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震惊了当时的所有人,这本书就是《末代太监孙耀庭传》。
作者贾英华亲自走访调查末代皇宫的真实生活,并且和清朝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成为了忘年交,彼此之间无话不谈。
也正是因为贾英华,我们得知了不少太监的秘闻以及清朝末期皇宫中各种人物的生存景象。
《末代太监孙耀庭传》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他更像是用文学纪实手法勾勒出来的晚清宫廷史。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孙耀庭还亲自题序,以表达自己对此书的看重。
这本书中描写了孙耀庭经历过的许多事情,封建社会残酷的等级制度不由得让人为他捏了一把汗。其中,最让他们这些太监感到痛苦的事,就是夜晚伺候嫔妃的时候,要在鞋中放上苍耳。
孙耀庭做太监的时候,究竟经历了哪些事情?太监为什么要在鞋子中放上苍耳呢?
初见太监 心生羡慕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津市静海县迎来了一位大人物。此人出现的时候,身后跟着几十个小徒弟和十几名御膳房的厨子。十里八乡的人听到此人名字之后,都争先恐后地赶来,想一睹他的风采。
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荣归故里的大太监总管——小德张。
小德张原名张兰德,是天津市静海县南品官屯人,慈禧太后亲自为他赐名“恒泰”,宫号小德张。
1888年,12岁的张兰德自宫其身,三年后才等来机会入宫当了太监。进宫不久后,被派到宫内的南府升平署戏班学习京剧武小生。学成后,很快就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而后又跟在隆裕太后身边当差。
1909年,小德张正式升为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此后,如果有王公贵族想见隆裕太后,那就必须要得到小德张的首肯。
“听说这次小德张要请全村人白吃肉馅包子,还要唱三天大戏。”
“人家现在可是隆裕太后钦点的大总管,不得了啊。”
看着大家滔滔不绝地讨论着张兰德,年仅6岁的孙耀庭心生羡慕。或许,在他的眼里,张兰德就是那个仰望不可及的人,他也想成为张兰德那样的人。
因此,孙耀庭问父亲:“爹,这个小德张咋这么阔?”
小小的他,说出这种话的时候甚是可爱,他其实并不明白“阔”是什么意思,却能从这么大的阵仗和人人羡慕的脸庞中,感受到小德张的特别。
“傻孩子,他是当太监熬出头了。”
“嘛太监?”孙耀庭有些懵懵懂懂地问。
孙耀庭父亲听到儿子的问题,支支吾吾的也不方便说出来,于是干脆用手势在他两腿间比划了一下。
但小小的孙耀庭不仅没有被吓到,反而觉得当太监也不错。只要当了太监,就能像小德张一样,到时候他也要摆着大阵仗回来,白给大家吃肉包子。
没想到,这件事在多年后竟真的应验了,他不仅像小德张一样,伺候上了皇上,还成了清朝最后一位太监。
被逼走上太监之路
孙耀庭出生在静海县的西双塘村,一家人居住在两间低矮的茅草屋里,生活非常的贫苦。小时候他爹给他起的名字是“留金”,希望家里能攒些钱。
他爹名叫孙怀宝,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12岁起就在西柳木村的地主家干活,但一年下来也只能挣两吊钱,实在是少得可怜。
这一年,村中总发生奇怪的事情,年轻男子接连死去,每家每户都人心惶惶。
于是村里请来了一个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围着村子转了一圈后,对村民说:只要在村南边的一块地中挖一个坑,村庄里就不会经常有年轻男子死去了。
但这块地,恰巧是村里一个恶霸“猴变”家的地。“猴变”在村里无恶不做,最让人痛恨的是,他经常假造文书,坑占大家的房产和地产。
当时,“猴变”得知自己的地要被“挖一个坑”后,顿时急了。为了减少损失,他便想了一个歪主意。
第二天,他带人来到孙耀庭家中,提出要将那块地和孙耀庭家中的地调换。孙怀宝听到此话,顿时不乐意了,自己家就靠着这点地生存呢,如果调换给了“猴变”,那一家人岂不是要喝西北风了。
“猴变”也不着急,因为孙怀宝家中还租着自己的地呢。于是,他直接威胁孙怀宝要将租出去的地强行收回,管它违不违约的呢。
孙怀宝十分气愤,对“猴变”破口大骂,自此双方结下了梁子。
“猴变”见自己的目标没达成,又怎么会善罢甘休呢。于是,他找到了村中另一个恶霸尚步瀛,二人计划在场院中放一把火,然后再诬陷是孙怀宝所为。
由于他们将证据做得天衣无缝。因此,孙怀宝只有被抓到衙门里的份儿,孙耀庭的大哥实在气不过,直接闯入“猴变”家中喝了煤油,想借此吓唬“猴变”,结果自己也被送到了衙门。
“猴变”、尚步瀛和衙门的官员沆瀣一气,肆意敛财。本来就是穿同一条裤子的人,衙门又怎么会为他们申冤呢。
孙家人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孙耀庭67岁的大伯,顶着漫天大雪,带着孙耀庭一家,到“猴变”家中叩门求情。但“猴变”却视而不见,还扬言要整死孙怀宝。
自此,西双塘村便再也没有了孙耀庭一家的立足之地,他们只能四处乞讨。
此时的孙耀庭心中恨不得直接宰了“猴变”等人,或者放一把大火烧了他们的庭院,这样的人不配活在世上。自此之后,报仇成了孙耀庭唯一的念头。
进入宫中当太监
就在这时,孙耀庭想到了一个人,那便是小德张。或许成为小德张那样的人后,他就再也不会受到欺负了,于是孙耀庭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爹孙怀宝。
孙怀宝听到儿子的想法之后,心中很是诧异。因为他从来没想过让儿子去当太监,太监身份低微,如果一个家没有穷到一定地步,是绝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当太监的。
更何况,太监年老出宫后也会被人看不起,没有办法生活在亲人身边。只能在寺庙中生活,直到死去。但这时候的孙耀庭已经想不了那么多了,他只希望父亲手中的刀能够更快一些,不要让他痛苦太久。
清末时期,朝廷对正规得太监,设置了专门的“净身”机构。因为明朝时期宦官的权利空前增高,一度祸乱后宫,所以清朝时,皇帝对宦官管理得比较严格,必须彻底净身干净才能入宫。
然而,进宫做太监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私下里也会有一些“潜规则”,如去净身的时候,需要交上一笔钱。
但一些比较穷的人家,交不起这笔钱的时候是怎么把孩子送进宫的呢?
当时的民间,流传着一种叫做“私白”的土方法。也就是百姓把孩子净身后,上报给县衙,然后等待宫中的人来查看。但也有不少人,自己净身之后,导致伤口感染,直接丧命。
在仔细考虑之后,孙怀宝同意了儿子的想法。与其一家人都四处漂泊,不如就将儿子送到宫里,说不定一家人还能有个出路。
在考虑清楚之后,孙怀宝手持一把锋利的剃须刀,瞅准位置,心一狠,只听见“哎呀”的一声,孙耀庭便晕了过去,血流了满地。
那时的孙耀庭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几个月后,当他养好伤时,清王朝已经不复存在了,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孙耀庭顿时感到无比绝望,他已经被净身了,现在竟然又当不成太监。今后的路,他又该怎么走呢?那时的他不过才八岁啊。
由于孙耀庭年纪尚小,父亲孙怀宝也是万般悔恨。所以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孙耀庭读几年书。于是,在父亲的支持下,孙耀庭先后在傅学舜见、傅学兰私塾读书。
几年后,袁世凯倒台,仍然住在皇宫中的末代皇帝溥仪却依然潇洒自在。他不顾民国的禁令,重新在民间招收太监和婢女,封建主义的腐朽气息又席卷而来。
但这却给了孙耀庭一个天大的机会,那时他的大嫂认识原醇亲王府太监贺德元。所以,1916年,经贺德元介绍,孙耀庭到原清朝载涛贝勒处当差,后来载涛给他起名为顺寿。
一年后,孙耀庭通过北花园太监首领欣衡如,进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紫禁城。
如履薄冰的太监生活
那时的孙耀庭,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伺候溥仪了,结果却是在另一个老太监处当差。那个老太监,就是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
孙耀庭每日为老太监端菜送饭,甚至倒屎倒尿。他知道,如果自己想出人头地,那就必须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的确,这些事情也让孙耀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就连皇贵太妃端康也听说过,他为人机灵又勤快。
有一次,皇贵太妃端康正在南府戏班看他们排戏,忽然就想到了孙耀庭。于是,便命人把他找来伺候,自此孙耀庭的太监之路算是有了起色。
孙耀庭知道自己算是混出了头,但越是这样越不能放松警惕。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这些主子抛弃,说不定还会因此丢失性命。
为了在宫中活下去,孙耀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当近身伺候皇后的时候,目光一定要有所回避,不能直视主子,否则就是一种冒犯。
主子洗脸的时候,他们要跪在地上,将洗脸的盆子递过去,一定要刚刚好能让主子接触到盆中的水。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实际上却大有门道,每当太监们伺候完,额头上都会出一层薄汗,后背的衣襟也全都湿透了。
后来,孙耀庭又等来了机会,他被拨到皇后婉容的宫中伺候。据说,有一次他没忍住偷吃了皇后的点心。本以为不会被发现,但恰巧那天晚上婉容起来想吃东西。
毕竟当差多年,见事情不妙,赶紧到御膳房寻了四盘饼干端过去。虽然婉容事后并没有处罚他们。但自那次以后,他便更加小心了。
在皇后身边伺候,也免不了要“坐更”,太监们必须轮流守夜,如果主子召唤,要随叫随到。孙耀庭觉得这是当太监最痛苦的事情。
之前在皇贵太妃端康身边伺候时,他实在没忍住,所以就睡着了。孙耀庭被传唤了三声都没应答,本来要被杖责,还好有老公公的指点,让他端一杯参茶进去赔罪,这才免了皮肉之苦。
为此,他也想过很多办法让自己不瞌睡,比如掐自己大腿或者扇自己巴掌等等,但是都没有什么实际效用,过了那一阵疼,还是会犯困。
直到有一天,孙耀庭发现和自己一同值班的老太监一点也不困,行如风站如钟。他实在没忍住好奇心,想着上前询问一下,自己之后说不定也能不再犯困。但人家根本不搭理他,更别说告知此事的关键了。
于是,孙耀庭便想办法灌醉老太监。那天,他特意买来了二斤酒,毕恭毕敬的同老太监说着好话。
老太监也高兴的不得了,两杯酒下肚后,便稀里糊涂的说了一大堆有的没的,直到他说出“苍耳”二字,孙耀庭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老太监并不是用了什么药或者其他的手段防止瞌睡,而是把毫不起眼的小苍耳放进了脚底板下。这样站着的时候就会感到刺痛,而且苍耳体型小,放在鞋子中根本看不出来。
苍耳是野地中最常见的杂草,它的果实呈卵状,上面布满了钩子一样的尖刺,如果用力触碰,还可能会被扎出血。
将这种东西放在鞋中,无疑等于给自己找罪受,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应该没有人愿意用这种手段吧。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孙耀庭的太监生涯也结束了,回到家乡后,它什么农活也不会干,所以只能继续乞讨,偶尔捡些废品、煤渣度日。
两年后,他回到北京北长街的万寿兴隆寺居住,那是出宫太监的居所,和他在一起的还有40多个太监。
刚开始,有的太监还是存了些积蓄,依靠出租房屋度日,但后期他们却连修补房屋的钱也没有了,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直到解放后,政府了解到了他们这群人,给他们每人每月16元生活费,他们这才过上安稳的生活。由于孙耀庭有些文化,政府还给他安排了工作,每月有30多元的工资。
1996年,94岁的孙耀庭在北京广化寺去世,他成为了中国的最后一位太监。而他的故事也被写成了书,被拍成了电影。
结尾
太监们的一生都是卑微的,他们被打上奴才的烙印,好一点的可以升官发财,但更多的还是被看不起。
孙耀庭曾经回忆说,虽然只当了几年太监,但每次见到人就会弯下身子,生怕得罪了谁,那种刻进骨子里的卑微,也让他一生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旧社会的各项制度不知荼毒了多少百姓,人人都在想着怎么活下去,像孙耀廷这种家庭贫穷的人只能走上当太监路的不在少数。
如今封建社会已经不复存在,大家都过上了好的生活,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