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雄:曾为美国造原子弹,逝世后墓碑上写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她曾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原子弹之母”。
在众多称号的加持下,她可以说是地面上最强大的女人,吴健雄。
1958年,她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以表彰吴健雄对美国科学事业的卓越贡献。
1975年,她获得了美国最高的科学奖项-全国科学奖章。
一九九七年吴健雄突发脑溢血去世,按照她的意愿,她的丈夫把她的骨灰埋在浏河镇。
吴家的千金,在国外漂泊61年后,终于重返家乡。
令人惊讶的是,在她的墓碑上,有一行很小的文字。
“埋葬在这里的,是一位伟大的女物理学家,中国人。”
事实上,吴健雄在胡适来学校讲课前,就已经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深深的钦佩。
在胡适到学校讲课前,校长就认识吴健雄,他的作品很好,也很喜欢胡适。
所以,他提议,将自己的发言记录下来。
吴健雄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且在讲话的时候,也是非常认真地听着。
不久,胡适来到吴健雄的学校,以《摩登的妇女》为题,讲述了女性如何摆脱旧有的束缚。
这让吴健雄大开眼界,也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吴健雄在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表现考入了中央大学数学系。
吴健雄天赋异禀,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在学校的藏书阁中,他曾经看过不少关于相对论与电子学的书籍。
在中央大学读书的时候,吴健雄每天除了上课之外,都会抽出空闲的时间到图书馆里来看书。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一本书中了解到居里夫人的故事,难道这就是她从未实现过的理想?所以,她对物理很感兴趣,但考虑到自己的专业跟不上,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她的学业,所以她决定利用业余时间来研究物理。
但是,当吴健雄对物理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后,她就变得越来越渴望,越来越喜欢。吴健雄拿不定主意,把自己的矛盾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吴仲裔。
那时候,美国20所大学里,没有一所女物理教授。但吴健雄从未因为他的国籍和性别而屈居人下。在1965年,她在演说中,她大胆地主张,科学世界应当容纳更多的专业妇女。
很快,在出席麻省理工大学举办的一次科学与工程界的妇女讨论会上,吴健雄批评了“不能打破的传统观点”,认为科学是男人的领域,并且质疑:原子或者 DNA分子是否也和我们的社会一样“偏向于男人和女人?”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宇称守恒,被视为不可反驳的真理。然而,杨振宁、李政道等人却提出,宇称在弱交互作用下有可能不守恒,因此他们与吴健雄进行了合作。杨振宁随后说,只有吴健雄才能真正认识到他们的理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核弹的研制,可以说是奠定了美国超级强国的地位,美国在吴健雄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成功研制出核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人在没有吴健雄的帮助下,也不可能如此轻易的研制出核弹。
著名的曼哈顿工程,让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变得更加的快速,吴健雄也曾经和这位项目的负责人讨论过。吴健雄从1938年开始从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她的工作被物理界公认,从一个“萌新”,一跃成为了一名世界级的物理学家。
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她终于得出了“β-射线的非对称”的结论,证实了杨李二人的理论,使这两个中国青年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物理大奖。
如果不是吴健雄的研究,这个错误的宇宙守恒定律可能会在未来数十年内流传开来,198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家史坦伯格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吴健雄的研究成果,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理论都只是一个想法,而吴健雄的这个实验,却让这个理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可惜因为各种原因,吴健雄这辈子都没能获得诺贝尔奖,虽然有些遗憾,但没能获得诺奖,也不代表她的成就会低。
吴健雄是哥伦比亚大学200年来的第一个女教授,也是普林斯顿历史上的第一个女教授。可以说,吴健雄是一位物理学家,在诺贝尔奖之外,几乎是无敌的存在。许多人都把她称作中国居里夫人,我们更喜欢叫她吴健雄,一个传说中的女人,穿着一件旗袍,进行试验。
吴健雄女士被迫背井离乡,对我国科学界来说,不可谓不是个遗憾。但正如我们常说的“科学无国界”,她即使在异地他乡,依旧是在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着卓越贡献。
而她本人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后仍能做出返乡的决定,并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了如此绝唱,实在是可贵可赞。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