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是不少人对这个夏天最深刻的记忆。然而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蝴蝶效应”远不止气温升高这么简单。
相关报告显示,全球变暖带来的首要影响就是海冰以及格陵兰岛、南极大陆的冰盖加速融化。数据显示,如今每过十年,全球冰盖面积就减少约13%。
今年以来,伴随着北极斯瓦尔巴群岛400亿吨冰融化成海洋,瑞士形成于上千年的冰脊消失,科学家预计,2022年冰川融化或将再次创下记录。
在我国青藏高原,聚集着除南北极以外,地球上最广泛的冰川,过去50年里,高原及其相邻地区冰川面积退缩了15%,同样难逃气候变化冰川融化的命运。持续高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海平面上升以外,还有草地退化,物种及生态失衡等一系列潜在灾害。应对气候变化,保护高原生态,需要长期的努力和行动。
关注高原生态
近年来,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生态,国家已经从立法层面进行制度完善,如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建立冰川保护区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在此背景下,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受到越来越多政府企业、公益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而“绿色江河”就是较早关注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公益组织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在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的调查与研究,并通过多个项目的开展,推动了高原环保进程。比如,在斑头雁守护项目中,十年间促使斑头雁从1172只上升到5963只。
近几年,随着自驾去青藏高原的流行,青藏公路沿线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缓解高原垃圾问题,让沿线垃圾“有处可投 ”,从2017年起,绿色江河在青藏公路沿线陆续建设以垃圾回收为主,同时兼顾提供长途货车司机、自驾车游客短暂休息,以及生态资源及环境保护和宣传的绿色驿站。
青藏公路沿线绿色驿站
与此同时,更多的企业也将公益行动深入高原地区。今年8月,拜尔斯道夫集团旗下妮维雅男士团队一行探访青藏高原时,当看到雪山银河令人触动的美景,与不远处污染的水源、堆积的废弃物等形成极大反差时,强烈的冲击促使妮维雅男士团队产生更多思考,到底应该如何与所处的环境相处。
然而,海拔高、气候寒冷,青藏高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是一个系统性问题。筑牢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屏障,在妮维雅男士看来,在进行环保宣传之余,借助公益组织机构的专业力量,将促使高原环境保护效果实现最大化。
青藏公路沿线触目惊心的垃圾
对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重视,让绿色江河与妮维雅男士产生交集。为支持绿色驿站项目的开展,妮维雅男士通过公益捐款、提供4000份产品礼赠等多种方式鼓励更多人加入到高原环保的行动之中。
事实上,作为百年企业,妮维雅男士将关注的目光超越其所在的护肤领域,并非偶然。应对气候变化,妮维雅男士经过多年实践,已有明确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而青藏高原的很多垃圾污染源为包装盒、塑料袋等,这与妮维雅男士在环保包装上的努力不谋而合。而另一个合作的契机,则源于妮维雅男士新产品的灵感就诞生在冰川,青藏高原是中国的冰川集中地。异域同源,成就了妮维雅男士与青藏雪域冰川的联结。
“高原生态环保其实就像一个网络,需要各方一起努力。”拜尔斯道夫集团东北亚董事总经理薛薇表示,今年是绿色江河与拜尔斯道夫开展合作的第一年,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经济单元中的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拜尔斯道夫也在探讨和学习。
挑战与责任
一个人的行动或许微不足道,但善意如果积聚起来将会产生更大的能量。95年出生的孙浩是青藏公路沿线绿色驿站的站长之一。据他介绍,青藏绿色驿站建设以来,每年有200名志愿者来到这里参与接力。这其中既有连续13年来到这里的80后,也有很多95后、甚至00后。
95年出生的孙浩是青藏公路沿线绿色驿站的站长之一
为了鼓励更多沿线的游客加入环境保护,自驾途中带走一袋垃圾,青藏绿色驿站采用了一种奖励机制,一袋垃圾就可以兑换咖啡等各种小礼物。
今年,在绿色江河青藏绿色驿站,很多游客发现,多了妮维雅男士建立的CARE+关爱站,在原来咖啡奖励的机制上,游客还可以获得妮维雅男士极地控油系列产品的体验装。
而这些产品的包装均采用可持续环保材料,洁面液的瓶身更是采用了食品级回收再生塑料,可以有效减少16%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控油冰极精华洁面液的瓶身,不包含标贴和色母;二氧化碳减排16% 是基于SPICE生态设计工具数据)。妮维雅男士想传递的初衷是,希望更多人像呵护自己的肌肤一样,也去呵护冰川的环境。
在“绿色江河”公益组织看来,这样的合作带来一种共赢。“游客们都很开心,认为在旅行的途中,做了一件对环境有意义的事。而这也在不经意间,提升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传递了品牌的环保理念。”
对于企业而言,则带来社会责任层面,更深维度的思考。妮维雅男士品牌员工来到这里,也会帮助志愿者们一起捡垃圾。他们感触最深的是,虽然集团已经在产品环保包装上做出行动努力,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更多企业能加入进来,注重自身包装的环保性和可持续利用,将从源头上,对青藏公路沿线生态改善带来深远影响。
企业走向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并非易事。在薛薇看来,挑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首先是成本,环保材料的成本其实普遍高于普通材料,包含符合欧盟标准的消费后再生食品级材料,生物基材料,森林认证纸张等都比普通材料贵20%-30%以上,而消费者还没有完全养成为可持续包装买单的习惯,转型对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多压力,拜尔斯道夫集团则是更多通过优化生产来消耗成本的提升。
其次,是技术升级方面的挑战,这涉及到生产工艺、生产线的升级换代,但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拜尔斯道夫对环保材料的使用都通过严酷的德国产品性能测试。公司添置了很多验证设备。瓶体环保材料都是寄到德国总部做最终确认和验证,以确保产品是符合欧盟最高的质量要求。
此外,目前对于环保材料的使用,还有很多标准和技术规范仍待完善。“我们运用了许多在德国的宝贵经验,在供应链方面不断推动的供应商和第三方生产商研发和应用更多环保材料和更可持续生产的流程。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和推动行业相关可持续标准的建立。”
尽管绿色低碳转型会有阵痛,但企业必须交上答卷。“一个企业的可持续是建立在社会、生态发展之上,如果不能够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企业就像是无源之水。”薛薇表示,未来拜尔斯道夫还会继续投身于像青藏绿色驿站这样的落地环保项目,为青藏高原带来更多来自拜尔斯道夫的环保产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共同维护和促进青藏雪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为了可持续的未来
除了关注高原生态保护,在中国“双碳”目标背景下,为了可持续的未来,拜尔斯道夫已经将“低碳减排”付诸于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与消费者互动的全链路经营活动中。
兑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将理念付诸于行动,经过多年探索,拜尔斯道夫在中国的低碳工厂已实现一种低碳化模式。从2016年起,废弃物处理实现100%的0填埋;从2018年起,100%使用绿电认证的电能,并在工厂投建光伏发电,覆盖工厂近三分之一的用电量,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吨。
此外,响应“双碳”目标,拜尔斯道夫也在中国开展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落地计划,2020年7月,拜尔斯道夫全球第二大创新研究中心在上海落成,其规模和投资仅次于德国汉堡总部,在产品配方和包装上,也进一步加大绿色创新的研发投入,定制更多环境友好的产品。
未来,拜尔斯道夫承诺,202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值较2018年减少30%,2030年前所有生产基地实现碳中和并稳步推进包装减塑目标。所有化石基塑料包装使用比2019年减少50%,30%的塑料都来自于可再生材料,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到2030年前所有工厂实现气候中性。
“辽阔的青藏高原给人净化和治愈的力量,这些景色远比镜头里面更震撼。但当低头看到触目惊心的垃圾时,也在时刻警醒,这些美丽的景色还没有得到相应呵护,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薛薇说。立足企业角度,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拜尔斯道夫正在做出更多努力。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客户端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