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通策医疗发布公告,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96.23元/股,所回购股份拟在未来适宜时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通策医疗股价自去年三季报发布之后便一路下跌,其中既有业绩放缓的因素,也有市场对种植牙集采的担忧。
直至日前,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给出公立医疗机构单颗种植牙医疗服务4500元的上限,被认为显著好于预期,通策医疗也因此连续大涨,3个交易日上涨近20%左右。
此时公布回购计划,也许在通策医疗看来,200元以下已是股价的大底。
根据通策医疗发布的公告,9月9日,近600人线上参与了公司机构调研。
针对集采的问题,公司强调了集采对种植牙渗透率的提升作用,提出了开口腔“超市”的概念,看好国内中老年群体中缺牙的需求,希望能实现以价换量。
另一受到关注的问题是“蒲公英计划”,该计划源于2018年,通策医疗宣布将于3至5年内在浙江省内规划建设100家口腔分院,同时通过品牌打造扩张至全国。
通策医疗表示,2022 年公司快速实现蒲公英分院盈亏平衡,释放大量总院资源,在合伙人制度下,有效提升分院医生工作积极性。蒲公英计划从 2023 年开始将在公司业绩贡献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过,或许是受到疫情的影响,通策医疗的扩张之路仍旧集中在浙江大本营,尚未能向全国全面铺开。
此前,公司试图通过“存济”品牌和蒲公英计划两条腿向浙江省外扩张,但据Choice统计,2022年半年报中,浙江省内医院对通策医疗收入的贡献占比仍高达91.73%。
事实上,民营医院难以突破地域局限不只是通策医疗一家面对的困境。
除爱尔眼科外,其他A股上市公司如国际医学、何氏眼科、信邦制药等都有收入集中于自身所处地区的现象存在。
一方面,医院本就有较强的地域属性,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知名的医院品牌。一个地方老百姓认可的医院,换一个地方的老百姓或许压根不了解。
通策旗下杭州口腔医院在杭州积累的名声难以迁移至全国其他地区。而如果在省外选择收购当地的医院,又很可能不如在浙江那么顺利。
另一方面,医疗服务与医疗器械或者药品不同,说到底是一门技术,一门手艺,无论多么规范,都缺乏标准化、可迁移的特征。
相对而言,眼科因为需要高端的仪器,在可复制可推广上反而占了些优势,而种植牙则更依赖医生的手感和经验,在新市场的推广中存在天然的壁垒。
此外,对于下沉市场的整合也并非易事,创新药喊了多年深耕县域市场,实际做起来会发现费时费力,需要对投入产出有良好的把控,医疗服务想要大干快上又谈何容易。
截至昨日收盘,通策医疗股价报135.90元,市盈率73倍,简单对应未来十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
要达到这一水平,做好下沉市场整合,打开浙江省外市场空间,两件事缺一不可。既然通策医疗用真金白银给出了200元左右的估值锚,剩下的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