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发布一下 0 0

一部小众文艺片,上映两个月之后,突然爆火。从几百万票房,迅速破亿。上映50多天后,李睿珺导演的《隐入尘烟》逆风翻盘了。

票房暴增,排片率也从原来的1%暴增到15%。对于现实主义文艺片来说,是“票房奇迹”。

扎实的好电影,终究被看见。

句句不提苦,却苦出天际;句句不提爱,却爱入骨髓。

01

《隐入尘烟》的故事,大家大抵都知道了。

马有铁,一个农村里的老光棍,他排行老四,大哥二哥都已去世,三哥马有铜日子过得还可以,但跟他又有什么干系呢?他不还是寄居在村子里被闲置的空屋中,守着一头驴过日子

曹贵英,常年在哥哥嫂嫂家过着被嫌弃的生活,住的是风吹雨淋的木棚,气虚体寒,身体不好,一条腿还瘸了,更是干不了什么力气活了。她还患有尿路疾病,不分时间场合都会小便失禁。曹贵英没有生育能力,这要是有生育能力,想必也不会嫁给马有铁了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一顿饭的功夫,两个陌生人被订了婚。

他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惺惺相惜,活成了对方生命里唯一的光。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盖新房、养燕子、孵小鸡、喂小猪、种麦子,这些平淡的场景,在导演纪录片般的镜头下,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诗意感和幸福感。

看到主角坐在田埂上,说着朴素却有哲思的台词,会觉得影片就像一则古老的东方寓言。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可惜日子从来不是只有“岁月静好”。

村民的诋毁,三哥的利用,首富的压榨......

马有铁用他的血,换来了全村人的债,换来三哥城里的房子,可在贵英落水之时,他所有的善良,都成了笑话。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直到闻讯赶来的马有铁,从水中将贵英的尸体打捞起。曹贵英的死对于围观的村民来说,就跟一只狗一只猫掉进水里没什么区别,他们依旧围在桥上说着话,好在有个热心的大爷告诉马有铁:“你那个婆媳拿了两个馍馍拿着个蛋她准备去找你,我说让她等等,你马上就来了,结果她一起身,发晕了,栽沟里了,老王捞去了。你快去看看,捞上来没有。”

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贵英就死了呢?那么让人猝不及防,原本还很有朝气的日子从贵英死的那刻开始,一下子就暗淡无光了。马有铁的日子没了奔头,他以前是那么起劲,可是却没有办法一个人过下去了。

“为什么曹贵英就死了呢?太突然了,要是没死就好了。”

死的那么突然,死的那么平静,死的一点也不重要。

马有铁在水里拖着贵英的身体,喊着“贵英、贵英”。

没有人帮马有铁,他拖得那么费劲,他都哭出来了,不停地喊着贵英的名字,但只有他一个人拼着老命拖贵英,岸上那么多人,没一个出来帮他。我下意识在想:要是有人在第一时间去救贵英,贵英能死吗?那个沟也没有多深,怎么着都不至于溺水而亡吧。

可是围观的村民实在是太冷漠了,除了马有铁把贵英当个宝,谁还把贵英当个人看啊。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贵英的死也就打乱了马有铁的生活节奏,他神情悲默,没有哭,但整个人再也没有往日的神采了。她哥嫂来都没来,马有铁用麦粒在她手上印了朵花,然后给她找个地埋了,再烧点纸钱。马有铁还给贵英烧了个电视,也算是兑现了诺言,贵英生前没有电视看,死后可有电视看了。

在影片的最后,有铁放走了养了多年的驴。而驴,却迟迟不肯走。

终于,家里只剩下他自己,以及墙上贵英模糊的遗像。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有铁喝下了农药,吃下了这辈子唯一一颗鸡蛋。

三哥的儿子,拉走了院里的猪和鸡。

推土机下,有铁和贵英一砖一瓦亲手搭建的房子,在滚滚尘土中,隐入尘烟。

两个苦命人,一部好作品。

好到不需要铺天盖地的宣发,也不需要买满屏的热搜。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02

此片何以逆袭?

看完《隐入尘烟》的观众说,喜欢真实的内容以及朴素、真挚的情感。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它展现底层生活,但视角并没有高高在上的怜悯,没有尖刻锐利的批判,只是用纪录片般的方式,将乡村生活中最真实、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美好和痛苦呈现出来。

从主角的生理残缺,到家庭的建立,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再到最后生命的消逝,一切都自然而然。

没有对苦难进行歌颂或贬损,也没有忽略苦难中的点滴美好。

让观众在看完后,既为人物的命运揪心,又能感受到悲苦中孕育的希望。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马有铁和曹贵英之间有爱情吗?他们是不懂爱情的,他们只晓得要一心一意地为对方好,他们没有算计,也没那么多心眼儿,既然凑了个伴,那么就好好过日子呗。爱情,他们很可能连“爱情”两个字是啥都不知道。

也只有我们这些局外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爱情”。

人与土地之间通过一砖一瓦、一蔬一饭、春耕秋收这些朴素日常建立起的生存真相,都使得电影在残酷之外,拥有了诗意。

同时,虽然《隐入尘烟》讲述的是偏远西北农村的生活,但当它进入更下沉的市场,依然能够拥有广泛的共情基础。

虽然如今城镇化发展迅速,很多年轻人也缺乏农村生活的经历,但骨血里仍然流淌着对于农民和土地的共同记忆。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这个影片接地气,很扎实。

因为剧组很踏实,剧里的房子是剧组自己盖的,剧里的10只小鸡都是自己孵的。

剧中的男主角是导演的姨夫,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为了演好曹贵英,海清还特意提前到李睿珺的家乡体验生活。

她在西北农村待了十个多月,学方言,学跛脚走路姿态,干农活,拍水戏时反复将头浸在脏水中......最终才有了影片中那个包着头巾、眼神黯淡、双手颤抖、弯腰驼背的曹贵英。

这无疑为其他演员做出了标准拍戏模式的榜样。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网友们在二创传播中对电影进行了很多拉片式的解读,且比起以往的电影介绍类短视频,在单纯讲解剧情之外,多了很多走心的情感内容。

“全剧没提苦,却苦到天际;

全剧没说爱,却爱到骨髓。”

诸如此类的文案很能吸引观众,让观众对影片内容产生共情。

扎实的作品,加上有鉴赏力的观众,才有了逆袭。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03

《隐入尘烟》,这部电影的后劲很足,全程都很平淡,没有什么大的波澜,就连曹贵英死的时候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渲染;但是却能直触我们的心底,尤其是曹贵英死后马有铁也走了,更是给电影平增了些许悲凉。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很无奈,会让人反思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怎么有的人可以过得这么苦?

如果曹贵英没有死就好了,或许马有铁会真的在卖了玉米之后给曹贵英买一个大彩电,他们过着相濡以沫的好日子,马有铁还是会去献血,怕就怕哪天马有铁的血被抽干了,他人也撑不住了。

不管怎样,他们的日子还是过不好的。


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看似一切都在慢慢变好,但他们的结局早就注定了。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马有铁起初是可以面对人生的苦难的,如果他的生命力不曾出现曹贵英,或许他还可以悲苦地过一生;可是他跟曹贵英相濡以沫过,他曾看到希望,又突然跌入谷底,他看不到任何光亮了,也无牵无挂了。

马有铁也没有一句抱怨,但是他活不下去了,贵英走了,他的家也就没了。

看着他辛辛苦苦建的房子被推倒,我只能说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跟曹贵英能过得好吧。他们的今生是没有任何希望了,两个人并肩还可以同行,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也坚持不下去了。

如果曹贵英没有死就好了,可曹贵英太轻飘飘了,除了马有铁,又有谁会在乎她呢?生或死,都没人在乎,最后的结局,还是隐入尘烟,就那么散了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这些年,圈里太认票房了。

流量明星,套路剧情,几个月一攒局,大家赚得盆满钵满都开心。至于口碑,那就交给薛定谔好了。

而观众就像一茬接一茬的韭菜,一群又一群待宰的羊。

创作团队还真的聪明地能摸清楚观众的爽点和痒点在哪,如法炮制,屡试不爽。谁还会认真做出好东西?

这次不同。

吃腻了快餐的观众,早就期待有人能真诚对待作品,对待观众。

你还记得此前海清呼吁电影行业给中年女演员多一些机会的话题吗?中年女演员,曾多次因为“要么演偶像剧,要么演妈妈辈”的尴尬遭遇成为被议论的焦点。

这一次,她等到了优秀的剧本和走心的团队。

《隐入尘烟》:逆风翻盘,观感后劲十足,假如没有这个片段就好了

演员,只要能真正放下身段,好好打磨演技,保持献身艺术的初心,就能等到有营养的好剧。市场永远需要好演员。

在“流量为王”的大环境下,无论是资方还是观众,都料想不到:一部无关娱乐的“农村纪录片”真的会爆火。

但《隐入尘烟》创造了奇迹:即使没有一丝一毫的对流量的迎合,也能拍出观众喜欢的好作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0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