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棉表现很抗跌 2022年度棉花市场或再现“面粉贵过面包”

发布一下 0 0

9月14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大部下跌,沪锡跌近5%,沥青、PVC跌超3%,纯碱跌超2%,苹果、不锈钢、苯乙烯、沪镍、国际铜、热卷、LPG、沪铜、沪银跌超1%;但郑棉低开,窄幅震荡,尾盘以小幅飘红收市。很显然,国内商品市场整体到外盘的影响非常大。美国8月通胀数据意外上涨引发美元指数大涨,导致美国股市和大宗商品大跌,国内商品期货承压。但郑棉今天的表现出乎预料,不仅没有跟随国内外大宗商品回落,也没有跟随ICE棉花期货跳水(10月合约106.32分,跌389点;12月合约102.32美分,跌339点),反而很抗跌、很有韧劲,与棉纱期货走出一波“独立”行情(9月14日棉纱期货涨幅超过1%)。

为什么郑棉如此抗跌,将多空双方争夺、僵持的关键点顶在14500附近,业内分析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随国内冬季及2023年春季订单陆续下达及欧美“双节”来单不断恢复,中低支棉纱产销好转,纺企纱布累库率下降,对2021/22年度棉花询价、采购升温,现货对期现货的支撑偏强。郑棉CF2301合约盘面价格持续在14000-14500区间盘整,日振荡幅度较7/8月份明显收窄;再加上下游棉纺织服装行业“金九银十”到来,因此一口价竞价资源、基差点价相对活跃。某“中”字头公司表示,9月13日该公司一口价竞价资源成交了90多批、基差点价资源成交了30批,主要是内地部分大中型棉纺织企业主动拿货;

二是2022/23年度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手摘棉的开秤价格大幅高于预期,导致核算下来皮棉成本已与郑棉CF2301合约盘面价格明显“倒挂”,郑棉还能怎么下跌?从调查来看,目前山东、河北、湖北等地36%-38%衣份籽棉收购价普遍在3.65-3.85元/公斤(山东武城、夏津等地达到4元/公斤以上,前期花衣份普遍不超过40%);而南疆巴楚、伽师、岳普湖、麦盖提等地40衣份手摘棉收购价也突破7.50元/公斤(部分轧花厂42-43衣份收购价7.70元/公斤),即使棉籽销售价目前按3.20元/公斤计算,成本在监管库的综合成本已超过16000元/吨(含短倒、监管库“包干费”及财务成本等),高于CF2301合约的盘面价格1500元/吨以上;

三是棉纺织企业、中间商担心2022/23年度新疆棉采棉长度/马值/断裂比强度、可纺性等指标或低于2021/22年度陈棉。由于2022年6-8月份新疆棉区整体积温比较高、降雨偏少,因此棉花长度29mm及以上、断裂比强度29CN/TEX及以上的比例或比较低(棉花颜色及21、11的比例或较高),而中后期花一般要到11月中旬以后才能陆续上市,因此纺企从“过渡”的角度考虑,适当增加高品质高指标的陈棉做库存;

四是目前市场OE纱、40S及以下环锭纺纱成交较好,对2021/22年度中低指标棉花的需求偏多,与贸易商、加工企业手中剩余资源匹配度较高,而卖家提高优惠幅度、抓紧清仓。如某大型棉花贸易商反映,近几日该公司疆内监管库低指标皮棉“一口价”仅15100元/吨,引发内地棉纺织厂的大量询价、下单,平均每天成交15批以上,该公司也抓紧去库存,回收货款,备战2022/23年度;

五是国常会部署稳经济,接续政策细则已在9月上旬应出尽出,对棉花棉纺织企业信心起到“秤砣”的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汇报,部署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加快扩大有效需求;确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措施,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会议指出,针对经济超预期因素冲击,前期能用尽用近两年储备的政策工具,及时果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因市场主体在一些方面遇到的困难比2020年多,今年退税减税降费等超过2020年,并出台了有力度的稳投资促消费政策,总体政策规模合理适度。会议提出,要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而农发行及其它商业银行继续加大2022/23年度新疆棉花收购贷款力度,“钱等棉”对整个产业链的“托底”作用不言而喻。

8月31日,在农发行召开2022年度棉花信贷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支持棉花收购是农发行的主责主业,新疆棉花收购更事关新疆稳定、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做好棉花收购信贷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明确全力做好新年度棉花收购信贷工作。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新棉收购顺利开展,加强信贷风险管控,落实“双线”政策,把控贷款投放节奏。

由于2022/23年度国内籽棉收购价相较前期预期明显“高开”,导致目前皮棉在库综合成本与CF2301合约盘面价格“倒挂”达到1500元/吨左右,但很显然,新疆民用棉的收购价格将对机采棉(纺棉)开秤价形成比较大的影响(阿克苏地区虽然40衣份手摘籽棉收购价定价7-7.20元/公斤,但上涨的势头非常强,9月13-14日也已涨至7.30-7.50元/公斤);巴楚、麦盖提等地40-43衣份手摘籽棉收购价普遍涨至7.50-7.80元/公斤(每增加一个衣份收购价上调0.10元/公斤),随着开秤的企业越来越,部分有絮棉(民用棉)合同的轧花厂为了加快收购、加快加工、加快交货或继续提价抢收(目前疆内监管库絮棉合同提货价集中在16500-17000元/吨,签了购销合同的棉花加工企业除了扩大收购量,没有其它选择),因此手摘籽棉收购价将很快突破8元/公斤、8.20元/公斤。

而随着9月上中旬疆内机采棉区陆续集中喷施落叶剂,轧花厂9月中下旬将集中开秤,一旦40衣份手摘棉收购价突破8元/公斤,机采棉恐怕很难7元/公斤以下入市,而棉籽交售价或随着棉籽上市量大幅增加而下滑,对轧花厂而言如“雪上加霜”,当“面份贵过面包”(皮棉成本不仅高于郑棉主力合约,甚至高于现货),轧花厂企业还有套保、避险机会吗?

笔者的看法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21/22年度棉花收购、加工、销售的教训不能望,2022/23年度籽棉收购价必然还是一个“低开--高走--回落”的过程,因此按惯例10月份是籽棉收购价最高、市场炒作气氛最的时侯,棉花加工企业一定的准备套期保值(能应用期权保值更有水平,相当于“双保险”)。

尽管从目前来看,2022/23年度皮棉在库综合成本明显高于郑棉CF2301、与疆内库皮棉现货售价持平甚至“倒挂”的概率较大(苗头已现,难以扑灭),建议10/11月份轧花企业择机套保(重要的事情只说一遍,家里有矿、赌市场的除外),套保比例允许的条件下达到收购+预期收购量的50%-60%甚至更高,在籽棉收购价大幅高于预期,成本偏高的情况下,棉花加工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少亏损、保本,而不是赚多少、一夜暴富。

因为2022/23年度全球经济衰退、棉纺织服装消费继续下滑及中美贸易关系恶化、地缘政治频发、疫情卷土重来等等风险偏高偏大,不排除2021/22年度棉花市场行情再次“翻版”,因此避险成为当务之急。据统计,7月美国纺服进口量环比降幅超过3成,棉制品进口数量同环比均小幅下降,消费萎缩的趋势越来越突出。

更多资讯,关注华瑞信息「链接」

编辑 | 华瑞信息新媒体团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