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记者:贵州在大数据领域领先。贵州为什么选择大数据?贵州发展大数据有什么优势?
贵州省常务副省长秦如培:
贵州把大数据作为全省的大战略,主要是因为它有两个优势。第一,贵州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第一,有生态优势。贵州虽然位于长江以南,但海拔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良好。年平均气温14.2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空气清新,天气凉爽。是天然的“大空调”。平均值在30以下。数据中心可以直接把凉爽的新鲜空气换下来降温。同等条件下,一个标准机架每年可节电3万度左右;第二,能源优势。贵州是长江以南的煤海。煤炭储量是南方其他12个省的总和。能源、水、火互惠互利,电力充足稳定,电价相对较低;第三,地质优势。贵州地质构造稳定,远离地震带,自然灾害少。这三大固有优势,使贵州成为华南地区最适合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省份。
其次,探索形成了更突出的先发优势。大数据是我省第一工程。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大胆探索,率先尝试,在很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得到了国家层面和行业的广泛认可。国家领导人认为,贵州能看得准,抓得牢,推动蓬勃创新发展。业内普遍认为,贵州在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开发和大数据业务模式探索创新方面有态度、有载体、有实力,紧密服务企业,能够针对企业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困难,提供包容和创新的解决方案。贵州形成了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创业创新氛围。国家层面愿意支持贵州进行创业试验,企业愿意来贵州共同探索,企业家和决策者愿意来贵州寻找机会,在贵州放了一批国家试点示范,一批企业涌入贵州,使得“贵漂”成为一种趋势。贵州在固有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加突出的创业优势。
数据是一种资源和“未来的石油”
记者:贵州是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到的省份。我们注意到,贵州省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已经开工建设。综合实验区包括哪些方面?贵州大数据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秦如培:
贵州是《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开展区域试点,支持贵州建设大数据综合实验区”中唯一提到的省份,标志着贵州大数据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充分发挥全省建设第一个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的作用,以建设“三大系统”、“七大平台”和实施“十大工程”为重点,努力把综合实验区建设成为数据融合应用新高地、综合治理示范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创业创新首选地、政策创新先导区。
我们以优势聚集资源,以应用带发展,分三步打造全国大数据“三个中心”。第一步是建设和运营三大运营商桂安的数据中心,按照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的标准,吸引一批国家级、行业级、国际知名、领先的企业数据中心,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数据基地,建设国家级大数据内容中心。第二步,培育聚集一批进行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服务的增值服务企业,形成立足贵州、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国家级大数据服务中心。第三步,开展数据交易和结算,形成数据商业化的市场机制,建立全国大数据金融中心
大数据是大产业,大机遇,大红利。数据是一种资源,“未来的石油”,将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既然是资源,就必然要商业化。我们建立了大数据交换,通过货币化使数据体现其价值,从而更好地促进数据的发展和应用。
围绕“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放在哪里,谁来应用数据”这三个问题,构建“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支撑终端产品层”的五级产业链。大数据带动信息产业发展,以大数据推动两个产业融合,以大数据带动创新,大力发展“大数据核心格式和产业”
五个产业链层面各有侧重:在基础设施层面,实施信息基础设施三年战役,加快建设“省广、省通、广覆盖、低资费”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提升互联网带宽容量。重点建设桂安新区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在系统平台层面,重点打造“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培育关键支撑技术企业集团。在云应用平台层面,聚焦“7 N”云应用,培育云应用服务龙头企业。在增值服务层,主要引导数据挖掘的应用,增值服务企业集群由此诞生。在配套产品层面,重点培育配套生产企业,开发智能产品。
我们将发展三大格式:一是积极发展以大数据关键技术和数据存储、采集、处理、交易、安全等核心业务为主要内容的大数据核心格式;二是重点培育与核心格式密切相关的智能终端、电子商务、呼叫中心、服务外包等大数据相关格式;三是大力丰富智能制造、智能健康、智能旅游、智能物流、智能农业等大数据与传统产业紧密融合、协同发展的大数据衍生业态。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联动
记者:未来贵州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联动发展战略是什么?
秦如培:
传统产业是贵州经济的支撑,新兴产业是贵州经济的未来。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稳定存量,增加发展。失去传统产业就失去了今天,不注重发展新兴产业就没有明天。一方面,注重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大数据、互联网整合传统产业,发展智能制造。例如,煤应该是传统的
的采掘到焦炭再到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精细煤化工的转变贵州秦如培最新动态,铝工业要从氧化铝到电解铝再到板材、带材、箔材、线材等深加工转变等。另一方面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等五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形成支撑。
记者:贵州在“十三五”期间对大数据有什么总体考虑?
秦如培:
贵州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十三五”期间,是我省同步小康的决战决胜期,我们把大数据作为“十三五”时期贵州发展全局的战略引擎,作为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的牵引和支撑,用大数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产业转型、服务广大民生。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把大数据作为单一的“蓝海”产业来发展,还把大数据作为践行“五个发展理念”、坚守“两条底线”、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倒逼政府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
“4个1000”目标
记者:此次上海招商目标及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效?
秦如培:
此次招商是我们明年云上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项目路演其中的一站,我们看重上海、长三角的企业、各大金融机构的资源,我们有数据中心的优势,有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优势,有先天和先行优势,欢迎上海高新高新企业到贵州发展,欢迎上海的金融机构到贵州投资,将数据资源存储贵州。
我们此次招商引智总的目标是实现“4个1000”目标:引进项目投资金额1000亿元以上;引进各类企业和研发机构1000家以上;引进大数据创业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骨干人才1000名以上;引进各类数据资源1000个机架以上。至于说长三角的具体目标,我是希望越多越好,贵州愿意和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机构、每一个投资者共同分享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红利。
北纬37度以南的大型数据中心
记者:请问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原委及现状如何?
贵州省经信委主任马宁宇:
数据交易所要强调市场的力量,政府尽量不要去干涉它,交易所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交易数据的定价、脱媒、数据安全等问题,要关注它但不能把它管起来,甚至管死。要给予最大支持,但要守住底线,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加强监管。
贵州要以数据产业为引领,带动经济转型发展。能源煤炭、烟、酒等产业占到贵州省工业产值的62%,磷、铝等资源产业占到20%,这种传统重产业发展越来越艰难,所以要寻找新型产业。当时首先想到卖电,我们知道数据中心很耗电而且还怕热,贵州年平均气温14度左右,空气清爽还不需要新风系统,在贵州建数据中心耗电少而且电费便宜,还没有地震,是中国南方地区唯一适合建大型数据中心的地方,工信部以前要求大型数据中心要建在北纬37度以北,贵州成为北纬37度以南的大型数据中心。
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分别计划在贵州投资70亿元和50亿元建大型数据中心,三大运营商在贵州投资大型数据中心总计将超过200亿元。华为、中兴也将在贵州建大型数据中心。贵州计划建立200万台服务器,总用电相当于贵阳市用电量的三分之一,目前已经建成20万台。但光见大型数据中心还不是产业,还需要跟进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为绿色化、服务化、信息化,互联网+和大数据无疑是未来产业的两个驱动轮,将彻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资源配置方式。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第一笔交易就是社交数据,帮助企业进行精准营销。
记者: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大数据产业如何引领传统产业发展?
马宁宇:
目前阿里巴巴利用大数据做全产业链,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无抵押贷款,大数据对产业链金融所带来的活力对贵州传统产业带来机会,象茅台集团账户沉积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利用大数据支持做产业链金融,为上下游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无抵押贷款。此外,大数据产业对贵州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提升也大有帮助。
此外,在民生和环保领域,大数据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贵州省所有的排污点都上云端了,公开全省排污点。像已经在新三板上市的东方祥云利用公开的气象数据做全球水库的水位预测,用于防洪和水电及火电调度,发挥过去无法想象的作用。
记者:“云上贵州”战略具体内容有什么?
马宁宇:
贵州的云上战略要求各级政府数据都要上云平台,政府数据必须公开,政府大数据运营是“一把手”工程。数据公开是利益问题,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推动,所有政府部门新上信息系统必须通过贵州省的大数据办公室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发改委和财政部门才能批准方案和财政资金支持,这也是全国的一个创举。
常务副省长排第几 广西国土资源厅厅长
贵州省常务副省长秦如培秦如培简历背景资料
3月28日,贵州报道,3月27日,桂安新区召开领导干部会议。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德川同志出席会议并宣布,省委决定秦如培同志兼任桂安新区党工委第一书记,不再担任桂安新区党工委书记。任命马长庆同志为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继续担任贵安新区管委会主任。
秦如培简历
秦如培同志,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于贵州江口,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项目管理硕士学位。
1979年9月至1983年8月,在贵州农学院农学系学习农学;
1983年8月至1985年2月,任贵州省江口县市农业局、县科委干部;
1985年2月至1991年3月,任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农业技术学校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花溪区教育局教育处处长、花溪区委员会宣传部干部;
1991年3月至1994年1月,任贵州省桂阳市花溪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花溪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陶谦乡党委书记;
1994年1月至1996年11月,任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委副书记(1995年3月至1995年7月期间,就读于贵州省委党校中学);
1996年11月至1998年2月,任贵州省共青团贵阳市委书记;
1998年2月至2000年5月,任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委员会副书记、区长(期间: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现代公共管理党政干部高级研讨班学习);
2000年5月至2002年3月,任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委员会书记(1999年10月至2001年10月,就读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行政管理专业课程);
2002年3月至2003年11月,任贵州省贵阳市委常委、白云区委书记,贵阳市委常委、秘书长;
2003年11月至2006年11月,任贵州省贵阳市委副书记、秘书长、政法委书记、贵阳市委副书记(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期间,就读于贵州工业大学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组织的项目管理硕士学位课程);
2006年11月至2008年5月,任贵州省毕节地区委员会副书记、行政委员;
2008年5月至2012年1月,任贵州省毕节区委书记、毕节军师党委一秘;
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任贵州省毕节市委书记、毕节军师党委一秘;
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任贵州省委常委、毕节市委书记、毕节军师党委一秘;
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任贵州省委常委;
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
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贵州桂安新区党工委书记(兼);
自2013年7月起,他一直担任贵州省委常委,Vi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贵州秦如培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