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发布啦 0 0

2008年,杨开慧烈士陵园,她的二儿子毛岸青终于回到她的怀抱,母子俩从此相依相守,这也是毛岸青临终前的遗愿:“让杨岸青与母亲合葬在一起。”

而杨岸青这个名字正是杨开慧为他所取。

作为儿子毛岸青对母亲有如此深的眷恋,那他与父亲又有多深的感情呢?

在毛岸青的记忆里, 4岁前,父亲在他记忆里是模糊不清的,他到苏联后才与父亲有书信的来往,直到24岁他回到中国才与父亲见过几面。

自从哥哥毛岸英牺牲后,父亲对他除了书信、电话问候外,一直拒绝与他见面。

那么,对于这个剩下的独子,难道主席不疼他,不爱他吗?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秘书曾经问毛主席:“您为什么不见他呢?”

主席落莫地说:“怎么不想见,是我不敢去见他。”

是什么让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领导人害怕见自己的儿子呢?

长得像妈妈的毛岸青,勾起毛泽东对爱妻的思念之痛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一生挚爱,也是最亲的战友,两人一起战斗一起生活。

他俩育有三个孩子,分别是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

岸青是老二,生于1923年,长得很像妈妈。

所以毛泽东对他更加喜爱,但是毛泽东一直忙着领导中国人民打翻身仗,与各方势力斗争,真正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少之又少。

1927年,毛岸青4岁,那一年毛泽东他们发动了秋收起义,杨开慧则带着三个孩子回老家开展地下工作。

谁都没想到,这一次的分开竟成了毛泽东与杨开慧以及毛岸龙的永别,而且毛岸英和毛岸青也是在20年后才得与毛泽东见面。

从那以后一家人分隔两地,孩子们的吃、穿、住、学,都是由杨开慧完成。

杨开慧是一位年轻妈妈,更是一名年轻的老战士,对孩子们潜移默化,从小就有了良好的品质。

杨开慧和孩子们在老家,也没能躲过军阀的魔爪。

当时,湖南军阀何健对朱毛恨之入骨,可对他们又无能为力。他只好把魔爪伸向毛泽东的亲人,不但挖了毛泽东的祖坟,还出1000元大洋,要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本人。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杨开慧和三个孩子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到处躲藏,一次次躲过狗特务的眼睛。

然而在毛岸英8岁生日那天,杨开慧回板仓看望母亲,没想到竟被那些探子发现,被特务带走,当时毛岸英也随同母亲被关进了监狱。

杨开慧被军阀关进监狱后,被他们严刑拷打,受到非人的折磨。

他们为何对一个弱女子如此狠毒?

只因为她是毛泽东的妻子,是他们反动行为的阻止者。

反动派们抓不到毛泽东,只好丧尽天良地拿家属开刀。

可他们哪里知道,年纪轻轻的杨开慧意志比钢铁还坚硬,他们的折磨对她丝毫不起作用。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后来各界爱国人士联名找蒋介石,老蒋迫于舆论,给湖南大反动派何健发了电报。

何健看了电报,心知不能轻易杀害杨开慧,但是他也不可能轻易放掉她,于是他要杨开慧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放了她。

作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杨开慧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夫妻共同的事业,她对这难得的机会嗤之以鼻。

她毅然放弃这次活命的机会,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她对毛泽东事业的支持,也证明了他们的伉俪情深。

这让反动派气急败坏,最后何健竟然违背民意,自己到处散布谣言,说是共产党要营救所有被关押的人,制造恐怖来掩人耳目达到枪决杨开慧的目的。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杨开慧牺牲后,留下年幼的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失去母亲的孩子们到这时候都没能盼到父亲出现在他们身边。

毛泽东在杨开慧牺牲一个月后,才知此事,他在书桌旁坐了很久很久、不吃不喝、不说话。

他痛恨自己没有弄清真相,听信他人言以为杨开慧两年前就已牺牲,所以与贺子珍结了婚。

领袖在给杨开智的信中那句:“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可见他对杨开慧有多深地愧疚与心疼。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后来,毛泽东把毛岸青改名为毛永寿,以此缅怀妻子,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作为为被压迫人民发声的领袖,妻子因为革命而遭到毒手,孩子也因此而受尽苦难,他心中的无奈与苦谁人能懂?

对妻子与孩子的愧疚伴随毛泽东一生...

·毛岸青落下重疾是毛泽东心中永远的痛

1936年,红军历经千难,终于到达陕北。

董健吾也回到了上海,开始寻找毛岸英与毛岸青。经过大半年的秘密寻找,终于找到了兄弟俩。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可此时的毛岸青显得与同龄孩子大不一样,神情呆滞,精神萎靡。

毛岸英说出了这5年来兄弟俩在上海的遭遇,众人纷纷掉下了眼泪。

原来,三个孩子失去母亲后,在舅舅与党的帮助下,来到上海投奔叔叔毛泽民。

本以为来到亲人身边,三个孩子就有了归属,然而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上海之行让他们陷入更难的境地。

叔叔将他们三个送到地下党人开办的幼稚园,随后与妻子又投入到为人民谋幸福地战斗中。

兄弟三人在这里得到园长董健吾的关照,可是白色恐怖时刻笼罩着大上海,生活条件还是比较艰苦,不久小弟弟毛岸龙因病离开了两个哥哥,就此剩下毛岸英与毛岸青哥俩相依为命。

随着敌对战争的不断深入以及叛徒的出卖,一个个共产党人无声无息地消失。

幼稚园也没有逃脱敌人的眼睛,因为这里全是烈士后代,照顾他们的人也都是共产党人及爱国人士。

为了大家的安全,幼稚园只好解散。

董健吾自己随后也暴露,照护孩子的任务就落到了他妻子黄女士身上。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由于当时国民党正到处疯狂抓共产党人及遗孤,而毛家两兄弟又是湖南口音,所以黄女士把二人关在屋里不让外出。

开始还能送吃送喝的,后来竟然对他俩不闻不问,甚至还恶语相向。

两个孩子受到母亲的影响,也是有志气的人,于是逃离她家选择到街上流浪。

流浪的日子千辛万苦,但俩人时刻谨记,自己的父母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所以再苦再难也不偷不抢,不认他人为父。

后来毛岸英说他与弟弟俩人就是现实版的三毛,这一句包含的心酸与苦难有几人能体会?

有一次,毛岸青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叔叔被杀害的消息,想到妈妈的遭遇,弟弟的离开,心中的仇恨顿时燃起熊熊烈火,小小年纪的他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这份激情让他忘了害怕与危险,沿街写下“打到帝国主义”而遭到毒手。

敌人没有因为他是小孩子而放过他,一顿暴打,虽然毛岸英后来赶到,可还是晚了。

而那时没有钱医治,所以他的头部留下了永久的后遗症,发作时头痛难忍,神志不清,一但受到刺激,后果更是严重。

在毛岸英牺牲之前,毛岸青有哥哥的悉心照顾,后来又有父亲的关怀,一直没有发病。

可是后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令毛岸青悲痛欲绝,一时间妈妈、哥哥、弟弟在脑子里交替出现重叠,导致他旧疾复发,只能进行长时间疗养。

面对此时的毛岸青,毛泽东心有多痛,也就有多悔。

在毛岸青治疗期间,毛泽东多次写信鼓励他,对于毛岸青要求见面,他一直狠心拒绝。

毛泽东噙着泪水对秘书说:

“岸青与岸英手足情深,一直相依为命,而我在他们的童年里是缺失的,见面我能说什么?

见到他我会想起他的妈妈,哥哥、弟弟,我无法面对他,也不想让他见到我而刺激到他。”

在常人眼里,正因为亏欠,就应该好好弥补,为何毛泽东反而刻意疏远这个多灾多难的唯一儿子呢?难道只是为了压抑思妻之痛、对儿愧疚无颜见吗?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毛泽东让毛岸青夹起尾巴做人

毛岸英与毛岸青两人被找到后,毛泽东却没有把他们接到身边,而是爱国人士董健吾通过张学良的关系把两人送到苏联进行学习。

1947年,毛岸青学成归来就到黑龙江克山县参加土改试点,那时他叫杨永寿。

毛泽东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让孩子们平步青云,而是让他有多大能力就胜任多大的工作。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毛岸青也没有以毛泽东的儿子自居,也没人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平日里,他与老农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下地干活,用自己的方式把共产主义思想传播下去,在老百姓眼里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下乡干部。

此时毛岸青虽已回国,并且和父亲已有20年未见,他们彼此有多想见面,但是为了工作,他们还是只以书信来往。

毛泽东给毛岸英写信说永寿已经回来了,很想见他,他们虽然没见面,但是爱子之心一点也不比普通人少。

建国后,毛岸青从哈尔滨回到中宣部当翻译,进行俄文方面的翻译,这也刚好让他学以致用。

后来,毛岸青把后半生都放在了翻译与著书上,与政治离得远远的。

毛岸青的个人问题也几经波折,刚开始也有很多姑娘看上他,可他却没看上人家。

眼见快30的 人了,毛泽东也着急呀,当然他也看出了儿子的小心思。

于是给毛岸青建议: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翻译,找一个农民或者工人家庭的孩子就可以,你看不上别人,别人未必能看上咱们。

此时毛泽东的话也是告诉儿子,低调做人,因为毛岸青童年受的伤已够多了,他不想唯一的儿子卷入到政治中去,做一个普通人就好。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俩人除了书信电话联系外,基本没有见过面。

甚至在毛岸青结婚时,毛泽东都没有参加,只是派人送去了一块手表和一台收音机作为礼物。

有多少人都不知道他俩的关系,而毛岸青也接受了父亲的教诲,时时记得低调做人,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从不在他人面前多言。

在世人面前,毛岸青就是一个憨厚不善言词的普通人,谁也不曾想他竟然是伟人的儿子。

后来,他休养在北京西郊一个独立小院里,一家人远离外界的纷扰,读书下棋,享受难得的宁静生活。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毛泽东晚年时身体也不好,他不想让毛岸青看见自己的样子,而刺激到他,但还是随时关注着他的情况,常常书信、电话问候。

甚至在后来毛泽东逝世时,工作人员与家属都隐瞒了这个消息,担心毛岸青经不起再一次地打击。

毛泽东的不见何尝不是一个伟大父亲对儿子的保护!这里面隐藏着何等深厚的父爱!

结语

毛泽东与唯一儿子的情感纠葛中,我们看到一个伟人作为父亲的无奈,也看到一个普通父亲对儿子的舔犊情深。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

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对妻儿的爱深深埋藏在心底,他也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也想享受那种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然而太多的不得已,让他连这么小小的愿望都很难实现。

如今我们的盛世太平,全是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向所有先辈致敬!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