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沪指全天跌0.8%,深成指跌1.25%,创业板指跌1.83%。沪深两市全天成交7228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85亿,再创阶段新低,北向资金开盘迅速进场后缓慢流出,日内波动幅度较小,全天净卖出14.14亿元。
A股今日又跌上热搜。受到隔夜美股大跌冲击,今天亚太股市开盘普遍大幅下跌,盘中大幅走低。A股市场表现相对抗跌,主要指数盘中跌幅小于日韩股市和香港股市。
医药主题基金继续煎熬,继昨日CRO概念多股触及跌停后,今天的情绪依然没能缓和过来。
医药行业包括了CXO、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赛道,CXO概念显然不等同医药行业,但CXO大范围的暴跌,也让不少泛医药主题基金净值雪上加霜。
在CXO利空和大幅杀跌后,公募基金在医药赛道的投资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
尽管CXO赛道受到市场冲击,但仍有医疗服务、消费医疗、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表现良好,主要是近期系列医疗器械政策落地好于市场预期,这可能是未来一个重要投资机会。
此外,在老龄化与消费升级趋势下,中国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具有确定性,医疗服务在我国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行业内公司,通过行业兼并收购实现规模化发展,目前医药板块下跌空间比较有限,各方面负面因素的扰动也基本在估值上得到反馈,从中长期维度看,当前市场或许会是战略性布局的机会。
今日,医药生物板块随大市同步下跌,两市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ETF(交易159883,联接基金013416)全天低位震荡,尾盘跌幅略有收窄,最终下跌0.31%,成交额2961.71万元。从分时图上看,基金全天频现溢价交易,尾盘溢价率0.12%。
目前板块仍处于磨底阶段,不少资金正在借道相关行业ETF逆向布局。
医疗器械ETF(159883)近20日中有16日实现净流入,合计净流额1亿元。
基金最新场内流动份额达15.4亿份,创上市以来新高!今年以来医疗器械ETF份额增长6.29亿份,年内份额增长率高达69%。
【中信证券】创新驱动行业行稳致远。国内疫情已度过最严峻考验,后疫情时代下医药板块开启强势复苏。医疗健康产业依然面临着国际环境不明朗、经济增速和消费能力因疫情影响增速放缓、资本市场对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热度减弱的大宏观环境。同时也伴随着进口替代、产业升级和医疗大基建加速的大趋势环境,结合共同富裕的基调背景下,一直在深度变革的医疗政策,其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性都已逐步明朗化,A股生物医药领域发展料将走出新的篇章,围绕国产自主化、国际化、高端制造、普惠医疗等优势赛道布局的优秀企业的发展也逐步进入新高潮时期。
【国金证券】政策和业绩双底铸就,建议加大配置。中报落地后,医疗板块企业业绩低已经确立,Q3\Q4 乃 至 2023 年企业业绩增速有望恢复;同时市场对于板块政策和控费措施预期 趋于稳定。考虑医药医疗板块整体仓位和估值同样处于历史低位,医疗板块有望在政策预期、业绩、仓位、估值方面全面见底回升,值得重点把握。
【德邦证券】医保接连释放积极信号,当前建议配置医药。医药估值底部、配置底部和情绪底部下,值得战略重点配置,在医保接连释放积极信号下,市场对医药板块关注度逐步增加,有望持续获得非医药资金积极配置:1、医药已充分调整且估值处于底部:21M7 至今已调整 1 年多,幅度达 35%,目前申万医药板块整体估值(TTM 法) 为 22.9 倍,持续处于估值底部;2、全基严重低配:非医药主题基金(即全基)对 医药持仓已从 2020Q2 的 13.7%降至 2022Q2 的 6.6%,创近 5 年新低,从近 10 年维度看也是很底部区域;3、医保并非一直压制,近期接连释放积极信号:①医保谈判续约规则清晰可预期,非无止境降价②创新药械不纳入 DRGs 和集采③口腔种植服务价格温和,非一刀切,鼓励优质优价;4、疫情防控:国内疫情虽有所散发,但随着防疫政策和抗疫工具包(检测、疫苗、药物和医疗)的完善,国内就诊和消费复苏较为明确。当前我们认为医药仍处于底部震荡区间,值得全基战略性重点配置。
温馨提示:文中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