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诸多宝库中,有很多的名词代称,它们大多指的是一些其他的或者与之相近的事物,比如说平民被称为布衣,土匪被称为响马。土匪在很多人眼里是烧杀劫色,无恶不作的角色,他们败坏社会秩序,是官府追击的对象。
众所周知,“响马”是土匪的意思,他们的活动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更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那些落草为寇的人,或许是因为不得已,亦或许是自己愿意选择这样的生活。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那么蹚将是什么呢?
一、响马的含义
在电视剧《大西南剿匪记》中,剧中的主角称自己为“绿林响马”。说穿了,这不过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所谓的响马都是土匪的文雅之称,之所以这样叫响马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土匪大多乘坐马匹打家劫舍,马匹上挂着铃铛,所以他们所到之处,铃铛就震得乱响。
农民们听到了这些马匹乱响的声音,便会奔走呼告,告诉自己周围邻居说响马来了。他们不敢光明正大地称他们为土匪,所以也只能用这样隐晦的称呼来通告周围的人。这样的称呼正是说明了底层人士对于土匪的害怕,以及土匪对于社会的危害和凶残。
之所以会说山东出响马,这其中是有很长的渊源的。和大部分人的认知不同,很多人以为山东地区是礼仪之邦,孔孟之乡。但还有一句永恒的真理,那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管是任何地区,只要是没有钱财的支撑,那么人类的文明就不可能被建立。
自古以来,山东地区的大汉都十分能干,他们能够在近代历史闯关东,也能够在慌乱的年代里举起起义的大旗,很多的骁勇善战的战将都是山东地区出生的。所以说在这个地区不光是礼仪之邦,更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彪形大汉,能臣志士。
这些人不堪忍受贫穷和饥饿的生活,便三五成群结成一队人马,开始了他们以抢劫为生的生活。
这群人通常会在江湖走卒那里贩到几匹好马,然后在马上挂满铃铛,以此来震慑当地的有钱人家。他们也并不是真的为了杀人而抢劫,只是饿得吃不饱肚子,没有办法走上这条路。
二、蹚将的含义
虽然山东出响马,但这只是人们对于概率事件的一个总称,并不是说除了山东地区,其他的地方就没有土匪了。相反,在政府管控较远的地区,土匪流寇的活动更加猖獗,山东地区只是因为声势浩大、这些人体型健壮而得以闻名。
河南出蹚将的意思是说,在河南地区,蹚将是非常有名的。而蹚将说法的来源因为他们的职业。本来他们叫做蹚匠,指的是他们是兴修水利的匠人们,是这种职业的总称。从“蹚匠”变成了“蹚将”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因为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人口众多的大省,土地资源比较稀缺,不可能每个人都分到土地。所以就有很多的流民一直在外打工,不能够在家里固守着一方的耕地。
这些打工人是只要哪里有活,他们就会往哪里去,他们有的去闯了关东,甚至会向西走,去当了山西的麦客。
也有的人会被招募去进行农田灌溉工程的修缮工作,他们仿佛什么都会,所以游走在社会边缘的各个角落。
蹚匠本来是一大批修水利工程人的总称,可是这些人也如山东的响马一样,在流年不利的光景中放弃了自己原来打工的生活,化身为抢劫的强盗。
自然他们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没有人愿意放弃平稳的生活,而过上颠沛流离的日子。
和山东出响马一样,河南的蹚将也并不止河南有。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两个地区都会出现流寇、劫匪。但这话确实也有些偏颇,甚至有些“地域黑”的嫌疑。
三、辩证的看待这句话
这句话是从老一辈那里流传下来的,因为在饥荒和革命的年代,很多的农民被迫走上这条道路,而且山东,河南一带的彪形大汉要是骑在马上,对着底下的人三五成群的大喊,那场景也的确令人害怕,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个地区这么出名的原因。
但这话流传至今,已经不具备一定的参考性。毕竟它所说的是上个世纪的社会现象,现在国家的治安非常的文明,人们整体素质也非常的高,打架劫舍的土匪再也没有在新社会中出现过。因此这句话在现在来说并不适用了。
何况现在各个省份都开始进行了社会文明的评比,没有绿林好汉,也没有响马蹚将这些说法了。大家都争先恐后争做文明第一大省。虽然在现在来说这些词汇有些陌生和遥远。但是这些词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何况蹚将和响马这类人虽然是化身劫匪,但是其中也不免有些性情中人。比如说《水浒传》所说的梁山好汉就是替天行道的代表,比如说抗日战争的时候,不乏有很多革命人士就是出身土匪,最后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些响马和蹚匠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即使没有它们,还有别的名词代指这些劫匪。这是时代的局限,也是社会落后的表现,若社会矛盾并不加剧,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生活一片欣欣向荣,自然也不会有这些奇怪的代称。
四、总结
现在的人若是再用这条话再去形容山东和河南地区的人,就已经是一个愚蠢的举动了。因为现在社会的人总归是文明的产物,而且法治社会之下,也绝对容不下还有这种人的存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