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问:你如何称呼蒋介石?毛主席回6个字,周恩来解释真高明

发布啦 0 0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与美国的外交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状态。

其实这些都是有历史根源的,中国建国后的立国之战——就是抗美援朝。

其实对于世界来说,中国和美国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美国人不得不防,但又不能一味地防。

要在斗争中合作,也不能忘记在合作中斗争。

然而中国人能够摸索出这样的道路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意味着我国的外交彻底从以苏联为纲的宗旨中脱钩,开始以全新姿态走上完全独立自主的外交之路。

1972年就是我国外交史上的关键一年,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和美国从敌对的状态缓和过来,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彻底打破了两国长久以来外交隔绝的状态。

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国冲破了苏联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从世界上打开了更多的国家之门,和更多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外交关系正常化的道路。

当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在交谈时还出现过一则趣闻。

美国和中国国情不同,总统通常比较重视幽默和个性,为了体现个人魅力,在公开演讲和私下交谈中通常会开一些小玩笑。

当时的尼克松总统就是这样,他在访华时曾经问毛主席如何称呼蒋介石。

尼克松问:你如何称呼蒋介石?毛主席回6个字,周恩来解释真高明

要知道,当时的台湾和大陆之间气氛十分紧张,毛主席的一字一语举手投足都会给台海关系产生巨大影响。在这样的重压下,毛主席也幽默地回应了一句,轻描淡写化解了刀不见血的针锋相对。


一、


1949年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政权的新生力量,和苏联无产阶级一起开始建设祖国。1950年后,苏联给与了中国大量援助,签订友好互助条约,并且输出了各种技术和各类人才。

然而,当时的国际环境并不安定,二战刚刚结束后,世界就迫不及待地进入铁幕状态。

随着柏林墙的设立和朝鲜半岛上三八线的划定,全世界的两极化正式奠定了基础。当时所有的国家都被迫站队,而中国毫无疑问站在社会主义战线这一边。

然而,苏联并没有因为中国的诚意合作而展现出朋友的温暖,而是很快交恶。苏联对于斯大林执政期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从而导致当时苏维埃联盟内部的动摇和思想的混乱。

之后,随着中国独立自主的提出并倡导不结盟运动,和在国际上展开多种多样的外交活动,中苏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同时,中国对苏联一言堂的粗暴风格也非常反感。

于是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开始停止,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被迫停滞,撤回大量科技人员,给中国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而苏联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继续在国际社会上用各种方法孤立中国。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完全靠苏联的外交政策开始转向,国家也开始逐步探索新的外交模式,而恰好在此时,乒乓球外交的成功大大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

尼克松问:你如何称呼蒋介石?毛主席回6个字,周恩来解释真高明

所谓的乒乓球外交,其实发生在1971年,当时美国乒乓球对访华,是标志性时间。

在此之前,中美之间已经断绝交往近22年,由于当时的特殊政策,不允许美国人进入中国国土,民间和官方的沟通渠道全部切断。

1969年后,尼克松上台后急需的任务就是继承被刺总统肯尼迪的遗志,尽快停止越战,将灾难和损失维持在最小范畴内。

因为越战问题在美国本土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导致整个国家都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坠落,政府的信誉降到最低,这对民主政府来说是最大的灾难。

而中国当时的境况也急需同世界上的其他主要国家缓和关系,一方面基于经济,另一方面基于安全的需要,中美之间拥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因而双方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缺乏一个缓和的台阶和契机而已。

1969年后,尼克松寻找到可以当传声筒的第三方,是同我国保持比较紧密联系的第三方,罗马尼亚和巴基斯坦的领导人,传递愿意同中国和解的善意。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建国后打了两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想要缓和必须得先奠定舆论基础,两国内部从民间到官方都有大量反对的声音,想要彼此建交,都得先从民众教育开始着手。

恰好在此时,1971年的日本名古屋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队应邀参加。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乒乓球在世界上完全是碾压级的水准,但当时全世界对中国都非常无知,他们感觉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十分神秘,但没想到中国的水平如此之高。

尼克松问:你如何称呼蒋介石?毛主席回6个字,周恩来解释真高明

当时发生了一系列看似偶然的事件,无意中推动了两国关系的缓和。比赛的组委会安排选手游览城市景点,结果中美两国选手无意中走到了一起,彼此还开始交谈乒乓球运动的心得体会。

之后美国选手科恩意外中上了中国选手的大巴车,庄则栋看见后欣然上前交谈,意外达到了比刻意更好的效果。

于是代表团上报体育总局后,周恩来将这一情况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最终做出了批示,同意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中国,与中国球队打一场友谊赛。

这在中国外交史上非常著名,被称为小球带动大球,随后的第二年,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奠定了基础,两国开始正式建交。


二、


1971年,基辛格访华,这是两国之间的正式建交。基辛格博士作为官方和学术界的双重身份,秘密来到中国。

在这次会谈上,中国向美国阐明了中国人的底线是台湾问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两国建交,就必须承认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

基辛格圆满完成了访问任务,7月16日发表公告,向全世界通报了尼克松希望访华的意愿,以及中国已经邀请的事实。而美国也了解到中国的立场和底线,美国也乐于尽快结束越南战争,将兵力和投入撤回本土,支持经济建设。

于是中美外交像是进入了快车道,基于共同的利益,两国之间动作不断。

第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已经水到渠成,总统专机空军一号降落在北京机场上,尼克松还在舷梯上就向周恩来伸出手去。刚下飞机,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两国关系就此破冰。

尼克松问:你如何称呼蒋介石?毛主席回6个字,周恩来解释真高明

当时的全世界都被尼克松访华这一消息震惊了,因为所有人都想不到,两个曾经剑拔弩张互相以死相拼的大国,居然还有坐下来一起心平气和地协商的一天。

虽然两国之间拥有很多共同利益,比如都希望结束战争,都想要建交缓和国际形势,但双方的矛盾是巨大的,尤其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国之间都存在很多反对力量。

而无论是尼克松还是毛泽东,都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应对挑战。

当时的尼克松总统在整个会谈期间都非常积极主动,甚至不惜做出种种姿态来表示愿意同中国继续谈判的意愿。

比如从一开始的握手,就是出于策略的考量,之后被媒体誉为是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而之后尼克松为周恩来总理脱下大衣的镜头,更加表明了友好的态度,无论是中国方面还是美国方面都感到了这其中蕴含的历史变化。

尽管如此,两国元首之间和平的意愿十分强烈,但现存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其中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台湾问题。

当时的台湾长期霸占着联合国的席位,给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很多西方国家依然承认的是那个名存实亡的旧中国。

而对美国人来说,台湾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政治利益。

首先,台湾国民党本身在抗日战争时期与美国形成了非常长久的互助关系,这样的历史因素很难轻易取舍;

其次,台湾岛的战略位置处于中国大陆的要害,如果中国仍然与苏联紧密相连,那么这座岛就是美军“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这绝非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最后,美国长期打台湾牌,对台军售等,台湾对美国而言依然具备经济意义。

所以,如果中美建交,除了中美两国内部外,外部反对最大的势力主要有两个,一是苏联,二是老蒋。

尼克松问:你如何称呼蒋介石?毛主席回6个字,周恩来解释真高明

当时听闻尼克松访华后,老蒋几乎彻夜难眠,他听说此行推动者是尼克松,差点把鼻子给气歪了,还骂尼克松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他说的小人指的就是尼克松。

而老蒋也许不知道,他惦记着中美关系,可他在中美会面是却是非常重要的谈资。尼克松本人不熟悉毛泽东,但却跟蒋介石打过几次交道。

1953年抗美援朝美军已经打得节节败退,这时台湾老蒋就已经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自己被美国所抛弃,但是就在这时,尼克松同蒋介石会面,打消了他的顾虑。

之后1967年,尼克松在当选之前曾经访问台湾,其实是去蒋介石那里寻找政治资本,用以夯实自己的参选基础。

结果当时老蒋派出孔令侃在美国观察一番,认为尼克松当选困难,于是一毛不拔。结果可想而知,尼克松击败竞争对手,次年当选总统。


三、


正是因为议题严重,双方会谈时反而表面上显得十分轻松,尼克松时常调侃,毛主席见招拆招。

尼克松在会谈中对毛主席建议,要小心蒋介石的各种小动作。这话说的非常讨巧,一方面,显示出倾向中国方面的暧昧,而另一方面,又没有任何实质性承诺,堪称口惠而实不至。

而更重要的是,这句话还流露出一种倾向,就是一直以来美国对台湾的态度。

这不符合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利益,而且美国和英国习惯性在殖民地区挑动他们窝里斗的戏码,中国人实在是看得够多了,对此也有很强的警惕性。

所以,毛主席对尼克松以及美国人的心思猜得很准,听到这句话毫不客气,立刻软中带硬地说了一句:“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

尼克松问:你如何称呼蒋介石?毛主席回6个字,周恩来解释真高明

这句话一说,尼克松就知道自己在这里讨不到什么便宜,只是点点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不光有斗争,也有合作,无论美国人还是苏联人想要侵害国家利益,大家都不会答应,而两党虽然政见不同,但依然骨肉相连。

识人要看他最恨的敌人的态度,尼克松自然也是这么认为,所以,他对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关系充满好奇。

要知道,毛泽东和蒋介石是一对宿命仇敌,两人从一开始展露头角时就是各自为政,而且其中还经历过国共合作,算是一对老冤家了。尼克松访问台湾时曾与蒋介石夜谈毛泽东,他自然也会好奇毛泽东如何评价蒋介石。

尼克松作为一个政治家,其实也是一个有幸参与历史的人,而且他对于记录和文字十分感兴趣,离开政坛后还曾经出过一本书《领袖们》,他在这本书中就将这段历史对话记录了下来。

尼克松试探着问毛泽东:“蒋介石叫你们土匪,那么你们怎么称呼他呢?”这句话刚一说出来,一旁的翻译惊得满头大汗,一时之间不知如何翻译才好。

尼克松感觉出了气氛的异常,也开始紧张起来,当时的他虽然贵为一国总统,但是毕竟身在中国土地上,加上之前与中国政府沟通很少,也有点担心这句话会犯中国人的忌讳。

毛泽东觉察出了异常,翻译战战兢兢把话翻译了出来,他听后哈哈大笑,根本毫不在意。他毫不介怀地说:“我们叫他蒋匪。”就这短短的六个字,翻译看着毛主席如此坦然,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了地,也流畅地继续翻译。

尼克松问:你如何称呼蒋介石?毛主席回6个字,周恩来解释真高明

周恩来在一旁帮忙继续解释说,“在报纸上,我们经常互相对骂,他们叫我们土匪,我们叫他们蒋帮。”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时国共对峙时期热战打得十分激烈,舆论战也不轻松。

当时国民党控制下的报刊经常发表各类社论,污蔑共产党;而共产党解放区的各大报纸也毫不示弱,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种种黑暗现实。

然而骂归骂,毕竟是同种同族的兄弟,内部矛盾容不得外人插手,更不应由美国人来置喙。就这样,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过这三言两语弄清了方向,台湾问题是中国人的底线,而且不容外人插手台湾事宜。

最终会谈结束,两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申明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扫清了道路。

对美国人来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原本与中国断交二十多年后又开启了希望,同时尼克松成功结束了越战,挽救了美国战后迷茫的一代,同时也阻止了美国的继续衰落。

而对中国而言,我们成功地摆脱了苏联长久以来的胁迫和控制,走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

而对整个世界而言,中美建交也给世界带来了福音,美国作为当时国力最强的超级大国,而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世界大国,两者走向和平,直接给当时的两极化社会带来了缓和的力量,避免了两极世界走向直接开战乃至同归于尽的道路。

从今天来看,毛主席对尼克松乃至美国的外交态度依然是可取的,和美国的关系是中国外交绕不开的话题,而和美国的冲突乃至竞争也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我们还是应当以理智为中心,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不被各种非理性思想裹挟,坚持和维护中国的利益。

编者简介: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微信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今日人物志”,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3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