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毛新宇和妻子来到上海华东医院,探望住在这里的前中央特科工作人员李云。
作为毛主席的唯一嫡孙,毛新宇年少有成,如今已是少将军衔,但面对李云,却显得格外尊敬,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年就是李云和丈夫找回了流浪的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让他们得以回到毛主席身边。
作为仅存的“特科”人,60多年来,当时的经过和真相她却一直不肯讲述,直到1988年,中央首长表示:此事件保密期限已过,可以说出来了。
这时李云才愿意将那些过往一一说出,曾经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到底都发生了什么?毛岸英兄弟被找回的背后还有着什么故事?
毛主席痛失爱子
1950年,主动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的毛岸英壮烈牺牲,时年28岁,这个噩耗传回国内,周总理担心毛主席承受不住,压了一个月才不得不说出来。
要知道,这已经是毛主席身边,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牺牲的第6位至亲之人,更别说还是他最爱的长子。
因此保卫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神经都绷紧了,关注着主席的脸色,准备应对突发的情况。
但主席却愣住了,根本无法思考,拿起烟要吸却又把烟扔在桌子上,手忙脚乱地在口袋里找火柴盒,但其实东西就在面前放着。
看着主席眼中含着泪水,却努力装作平静的样子,大家都无比痛心,也纷纷低下头,假装没发觉。
之后的几个月中,毛主席疗养了许久,二子毛岸青在得知哥哥去世后,原本不好的身体也撑不住了,被送到苏联治疗,而后又到大连休养了多年。
但这些痛苦并没有让毛主席倒下,他深知打仗总是要死人的,那么多战士牺牲在战场上,自己的儿子也只是其中一个。
正如主席在写给老友的信中所说:“我是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保家卫国,那要派谁的儿子去呢?”
作为从腥风血雨中走出的领袖,毛主席然面对了儿子的牺牲,但作为一个心怀愧疚的父亲,毛岸英是他心中一生无法抹平的伤口。
1920年,投身革命的毛主席和恩师的女儿杨开慧相遇了,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很快就相恋,走入了婚姻。
婚后两人度过了艰苦却幸福的几年,在革命事业上,杨开慧是毛主席最信任的助手,在家庭中,她是一个好母亲和好妻子。
但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板仓,开展地下斗争,于1930年被捕,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三个年幼的孩子就这样失去了母亲,也不知道父亲在哪里战斗,最大的毛岸英此时才8岁,却也被抓进了狱中,好不容易才被乡亲们保释出来。
他带着两个弟弟和外婆生活了一段时间,因为长沙的“白色恐怖”愈发严重,便被叔叔接到了上海,改名换姓送进了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生活。
原本以为可以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但小弟毛岸龙却突发急症,不久后就去世了,已经懂事的毛岸英痛苦不已,对二弟毛岸青更是用心照顾。
两兄弟就这样彼此陪伴着生活,但1931年,上海的地下党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被捕后叛变,说出了许多同志的身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危机。
幼稚园的负责人发觉情况不对,为了保护战士们的孩子,立马解散了园区,将园中的孩子们分别送回家中,没有家长的则安排寄养。
毛岸英和弟弟被送到了中央特科工作的董健吾家里,可过了大半年,董健吾的家人也产生了一些不满,他只好把两个孩子送到前妻家里贴钱照顾。
可寄人篱下的生活是不好过的,起初,党组织还每个月将生活费送到收养人家里,但随着局势的变动,这份经费便不稳定起来。
而且毛岸英和毛岸青的身份也很特殊,前妻很快就从他们的口音和外面的风声中意识到,这两个孩子的来历不简单,恐怕会惹祸上身。
于是她有了怨言,时间一长态度更不好了,毛岸英和弟弟便常常被打骂,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到街上去卖报,于是两人从收养他们的家里跑了出来,像其他孤儿一样在街上流浪。
“跟三毛一样,睡马路、破庙,给人拖地板,从垃圾箱里捡破烂,帮忙推黄包车......”
多年之后,回忆那段流浪的日子,毛岸英自嘲除了没偷过东西,没给人家当干儿子,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懂得了人民的苦难,意志力也更顽强。
毛岸英兄弟俩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最终在李云和丈夫徐强到来后结束了......
苦寻毛主席儿子
1935年秋天,李云几乎走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但半年下来,一点消息也没有,她不知道丈夫徐强要找的究竟是谁的孩子,只知道是秘密任务。
当时上海的形势十分严峻,大部分特科成员都已经撤离,没有暴露的人也日日提心吊胆,因此她也不敢大张旗鼓地打听,只能在流浪儿童聚集的地方观察。
这天,她又来到八仙桥的小菜场,这里有人经常拿剩饭菜施舍给乞丐,所以到了饭点就有很多流浪的孩子来要饭吃。
她并不知道毛岸英兄弟俩的长相,有关的信息少得可怜,丈夫的描述很笼统:一个十三四岁,一个十一二岁,两兄弟形影不离。
在这里一呆就是大半天,却还是毫无收获,靠着这简单的几句话,在无数流浪儿中找到人,哪里会是容易的呢?
李云也想多问几句,但作为一名优秀的特科成员,她清楚管理的严格,哪怕是夫妻两个,也不能多说一句。
就这样找到了1936年,她甚至怀疑这两个孩子已经被抓走或者遇害了,但徐强却没有放弃,表示通过内线确定孩子们没有被抓走。
夏天一个晚上,徐强回到家里,简单地提了几句,告诉妻子孩子已经找到了,以后不用继续打听了。
直到这时,李云才知道,找的居然是毛主席的儿子!但谁找到的,在哪找到的,丈夫依然是一个字都没有说。
如果说特科成员脑海里只记得一个词的话,那恐怕就是保密,因此她也没有多问,这件事便悄悄地落下了帷幕。
多年之后,记者采访李云时也是无比的惊讶,难道是夫妻,又是一个单位工作,都不敢开口多说一句吗?
李云表情很是严肃:“这是铁的纪律,当年的地下工作有多残酷,现在的人是想象不到的,每天都有同志被杀,每天出门都要做好牺牲的准备,一个人没咬紧牙关,就可能是所有人的灭顶之灾。”
因此,关于毛岸英兄弟被寻回的事情,李云把所有相关信息都藏在了肚子里,只要党不允许说,她对谁都是咬紧牙关的。
这时的毛岸英和毛岸青早已离开了上海,在爱国将领李杜的帮助下,登上了法国邮轮,抵达了法国,之后又来到莫斯科,进入到国际儿童院生活和学习。
在苏联的毛岸英表现非常突出,不仅学习优异,还有着极高的革命热情,在苏联爆发卫国战争后,还主动要求参战,在他回国前,斯大林还特意赠送了他一支枪。
这支枪始终陪在毛岸英身边,一直到他在朝鲜战场上牺牲,都还带着,足以看出他对苏联这段学习经历的看重。
而毛主席面对两个被寻回的儿子也是十分开心,原本身体不好的他带病到机场接毛岸英,之后的状态也很快好了起来。
对于这个优秀的长子,主席格外的看重,不仅特意带在身边教导,还让他到农村和工厂去和人民一起工作,正如周总理所说:
像他这样受过良好教育和多种锻炼的人是不多的,毛岸英的牺牲对党,对主席,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让人感到惋惜的是,这位坚决要求参战,保家卫国的年轻人早早的牺牲,给无数人留下了遗憾。
说出当年真相
虽然毛岸英牺牲了,关于他一生的经历和故事被人们传诵,当初幼时流浪的经历也被一些人夸大和恶意揣测。
李云见此也是非常焦急,但她此时依然担任着重要的工作,常年身处隐蔽战线的她也无法发声。
1929年4月,正在上小学的李云就加入了青年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时的她才14岁。
次年她便参加了“党训班”学习,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便加入了中央特科系统,成为了一个“无名英雄”。
一开始,她和徐强是假扮夫妻在上海做情报工作,但时间一长,两人就也假戏真做,成了真夫妻,这才有了之后寻找毛岸英兄弟俩的经历。
从1936年开始,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李云成为了宋庆龄的联络员,在解放之后,又担任了中国福利会秘书长的工作,但在她的心里,始终牵挂着毛岸英的事情。
到了1988年,中央的首长告诉李云,特科的事件保密期限已经过去了,她才决定,作为知情人,把这段经历讲述给人们听。
“很多同志守着秘密过了一辈子,我本来也会带着这段经历去见马克思,但既然现在需要,我就会出来还原历史的原貌。”
而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年大部分知情的同志都牺牲了,各种谣言也传得满天飞。
就拿影响最大的一个就是毛岸龙的消息,他在大同幼稚园因为急病去世的消息没有很多人知道,因此不少人认为他是失踪,还出来许多谎称自己是毛岸龙的人。
但李云却清楚,一开始收到的命令就是寻找两个孩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如果毛岸龙还活着,为什么只寻找流浪的两兄弟呢?
还有人说,毛主席当时特意下了命令,如果找不回自己的孩子,就要让特科成员吃处分,这也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1930年杨开慧牺牲之后的几年,毛主席也面对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为了革命事业,根本无暇寻找自己的孩子。
毛岸英和毛岸青在上海艰难度日的时候,毛主席也正带领着战士们长征,虽然1935年,已经顺利到达了陕北,结束了长征,但各种繁杂的事务让主席忙得焦头烂额。
而且由于当时消息的滞后和联络的困难,毛岸英兄弟俩流浪的事情一开始并没有知道。
李云掌管着特科唯一一台与党中央联系的电报机,也没有收到过中央发现孩子不见,要求寻找孩子的电报。
所以她猜测,其实是当时收养毛岸英兄弟的董家发现孩子失踪,这才通知了组织,于是知情的几位领导才发动同志们去寻找。
把这些藏了60多年的话说了出来,李云总算是放心了,晚年的她身体还不错,过着平静的生活。
2011年,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来到医院看望李云,听着父亲和大伯当年的那段过往,他也忍不住红了眼睛,替家人再次感谢了李云。
如果当年不是她们这些地下工作者,恐怕毛岸英和毛岸青早就在上海的街头消失了。
在离开时,毛新宇把关于毛岸英两兄弟的书和画册送给了李云,这段跨世纪的缘分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3年8月,98岁的李云在上海去世,留给后人的是一段传奇的故事,也许用她自己的话来总结这一生,是最合适的。
“我自己这辈子没有虚度,为国家尽了小小的力量。”
正是这样一份份“小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繁荣昌盛的样子。
结语
李云的党龄长达81年,可以说革命工作占据了她的一生,参与寻找毛岸英和毛岸青只是其中一个让人惊叹的任务,在不为人知的阴影中,她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网上流行的一句歌词用来描述当时的地下工作者十分合适,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也许他们的名字不为人知,但他们的付出都刻在祖国的历史上,这些贡献将永垂不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