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发布啦 0 0

1973年的春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在筹备召开,在筹备这场会议之前,中央领导人们在一起开了一场讨论会。

会上毛主席先提出,自己年纪大了并不适合再当主席,想要退居二线的想法,但是遭到了众人的反对。

经过一场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通过应当由毛泽东继续担任主席,而副主席的人选也都基本确定,只剩下了最后一个空缺。

这时候毛主席发话了:“中央领导人应当老中青结合,还应当有军队里的人,所以这个副主席,大家觉得应该选谁?

就在大家听了毛主席的话后面面相觑时,只有周恩来总理一人心领神会地笑了 ,随后他便说:“我同意主席的意见,我觉得由李德生来做这个候选人,是最恰当的。

主席一听,直接拍手称好,随后众人也通过了这一提议,李德生成为了副主席的候选人。那么这个到底李德生是谁?他为何会受到主席和周总理如此的器重?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毛主席

年少参军,奉献一生

李德生于1916年出生在河南省新县陈店乡的李家洼村,他的家庭是当时最普通的底层农民家庭,所以他自小便生活在一个非常艰苦的环境之中,饱受社会以及各种阶级地主的摧残,经历过多年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平等以及贫穷落后带来的苦难,让少年李德生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让农民也过上好日子,让祖国成为一个平等而富强的国度。

1928年的6月,李德生刚满十二岁没多久,工农红军就来到了他的家乡,解放了这里,这让小小的李德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十二岁的他就开始追在红军后面,吵着想要参军,但是因为他的年纪太小,只能先参加童子团,在此期间,李德生凭借着优异的表现,成为了当地童子团的团长。

到了1930年的2月,还不满十四岁的李德生,就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工农红军,成为了红军中年纪最小的一员,并且由此正式开启了他的革命之路。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李德生

1932年时,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此后的八十年里,他一直都兢兢业业的为党和人民奉献着自己。

入党时李德生的年纪虽然很小,但是他心中的共产主义火焰却燃烧得非常猛烈,入党后他积极投身党的建设以及祖国的发展事业,先后参加了土地革命,国共两党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多场大战。

在土地革命中,李德生一步一步成长,从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战士,通讯员等最基础的职务干起。

他一步一步成为了班长,连指导员,当上了交通队的党支部书记,逐渐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老红军,多次出色的完成了党中央交给他的任务。

但是在这些任务中,李德生也遭遇了多次危险,差点就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红军战士

那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攻”的八庙垭战斗,在这场战争中,李德生一如既往地表现英勇,面对敌人的枪炮子弹,他丝毫不畏惧。

在击败了多名敌人之后,李德生自己也受了十分严重的伤,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左胸,只差很小一段距离,就打到了他的心脏。

但俗话说得好:“吉人自有天相”,尽管情况如此危急,但是李德生还是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因为子弹伤及了他的神经,他的左手也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这对于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战士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但是李德生并没有放弃,他听从组织安排,休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队伍之中。

在休养期间,李德生还不忘学习,用看书来弥补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空缺,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也为李德生后来在党内的繁多工作做出了铺垫。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李德生

为国而战,功勋卓著

李德生的红军生涯还没持续几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就爆发了,我国的国土沦丧,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日寇的铁蹄,百姓民不聊生。

至此,国共两党的内战不得不先告一段落,抗日战争也成为了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德生同志从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的一个排长做起,在战斗中多次英勇杀敌,最终一步一步升任为连长,营长,最后成为了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30团团长。

在这个过程中,李德生参加了很多场著名战役,例如阳明堡机场战役,百团大战,响堂铺战役等,大大小小的战斗加起来一共有上百场。

但是李德生从未松懈过一次,他的部下都评价他是一位从不打马虎眼,凡事都一定会落实到位的好上级,除此之外,李德生还是一位足智多谋的战斗天才。

在夜袭阳明堡机场一战中,李德生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巧用计谋,将鬼子们骗得团团转。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李德生

最终以少胜多,以一个营的兵力击败了日本鬼子的一整个大队,不仅有力地挫伤了日本鬼子的锐气,还缴获了大批的军备物资,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八路军军备物资短缺的燃眉之急。

在这场漫长的抗日战争中,李德生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日本鬼子投降之后没过多久,国共两党的内战再次爆发。

全国人民解放战争随之打响,来不及休息,李德生和千万八路军战士们就又接受改编,摇身一变成为解放军战士,再次走上了为解放全中国而战的战场。

在全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李德生打得最漂亮的一场仗,非名垂青史的襄樊战役莫属了。

众所周知,襄樊战役是一场由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六纵指挥官,王近山同志指挥的攻城战,李德生作为王近山手下最得力的一员猛将,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解放军战士

由于王近山同志的独到见解,最终我军采取了“猛虎掏心”的打法,李德生听从上级指挥,杀伐果断,去到最前线指挥作战。

并巧用奇兵,直接“刀劈三关”,夺取了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三道关口,仅仅用了十六天的时间,就一举攻破了襄樊城,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可以说在这场战斗中,李德生的功劳是非常大的,最终他也获得了上级的嘉奖。

随后,李德生又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为了能够抢占先机,率领手下的军队连续9天日夜赶路行军,最终成功协同其他部队形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并担任起了此次战役中的主攻。

在与敌军激战两天一夜之后,攻占了敌军所在的核心阵地,为全歼黄维兵团和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淮海战役

后来,在全党,全军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蒋介石和他的余党们被赶到了台湾岛,新中国也随之成立起来,我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终于迎来了最大的回报。

但是国际局势依旧紧张,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美国的战斗机就悍然越过了朝鲜的三八线,并且对我国边境城市进行了一顿狂轰滥炸。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旦美军占领朝鲜,我国也会受到巨大的威胁,我党自然不会允许摇篮里的新中国承担这种被扼杀的风险,于是随着毛主席一声令下,抗美援朝战争拉开了序幕。

李德生也再次踏上了为国家南征北战的道路,他和战友们一起坐上大闷罐,跨过鸭绿江,而后在上甘岭战役等多场战斗中,打出了漂亮的胜仗。

抗美援朝战争以胜利而告终之后,李德生再次坐上大闷罐,但这一次,大闷罐开往了回家的方向,李德生也就此离开了充满硝烟的战场,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一心为国家的发展做着贡献。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抗美援朝

鞠躬尽瘁,身兼多职

回到祖国之后,李德生依旧在军中担任要职,当时的他先是在陆军的第十二军中当军长。

在此期间,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探索军队建设相关问题,并在这一点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成功创造出了一套全新的练兵教育方法。

得到了毛主席,叶剑英等中央高层领导的肯定,并在军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练兵潮也因此迅速展开,在当时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潮。

随后,因为在工作上表现非常出色,李德生先后担任了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

他在任期间,一直致力于安徽省的治安管理,以及农业生产发展,在基础建设上也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李德生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李德生在安徽省的安定与发展上做出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

到了1969年,李德生又被任命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随后没过多久,已经身兼数职的他又参加了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业务组、中央军委办事组的工作,这使得他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但是在次年的年底,李德生就又带着一身的担子,被毛主席召去了北京,这次进京,毛主席交给他一个更大的任务——担任北京军区的总司令,并且还不许他辞去身上的其他职务。

在此次与毛主席的见面中,李德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北京军区本就是全国十一大军区中,责任最为重大的军区。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毛主席

在这里既要保卫首都的安全,又要千防万防当时与我国撕破了脸的苏联,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在毛主席循循善诱的引导之下,李德生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

并且毛主席的话也让他明白了分清事情主次,了解辖区历史等看似不大的问题的重要性,这也为或李德生能够成功胜任这一工作而奠定了基调。

但是这里并不是李德生政治生涯的终点,作为一块散发着巨大光芒的金子,他在后续的工作中,还受到了更大的重视。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李德生

受到重用,担任副主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也逐渐上了年纪,毛主席看着自己一天一天衰老的身子,感叹岁月不饶人,并萌生出了退居二线的想法。

当时是1973年,恰逢中共十大即将召开,我党的高层领导们,为了筹备这一会议,专门开了一次商讨会。

在这场会议上,毛主席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已经不再适合坐在这全党第一把交椅之上,不应该再担任主席了,而是应该退居二线。

与此同时,毛主席提议在党内组织一个中央顾问委员会,他来当这个顾问委员会的主席,负责指点和监督新任主席的工作。

但是此话一出,就立即遭到了会议桌上所有人的反对,大家都坚决不同意让毛主席退居二线,因为除了毛主席之外,全党上下已经没有更合适的主席人选了。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毛主席

看见大家都不同意,毛主席只好摇了摇头,说:“既然你们都不同意,那还是由我来当这个主席,不过我们还要议一议副主席的人选。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要求之下,众人经过商讨,初步拟定了一份副主席的名单,其中有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的名字,毛主席再看了这份名单之后,表示满意。

但是他仍然觉得这里面缺少一个人,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个场景。

毛主席说:“我们的党现在在用人上讲究的是老中青三代人结合,如今我们这里面有了“老”,有了“青”,可就是还没有‘中’啊!

毛主席口中的“老中青”三代,指的是在党中央,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40岁以下的人为青年人,40岁到60岁之间的人为中年人。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毛主席

听了主席的话之后,大家一时之间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毕竟这“中”,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合适的人选。

主席看着众人为难的样子,便又开口了:“我觉得这个人,应当从军中来选择会更好。

这时候会上的人更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中年人就已经将范围缩得很小了,还要从军中去找,这不是就没人可用了嘛。

但就在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却会心一笑,因为他明白主席口中的“中”以及“军中的人”,指的就是李德生。

所以周恩来总理便将这一想法说了出来,主席一听,便连连叫好称赞,众人也恍然大悟: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只有李德生才是最好的人选。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周总理

就这样,在主席与总理的力荐之下,身兼数职的李德生又多了一项新的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主席。

但其实在听到自己要被选为副主席的时候,李德生的心里是拒绝的,毕竟他身上的担子已经非常重了,所以同样出席了会议的他,当场就连连表示拒绝。

他慌乱地站起身,对毛主席说:“我不合适,我不合适。我的资历太浅,水平太低,我的意见是由李先念为党的副主席人选,他的资历、水平和能力完全可以胜任。

当时李先念也在现场,并且就坐在李德生的身旁,听到这番话,李先念笑着对李德生说:“我已经64啦,不符合主席所说的‘中’,主席和总理都发话了,你就安安心心地坐上去吧。

听了这句话之后,李德生才沉默地坐了下来。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李德生

结语

就这样,李德生被确定为国家副主席之一,并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大上顺利当选,成为了一位正国级领导。

尽管身兼数职,但是李德生的表现依旧非常出色,他一直将毛主席对自己的教诲谨记在心中,并严格分清主次,将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得妥妥贴贴,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

他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到1990年,直到74岁的时候,才离开岗位退休。

但是退休之后,这位老前辈依旧没有闲下来,他像原来一样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并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着贡献。

2011年,这位老英雄走完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1973年,毛主席提议从军队里选一个人来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图丨李德生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作为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李德生与他一生中的种种荣耀,种种优秀品质,种种贡献,都会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