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PI超预期带来多重风险

发布一下 0 0

张炜

当地时间9月1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CPI同比上涨8.3%。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相关专家表示,美国高通胀带来多重风险,美联储加息的外溢效应叠加全球能源、粮食危机及新冠肺炎疫情等,给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增添不确定性。

美联储9月大概率加息75个基点

海外相关分析认为,随着美联储继续“鹰派”加息抗通胀,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成本将持续上升。即便通胀率见顶,美国CPI数据也可能需要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回落至2%的目标水平。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8月份美国CPI当月同比录得8.30%,高于预期0.20个百分点,较前值下行0.20个百分点。他说:“8月份美国CPI当月同比高于预期,叠加8月份美国核心CPI当月同比较前值上行,提升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一旦9月份加息75个基点,则美联储将在历史上首次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对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大类资产价格形成利空。”

“在之前连续加息,且汽油等基础性能源产品价格明显下降的背景下,由于食品及居住类等价格的上涨,美国CPI短期内仍居高不下。”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美联储9月加息75个基点确定无疑,甚至这一加息节奏及力度还有在11月再延续的可能。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认为,随着原油价格的回落,美国消费者的通胀预期也有了一定回落。8月份核心CPI的超预期表明,美联储需要趁热打铁,进一步收紧金融条件,稳定中长期通胀预期,防止通胀反弹。他还说,目前全球供应链受到扰动的风险仍大,通胀仍有可能会超预期上行。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有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周赟向本报表示,美国通胀水平仍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预计美联储在9月将加息75个基点。通常情况下,连续快速地加息将使经济遭受沉重的打击,但为了防止工资与物价水平螺旋上升愈演愈烈,美联储也必须被迫接受国内经济可能出现的衰退。

郑后成还分析认为,后期美国CPI当月同比大概率继续下行,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大概率“放缓加息步伐”。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美国CPI均值为2.10%左右。美联储大概率在2023年第三至第四季度降息,其中,三季度的概率更大一些,最晚不超过四季度,否则美国宏观经济将面临较大压力。

对中国经济带来三方面影响

王尧基指出,美联储连续加息有助于抑制通胀,但其负面影响也很大,如会明显抬高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导致生产和消费的缩减,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及资本市场等。美联储继续加息预期将推升美元指数,导致新兴市场遭遇资本外流的压力。

由于8月份CPI数据高于预期,美股上演“黑色星期二”。9月13日,道琼斯指数与标普500指数分别重挫3.94%、4.32%,均创2020年6月中旬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纳斯达克指数收跌5.16%,创2020年3月中旬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当日“恐慌指数”VIX涨超14%,显示投资者正在远离风险资产。9月14日,亚太主要股市大幅低开,上证指数与创业板指上午分别下跌1.02%、2.01%。

周赟称,美国高通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美联储快速加息短期内将继续推升美元指数,并给人民币对美元带来一定的贬值压力,但预计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仍将维持稳定。其次,美国与欧盟日趋严重的经济滞胀将使外需减弱,给中国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我国还会进一步加大内需的刺激力度,以弥补外需的不足。再次,中美利差倒挂可能会挤压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但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有限,热钱流动的冲击较小,下一步国内的货币政策仍然具有相当的弹性。

“美联储再度加息75个基点已成为市场普遍预期,加息后可能继续加重中美利差倒挂程度。”王运金说,目前中美利差已倒挂0.72个百分点,甚至有可能会突破1个百分点,资本外流的压力仍难缓释,人民币贬值压力将持续存在。未来我国货币政策降息以刺激需求恢复将更加谨慎。同时,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新一轮“猪周期”已开启,能源价格仍有不确定性,国内物价涨幅可能阶段性反弹,稳物价不能掉以轻心。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