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当天除权,等于上万亿分红资金白白蒸发
点击这里可以看全文的视频版本
我国的股票市场里有很多央企、国企,
它们每年都很稳定的给股民分红,有非常多的优质企业,每年给股民分红的年化收益率,
都能连续保持在百分之五以上,有一些甚至都超过了百分之十。
但奇怪的是,中国老百姓却非常不喜欢买这些高比例分红的股票,他们要么宁愿把钱去买年化收益率低很多,却也不承诺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要么就去买估值很高却又几乎不分红的题材炒作股。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股市里的这么多优质公司,几乎每年都拿出上万亿的真金白银,来给股民派发比银行利率,高出几乎一倍以上的分红,而百姓们却都不买账呢?
问题就出在交易所的“分红当天除权”的制度上。
因为,假如你全仓买入并持有了,一支第二天要分红百分之五的股票,你原以为到了第二天,你的账户市值会上升百分之五,至少也能上升个百分之二或三吧。但是,事实上,到了第二天分红日,你的账户市值往往一分钱也没有多出来,常常还会发生总市值反而减少的情况。
这家公司拿出来分红的上百亿或上千亿的真金白银,就这样莫明其妙的“人间蒸发”了。企业付出了血汗钱,而股民却没有看到一点实惠,这钱等于是白出了。究其原因,就是“分红当天除权”制度造成的。
股民持有高分红股票,不但看不到实惠,拿不到好处,而且,居然还有弊端。那就是如果分红日后,再想继续对这支股票进行买卖操作,却还需要额外付出一笔红利税,分红比例越高的股票,要支付的红利税就更多。
有付出就有回报,反之亦然。买了高分红的股票,不仅没有得到好处,反而要负担额外费用,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肯定都不愿意了。这样,全市场这么多优质公司,每年辛苦赚来上万亿的分红资金,都像打了水漂一样,谁也没见到好处。
其实认真讲起来,分红当天除权的制度一点也不科学。因为分红和送股或配股不同,送股或配股的话,当天的每股净资产和前一天是有很大变动的,所以必须要除权。而如果只是分红的话,这支股票当天的每股净资产,在分红日前后是不发生任何变化的。分红的资金早已经在上一年度的年报里就提前提取出来了,并不是分红日当天才从企业财报里支出的。
现在实行的“分红当天除权”的制度,只会让这支股票在分红日当天的市净率和市盈率都突然陡升一下,但同时这支股票的技术走势形态却被严重破坏了一次。分红比例越高股票,受伤越重。这样每年一次的冲击,长年累月下来,股票的走势长期处于低迷也不奇怪了。
现在,我国的经济形势,特别是消费形势萎靡。主要是老百姓对预期不乐观,而且手上也没有富裕的购买力。这些优质上市公司每年持续拿出来的上万亿真金白银,如果都能让全国的股民百姓们真正得到了实惠,那这上万亿所能撬动的消费规模也是很可观的。可惜的是,全都蒸发了。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不尽快改革一下,这个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对谁都没有好处的制度,让每年这上万亿实打实的资金,不再被蒸发,而能发挥出对社会的真正贡献来呢?
点击这里可以看全文的视频版作品
作品曾经给国务院网站写过建议信,原文如下:
这样不用国家多花一分钱,
就能让中国亿万投资者体会到满满的获得感!
自2018年上证综指2440点底部反转以来,
中国亿万投资者不但没有感受到明光,
三年多来反而陷入更深的黑暗:
大批的国家央企蓝筹股,如五大银行、中石化、中铁建、中国建筑icon等股价纷纷跌破净资产一半左右,相对估值只相当于上证综指500点左右了。
中国亿万真正投资(绝非投机)中国真正低估值核心资产的股民,多年来一直倍受煎熬。
虽然这一大批央企大蓝筹icon每年也稳定保持着5%左右的分红,但是由于分红除权制度,股民们都觉得分红等于没有红,每年数百万亿的企业真金白银的分红,几乎都蒸白白发掉了,没有给投资者相应的获得感。
以我为例,我以近40万持个一家央企长达6年,
每年平均分红2万,六年至少也有12万了,
但我目前实际显示6年的总盈利只有2万元,
另外10万元的企业红利蒸发了。
所以,我在此强烈建议修改除权制度,
只有送股配股才除权,分红不再除权,
此举定能实现我标题所写的效果,
望高层领导们重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