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野生蚯蚓保护,近期,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组织排查整治非法捕杀野生蚯蚓行为,促进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
9月13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就野生蚯蚓保护相关问题答记者问的文章。
国家农业农村部官网截图
该负责人表示,为保护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必须严厉打击电捕野生蚯蚓行为。对野生蚯蚓进行“灭绝式”捕捉的行为会导致蚯蚓数量急剧下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农作物产量,而且有关仪器设备多为非法改装改造,存在安全隐患,还可能致人触电身亡。
蚯蚓遭“灭绝式”捕杀!究竟发生了什么?
今年6月份起,多家媒体报道聚焦在#蚯蚓遭灭绝式捕杀#的话题上,引起大众关注。
其实,媒体呼吁停用“地龙机”,保护野生蚯蚓的声音早已有之。
彭城晚报2017年5月27日的一篇报道/中国绿发会
不过,对于蚯蚓的关注,还是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提起的电蚯蚓案环境公益讼案时,达到了高潮。这起案件就是对围绕地龙干而产生的对蚯蚓进行“灭绝式”捕杀的利益链的打击。
近期,检察机关对贩卖电捕蚯蚓设备的违法行为作出判决
蚯蚓干,又叫地龙干,因蚯蚓体内含地龙素、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地龙干也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珍贵中药药材。
近年来,地龙干的价格不断上涨,一批人开始通过捕杀蚯蚓谋取利益。
网上售卖地龙干的商家颇多
同时蚯蚓也可被钓鱼爱好者用作天然鱼饵售卖、使用,近年来蚯蚓在市场上的价格大幅提升,为此,一种名为“电蚯蚓机”的机器应运而生,销量和售价也一路上涨。
据央视财经6月份报道,当搜索“电蚯蚓机”“地龙仪”等关键词时,电商平台上一种形似大电池的金属仪器满屏皆是,价格在100至800元不等,有些店铺的销量甚至达十万件,在商品的评论区也充斥着捕猎者在田间地头使用该仪器的心得。
原来,这种机器一般使用在庭院、菜园、耕田等潮湿、疏松且富有有机物的泥土中,据报道,标价近800元的所谓“豪华型电蚯蚓机”,一次便可以轻松电出十几斤蚯蚓。
此前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中,农民在菜地演示地龙仪的作用/红星新闻
据报道,2021年8月12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针对中国绿发会提起的“电蚯蚓”第一案的一审判决书,三家售卖电蚯蚓机的公司因出售猎捕工具,使购买者以电击方式捕猎蚯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依法承担相应的环境侵权责任。法院判决商家赔礼道歉、赔偿159万元的生态环境损失费用。
图/央视财经
目前,晨报记者发现,电商平台已下架地龙仪,当搜索相关关键词,则会弹出保护蚯蚓等野生动物的相关科普小常识。
电商平台弹出的绿网计划环保宣传界面
蚯蚓是稳定碳的功臣,是土壤健康卫士
土壤之所以能成为生物生存和繁殖场所,和它的特殊组成与结构密不可分。土壤包括了固相、液相和气相等三种构成,形成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溶质和空气的多孔结构。
蚯蚓是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环节动物,以腐烂的植物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靠吞食土壤和沙粒获取并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质,从而也松动了土壤,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增强土壤的保水透气性。
此外,它还可以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提高土壤养分循环速度和土壤养分,蚯蚓的代谢产物可以改善土壤养分条件和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细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演化,从而保证土壤强大的生态功能。
图/视觉中国
而且蚯蚓还具有吸收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的能力(镉、铅、锌等),可用于处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达到减轻污染的目的。
图/视觉中国
大量研究表明,蚯蚓的确能提高土壤肥力,是农林业生产的“益虫”。
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团队研究发现,我国南方最常见的一个蚯蚓类群——环毛类远盲蚓属,其保碳能力非常强,可谓是中国农林生态系统的福音。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该如此伟大,以至于伟大的进化论之父达尔文曾专门研究,在他在1881年出版的《The Formation of Vegetable Mould Through the Action of Worms(腐殖土的产生与蚯蚓的作用)》中,他明确提出这些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到了根本性(vital)作用。
没有蚯蚓的土壤和世界是无法想象的。据中国绿发会称,“如果土壤没有了蚯蚓,我们将面对一个趋于死寂的陆地生态系统”。
为此,专家建议,为了有效保护蚯蚓这样有价值的野生动物,要针对物种的生存环境特点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的生态增殖,以确保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同时也需要对捕捉的方法进行优化,严禁使用电蚯蚓机、农药漫灌等类似的“灭绝式”方式来捕杀。
农业农村部:持续打击非法捕捉、收购、加工野生蚯蚓行为
针对打击电捕野生蚯蚓,农业农村部称已经会同国家林草局、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野生蚯蚓保护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通知》,部署各地核实整治在农田、森林、湿地、草原及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电捕野生蚯蚓,以及非法收购、加工野生蚯蚓问题。
一方面,农业农村、林草、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依据职责加强监管,整治非法捕杀、收购、加工野生蚯蚓乱象。
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有关线索以及当地相关规定,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市场等交易场所监管,及时下架处理野生蚯蚓捕杀产品设备,净化网络市场环境。江苏涟水、广西玉林、云南昆明等地开展多部门联合治理,严厉打击相关行为,并通过报刊、电视、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开展蚯蚓保护科普宣传,提升群众保护野生蚯蚓意识。
据悉,农业农村部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加强蚯蚓等土壤生物保护,不断改善和提升土壤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政策制度建设。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蚯蚓等土壤生物保护,进一步明确打击滥捕野生蚯蚓等野生动物的适用依据及法律责任。
二是强化监督管理。持续打击非法捕捉、收购、加工野生蚯蚓的行为,常态化开展对生产、销售依法禁用猎捕工具的监督管理。
三是引导养殖产业发展。加大蚯蚓人工饲养技术研发支持力度,优化集成推广选种选育、高效繁殖、防病防逃等关键技术。规范蚯蚓药用、饲用等产业发展,完善人工养殖技术标准规范,推动相关产业有序发展。
此外,还鼓励公众发现电捕行为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