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之后,公司净利润和毛利率依然没有亮点,现金流量净额急速下滑,凸显公司议价能力较低,赢利能力不增反减。
医用气体装备及系统不仅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垫付资金,在前期项目招标、合同签署履约、项目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项目质保运维等多个环节也需要大量铺底流动资金,因此对企业现金流的要求较高。由于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融资渠道有限,造成行业资金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据招股书,截至2021年年末,港通医疗存货2.42亿,应收账款4.29亿元,货币资金仅为0.92亿元,虽然公司近十个会计年度的货币资金长期在0.8亿元左右,但是货币资金占资产百分比却在持续下降。此外,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1.71、1.68和1.72,速动比率分别为1.15、1.18和1.22,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连续三年低于同行业平均值,港通医疗流动性实在是令人堪忧。(见下图)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情况(来源:招股书)
有媒体称公司长期负债较少,事实上,这或许意味着公司已无法从资金市场借到钱,其原因令人深思。为缓解公司资金紧张,港通医疗将办公楼等大量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办公设备等进行抵押,抵押名单中甚至还包括部分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以及,为了获得银行资金,2018至2021年,港通医疗先后9次通过供应商进行转贷,累计金额达到5697.73万元。(见下图)
通过供应商实施银行转贷的情况(来源:招股书)
此外,港通医疗第一次冲刺主板失利与当时应收账款持续高企有关,但这个老毛病在本轮创业板IPO中依然没有好转。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余额分别为3.9亿元、4.7亿元和5.7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85.23%、83.68%和84.34%,且由于公司较大部分客户是工程总包商,账龄2年以上账项转为坏账的几率相当大,这也使得公司营运能力和业绩增长面临较大挑战。(见下图)
应收款的账龄结构情况(来源:招股书)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公司在资金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仍不忘记派发现金分红,总额约2100万元。
近5年无发明专利
研发费用率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我国医用气体装备及系统行业起步较晚,目前是从事部件生产、装饰施工等低门槛企业较多,但能够提供从系统设计、制造、集成到运维一体化服务的企业较少,与国外企业有较大差距,核心设备与技术大多依靠国外企业提供,行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公司规模和技术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医用气体装备及系统将更加注重安全性、稳定性和便捷性,技术上将向更为人性化、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据《医用气体行业未来十年(2021年-2030年)宏观经济对医用气体系统行业的影响》等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有4000多亿的市场空间,随着一批明星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国内对医用气体系统的强劲投资,我国医用气体系统专利目前累计有4000多项,但反观港通医疗对于研发的投入和重视度,实在是惨不忍睹。
据招股书,截至 2021年12月31日,港通医疗及子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8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最近的一项发明专利于2017年5月24日获得授权,此后至今5年再无发明专利。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0.14亿元、0.17亿元和0.22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06%、3.07%和3.28%,而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分别为3.52%、3.57%和4.37% ,港通医疗研发费用率连续三年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与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比较情况(来源:招股书)
综合上述,港通医疗本轮转战创业板IPO,核心财务数据并未好转,历史上出现的问题包括且不限于商业贿赂、坏账、现金流紧缺、竞争力不足等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或改善,或许本次IPO又将成为“黄粱一梦”。
声明:以上数据来自公开资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声财报》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