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老革命同志,身体健朗的自己买车票来北京,身体抱恙的老同志则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了北京。
除此之外,像毛主席的侄女毛小青、孙子毛新宇,李银桥之子李卓伟、李仁林将军之子李小林等毛主席的后辈,以及在毛主席身边待过的工作人员及其后辈,也都不约而同地齐聚北京。
这些人皆是到北京八宝山竹厅,为参加王景清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而来。
当天上午,毛主席之女李讷携子王效芝早早来到竹厅,负责招待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宾客。
告别仪式开始后,宾客自觉排成一条长队依次为王景清同志送行,李讷未表露过多的悲痛情绪,她礼貌地和每一个前来的老同志、朋友握手致意,直至告别会落下帷幕。
然而,等到四下无人时,李讷不复在人前的坚强,她神情悲痛,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在李讷心里,王景清走了,她也幸福也跟着走了……
李讷和王景清之间的感情如何?王景清病逝,为何送别的人群能排起长队?李讷为什么会感觉她的幸福没有了?
相依相伴
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市一所老式居民楼内住着一位40多岁的单身母亲,别看她才刚人到中年,却有一个六七十岁的身体。
因为需要照顾孩子和到医院拿药,她每天都为生计奔波,买肉也只买2毛、3毛钱的,有时还被肉贩吐槽买得太少,不好切。
令人很难想象的是,这位单身母亲是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她受父亲毛主席的影响,但凡能支撑下去,绝不给党组织太麻烦。
抱着这样的心态,她过得很艰苦,也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
此时,远在云南军区怒江军分区任参谋长的王景清,也处于单身的状态。
他曾在50年代有过一段婚姻,但因为和妻子性格不合而剪断了革命羁绊,他们之间的孩子则有前妻抚养。
往后多年,王景清都把心思放到军区的工作中,一心一意为军区的发展出谋划策,也没有生出再开启一段新感情的想法。
1983年初,在怒江军分区的王景清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丧讯,他的老领导原中央公安警卫师师长刘辉山去世了。
收到消息后,他二话不说奔赴北京参加葬礼。在葬礼上他遇到了许多年未见的老战友、老朋友,其中就有在一起工作过的李银桥。
交谈中,他们两个人的话题大多是围绕毛主席展开的,李银桥不可避免地提起了李讷的状况,王景清叹息一声,而后在李银桥的引荐下拜访了李讷。
再之后,没有一见钟情的浪漫,只剩下细水长流的陪伴,李讷和王景清都不再是一个人。
李讷身体不好,需要常到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做检查、拿药,往常家门口的公交站台上,孤单一人的身影,变成了双手紧握的两个人。
等公交车到站,王景清就搀扶着李讷登上公交车,有时车上人少,她们就并排坐;有时人多,李讷坐着,王景清站在她的身边。
因为有了王景清,李讷脸上露出了笑颜,她感到幸福的同时,也回馈着爱。
王景清晚年有了改行做编剧的念头,他打算写一本关于陕北地区革命故事的剧本,为了保证创作的真实性,他决定到陕北地区进行实地调研。
按照计划,王景清打算自己去,搜集完资料就能迅速赶回来,毕竟他不放心李讷的身体状况。
但李讷却有别的想法,其一,由于身体的原因,她在年纪稍大后就很少有出远门的条件,内心也渴望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其二,大部分男性同胞都没有女同胞细心,况且王景清比李讷大了13岁,即使他常年在部队工作,身体素质要好一些,但年纪大了就要服老。
李讷担心他在路途中照顾不好自己,想要陪他去陕西搜集资料的心情越发热烈。
自从跟李讷在一起后,王景清把她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自然不会同意她的提议,两人还为此闹了小别扭。
在王景清以为李讷放弃一同去陕西的想法,没有顾虑地登山去陕西的火车时,他没有注意到自己身后有一个“小尾巴”。
原来李讷在查看他的车票后,瞒着他买了相同车次的车票,等火车往前行驶了一段时间,她才敢出现在王景清面前。
事已至此,王景清拿她也没办法,只能在路途中多照顾些。在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等革命地时,李讷尽量克服困难,陪王景清走访各处,他们之间也在搜寻革命往事的过程中愈发浓烈。
2008年时,由王景清担任编剧的电视剧《神府红军游击队》,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剧中神府红军从最初的7人,在与敌人一次次殊死搏斗后发展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三团的故事,令无数观众为那段铁血的往事落泪。
有人会问,成为毛主席的女婿,写出一部电视剧,王景清就有资格葬入八宝山,受到革命老同志、同志、社会各界人士的祭拜吗?
显然不是的,那些只是增光添彩的部分,诗人汪志前去八宝山竹厅吊唁时,专门为他写下“浩气长存”的赞词,他完全配得上这份赞誉,因为他的人生远比看到的传奇。
毛主席身边的忠诚卫士
1935年10月,红军抵达陕北完成战略转移,与此同时,红军也给陕北人民带去了希望。
红军抵达后大力开展革命根据地建设,带头开垦荒地让陕北穷苦人家吃上饭,创建儿童团,让当地的儿童识字明理,从此种下红色的种子。
在陕甘宁边区的儿童团中,就有王景清的身影,幼小的他受到党的恩惠后,无时无刻不想着快长大,能够为党组织做一些事,为人民群众做一些事。
抱着强烈的革命信念,年幼的王景清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延安报名参加红军。
但他的年纪太小了,延安红军征兵处的同志多番婉拒却依旧无法打消他参军的念头,最终破格录取了他,并把他安排到较为安全的敌后方卫生所担任卫生员。
120师卫生部第三所里住着很多在平型关大捷中负伤的战士,王景清把伤员当成自己的亲人一般细心、妥帖地照顾。
而且,他还向上级申请去照顾重伤员,每日打饭、喂饭、换药、擦背,甚至帮助伤员排泄,他不怕累,也不嫌脏。
在王景清的照顾下,轻症伤员很快康复出院,重症伤员的伤口得到有效护理,因伤口感染而死亡的病例减少了很多。
他在第三所的表现都被党组织看到眼里,1940年2月,神府军区的八路军实施扩军决议,他被第三所的领导推荐到军营,由此成为神府军分区独立第六营的一员。
之后他带着大哥、二哥未能参与战斗的遗憾,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新兵训练任务,迅速跟部队开拔前线。
战争年代里,王景清在陕甘宁边区参加战斗的同时,也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
他既在宁夏的盐池县生产熬制食盐,保证了边区军民的食盐供应,也在120师359旅旅长王震的带领下,进驻南泥湾开展生产建设。
他的双手拔过荆棘、也抡起锄头开垦过荒地,不论是在战斗中受伤流血,还是劳动中流汗,他没喊过一声疼,没叫过一声苦。
因为表现优异,王景清能打能干的名声传遍了陕甘宁边区,自然也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
1947年,面对胡宗南部队的大举进攻,党中央决定进驻西柏坡,此时,20岁的王景清被编入警卫师,负责保卫党中央领导的安全。
在毛主席卫士长李银桥的推荐下,王景清来到毛主席身边。虽然能在伟人身边工作是一件骄傲的事情,他也非常乐意。
但在他的心底,还是更渴望到战场上建功立业。
随着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做出抗美援朝的伟大决定,在中央警备团工作的王景清抓住机会,连续3次向上级申请参加抗美援朝。
但中央警备团是负责守卫中央领导安全的,警卫都是经过严苛的背景尽调后,再通过复杂的流程选拔出来的,人员不能轻易变动,上级领导只能拒绝了他的请求。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人情味的政党,上级领导虽然一时半刻无法帮助王景清实现上战场的请求,却也把他的诉求记在了心里。
1951年7月,由于中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取得的战略优势,朝鲜停战谈判也被提上了议程,中国方面也将派出谈判团赴朝参与谈判。
一天,在山东出差的王景清突然收到上级领导的电话:“你上朝鲜战场的愿望要实现了,赶快把工作交接完成回北京,谈判团马上就出发”。
原来为了保护谈判团成员的安全,党中央把保卫谈判团安全的重任交到了中央公安警卫师手中,上级领导记得王景清特别想到朝鲜战场去,专门为他留了一个名额。
抵达朝鲜后,王景清等中央公安警卫师的同志,首先被安排学习外交相关的知识,但刚学习没两天,他就接到了新任务。
有关领导了解到,国际上非常重视朝鲜谈判,联合国、美国和中国的多位外交人员都会参与谈判。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正是在国际上露脸,展示国家风度形象的好时机,中央公安警卫师师长刘辉山给王景清下达了紧急命令,要他立刻赶回国内,负责押送谈判期间可能需要的药品到朝鲜。
接到命令后,王景清马不停蹄地返回国内,几乎不眠不休两天筹齐了药品清单上的650箱药品,之后未做任何停留就带着药品登上了一节开往朝鲜的闷罐车。
接下来的两天行程里,他仅靠10个馒头、1壶水和一本书度日。
谈判开始后,朝鲜战争打打停停两年多时间,王景清认真负责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1953年,他的身体负担不了严重冻伤才不得以回国内治疗。
身体恢复后,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深造,之后返回中央警备师工作到1967年。
他先被调入昆明军区在公安总队警卫科工作,又因工作出色被调到怒江军分区任参谋长。
在王景清认真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同时,李讷的生活却一团糟。
扛起守护李讷母子的责任
小时候,李讷是父亲毛主席的“大娃娃”,但随着她的长大,渐渐明白了毛主席的为难和家庭环境的复杂,她开始变得懂事、也变得沉默了。
在学习上,她把心思放到毛主席喜欢的历史和古典文学方面,一举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
在生活中,她从不搞特权,跟普通的学生一样挤公交、吃食堂、下乡参与劳动生活等等,作风淳朴、不骄不躁。
1970年,李讷在毛主席的要求下到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期间,她认识了一位姓徐的小伙子,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没多久,李讷向毛主席提出了结婚申请,但由于两人在婚前对彼此没有足够深的了解,结婚后很快就因为性格不合闹起了矛盾。
离婚后不久,李讷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养育新生儿,她的生活一下子拮据了起来,毛主席曾多次帮衬她。
而李讷的母亲却出于对前女婿的不喜,对她的困境视而不见,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
1976年,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原本就身体不好的李讷,悲痛万分,她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彻底垮了。
看病、吃药给本就拮据的她,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连卖肉都要计算好斤两,一次只买一点,到有点肉味就行的地步。
而这个时候,王景清在李银桥的撮合下来到了李讷的身边,主动承担起照顾她们母子的责任。
一直以来,李讷都想代替父亲毛主席回韶山老家看看,但出于身体的原因,未能实现。
王景清知道后,一路照顾她的身体,替她实现了到毛主席故居的愿望。
跪在毛主席曾经劳动过的田埂上,李讷失声痛哭:“爸爸,女儿好想你……”。
除了全心全意对待李讷,王景清还把李讷与前夫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照顾,提点他学习、教育他为人处世的道理。
后来,孩子改名为王效芝,他与王景清虽不是亲生父子,却比亲生父子还要亲。
王景清温暖了李讷母子,给了她们母子普通人家的普通幸福,只可惜,他年纪大了,终究在2021年离开了……
没有了王景清,李讷的幸福也随之而去,但她从来都是坚强的,能把自己照顾好,独自过完余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