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彭德怀执意枪决长征英雄,毛主席得知事情原委:放了算了

发布啦 0 0

前言

1935年1月15日,《红星报》发表了一篇文章:

“红四团三连长毛振华得红星奖,其余每人均奖军大衣一件。领导这次战斗的主要干部有,一营长罗有保,三连长长毛振华, 机枪连长林玉, 二连政治指导员王德云, 二连青干钟锦友, 二连二班长江大标, 二连长杨上堃等八同志……”

1940年,彭德怀执意枪决长征英雄,毛主席得知事情原委:放了算了

这场战役就是长征时期的乌江战役。杨上堃是人人敬仰的长征英雄,但1940年,彭德怀却下令将杨上堃抓捕,执行枪决,在这关键时刻,毛主席批示:放了算了。正因如此,才保住了杨上堃的一条性命。杨上堃究竟犯了怎样的错误惹来杀身之祸?毛主席救他之后,他又有怎样的表现?

英雄连长

杨上堃是江西兴国县人,从小家庭贫困,父亲早逝,姐姐做了童养媳,悲惨的命运让杨上堃心灵埋下仇恨地主的种子。1929年4月,朱毛红军打下兴国县城,打土豪,分田地,所到之处,深得百姓爱戴,杨上堃看在眼里,认为这支队伍与国民党军队不一样,便站在欢迎的人群之中。

次年10月,杨上堃参加了兴国县赤卫队,之后又加入红军,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他不畏牺牲,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鉴于他优秀的表现,经组织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1934年12月31日,杨上堃所在的红四团来到乌江南岸的江界口地段,在他们身后,是薛岳领导的十几万大军,乌江北岸有贵州军阀王家烈的一个师把守,上游有云南军阀龙云增援,下游有湖南军阀何键挺进。

四面楚歌,腹背受敌,中央红军必须强渡乌江,才能摆脱危险。

1940年,彭德怀执意枪决长征英雄,毛主席得知事情原委:放了算了

1935年元旦夜,四团一营三连连长毛振华带着四名战士偷渡乌江,次日拂晓,二连长杨上堃带领着十六名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强渡乌江,并占领前沿阵地,为后续部队跨江打下坚实的基础。杨上堃不顾一切向前冲锋,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拼命追赶。

战后,上级领导刘亚楼、杨成武对杨上堃的英勇表现给予高度认可和赞扬。

突破乌江后,红四团来到遵义城,总参谋长刘伯承召集主要将领开会,指着地图上的娄山关和桐梓说:“你们立刻出发,迅速占领娄山关和桐梓。”娄山关是遵义通往桐梓的大门,如果被敌人占领,遵义城无天然屏障,便会成为敌人的囊中之物。

晚上八点,漆黑不见五指,杨上堃带着二连的战士出发了,奔走在羊肠小道上,荆棘丛生,尽是石子,十分艰难,但他们无所畏惧,一夜奔袭,拂晓前到达指定地点。待团部一声令下,杨上堃率领战士们冲入阵地,枪声、炮弹声、叫喊声,不绝于耳。

激战多时,敌人已然招架不住,一部分开始向桐梓方向逃窜,另一部分被打得晕头转向,叫苦不迭。杨上堃派出两个排,乘胜追击,敌人宛如惊弓之鸟,不堪一击,逃跑的模样甚是狼狈。

1935年9月,红四团来到甘肃境内的莫牙寺,下一站便是天险腊子口。15日黄昏,师部传来命令:部队继续北上,以第二师第四团为先头部队,向甘肃之南的岷州前进,三日之内夺取天险腊子口,并扫除前进途中阻拦之敌。

1940年,彭德怀执意枪决长征英雄,毛主席得知事情原委:放了算了

16日下午四点,腊子口上空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战斗正式打响。杨上堃透过望远镜,观看此处地形,只见两边山头又高又陡,绝壁之下,腊子河水流湍急,浪花飞溅。两山之间有一座木桥,这是经过腊子口的唯一通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

经过反复侦查,红四团最终决定,由杨上堃的二连、毛振华的一连、侦察队、通信主任潘峰带领的信号组组成迂回小队,配合正面强攻的二营六连,势必拿下腊子口。黄昏前,红四团集中所有的绑腿,拧成攀爬悬崖的绳子,勇士们背着冲锋枪,腰悬手榴弹,开始攀登悬崖峭壁。

与此同时,正面进攻的战士向敌人发起猛攻,但始终未能形成火力压制,在这危急关头,有人在悬崖峭壁间找到一条突击敌人的道路,当冲锋号响起,战士们端着机枪发起冲锋,激战一夜,打得敌人丢盔弃甲,魂飞魄散。

晨曦中,红军总攻部队开始过河,敌人退守至峡谷后段的第二道阵地后,又集结兵力,负隅顽抗。经过红军一个小时的连续冲锋,敌人全线溃败,杨上堃和二连的战士们站在腊子口上,簇拥着被战火熏染的红旗,画面是那样震撼、动人。

毛主席得知杨上堃立下的战功,给予表扬,还授予他象征荣誉了红星勋章。

携枪“逃跑”

这位长征中的英雄连长,在抗日的战场上,再立新功。

杨上堃所在的115师独立团,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的战役,尔后晋察冀军区成立,杨上堃在一分区,他率领部队消灭了大汉奸孟阁臣部一万余人凭借优异的表现,组织任命杨上堃为晋察冀一分区一团参谋长,但是不久后,又调任他为晋察冀一分区一支队参谋长。

1940年,彭德怀执意枪决长征英雄,毛主席得知事情原委:放了算了

战功赫赫,却降了职,杨上堃心里感觉不平衡,思来想去,他决定带领20多人和枪支弹药离开部队。可是离开不久,杨上堃便冷静下来了,他认为自己参加革命并非为了升官发财,如此在意职位高低是非常不应该的,于是又折返回来。

但此时,这件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还传到了朱德和彭德怀的耳中,即便杨上堃迷途知返,承认错误,彭德怀也表示不能原谅,他说:“为了一个职位擅自离开队伍,如果都这样,我们还怎么干革命?一定要拉出去枪毙!”

随后,彭德怀向毛主席汇报此事,并建议立即枪决,以儆效尤,毛主席听完,沉思片刻,说道:“放了算了!”彭德怀表示皱了皱眉头,十分不解,毛主席解释道:“杨上堃是战斗英雄,对革命是有贡献的,他的事情也查清楚了,是内部矛盾,不是投敌叛逃,既然他已经认识到了错误,主动回来了,就给他一条活路吧!”

彭德怀思忖片刻,认为毛主席所言在理,便从轻处罚,撤去杨上堃的职务,让他深刻反省并做检查。此后,杨上堃去抗大学习,学成归来,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40年,彭德怀执意枪决长征英雄,毛主席得知事情原委:放了算了

1945年5月,中央派杨上堃随中央干部支队南下开辟根据地,途径河南时,苏联对日宣战,他们收到命令,火速前往东北。此后数年,杨上堃先后参加桦甸剿匪战斗、保卫四平、解放长春等战役,1949年2月,他调任四野43军副师长,随南下部队进入江西。

新中国成立后,杨上堃率部与入赣的野战军一起消灭残敌,解放江西,随后开展剿匪工作,稳定社会秩序。1950年,杨上堃调任赣南专区军分区司令员,将全部的精力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他在赣南一干就是十五年,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深得好评。

1965年,杨上堃调任江西军区参谋长,他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俨然一个工作狂人,从不注重个人休息,导致得了头痛症,曾多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杨上堃都坚持正义,顾全大局,无所畏惧,独具风骨。后来在江西军区副司令的岗位上,他开创了部队建设的新局面,赢得国防部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1981年,杨上堃正式离休,他开始撰写战争回忆录,这成为研究我党我军历史的一笔宝贵财富。由于过度劳累,1984年5月21日,杨上堃晕倒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在他晕倒之时,桌子上放着一部尚未写完的回忆录。

1940年,彭德怀执意枪决长征英雄,毛主席得知事情原委:放了算了

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授衔时,杨上堃被授予上校军衔,而当年与他出生入死、同一级别的战友,军衔上都高过了他,但是这一次,杨上堃没有任何抱怨,而是将满腔的热情和热血,奉献给祖国。前后对比间,展现出了他的高贵品质。

小结

杨上堃从一名红军战士,到长征时的连长,再到团长、师长、司令员,他的一生,书写下太多传奇,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后人敬仰,为后人称赞,为后人楷模。当然,如果没有毛主席在关键时候的相救,就没有以后那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杨上堃,从中足以看出毛主席处理方式的高明。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