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为“百味之首”,是日常烹调不可或缺的调料。吃饭没盐,饭菜再香也难以下咽,但若摄入过多食盐,也会给健康带来很多危害。2022年的第4个“9·15”减盐周,倡导“人人行动 全民控盐”,促进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每人每天只需要摄入5克盐,但大部分中国人的每日食盐摄入量比建议的两倍还要多。为什么每日只需5克盐?因为吃盐太多,会导致全身“受伤”。盐是“最传统”的防腐剂。无论什么容易腐败的食品,只要放大量盐,都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但是长期重盐饮食会引发皮肤老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中风、呼吸道炎症、肥胖、肝肾疾病等多种疾病,还会增加患胃癌和骨质疏松风险。
日常生活中正确限盐的第一步是学会如何科学选盐。低钠盐、加碘盐、无碘盐,超市里的食盐种类琳琅满目,究竟选哪一种最好?疾控专家建议,要根据家人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盐,切忌盲目跟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低钠盐顾名思义,低钠盐的钠含量较低,约为普通食盐的70%,并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有助于人体的钠、钾平衡,适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长期食用。
加碘盐指的是增加碘制剂后的食用盐。我国部分地区的居民饮食中长期缺乏碘元素,导致甲状腺疾病流行,也就是是俗称的“大脖子病”,而食用人工加碘的盐,可以有效预防碘的缺失,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特别提醒,患有甲亢的人不宜食用加碘盐。
无碘盐与加碘盐相反,无碘盐中不含有精制的碘化物,这种盐主要针对甲亢患者,即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人,以此来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掌握7个烹调小妙招,让美食减盐不减味,美味又健康:
1.建议使用低钠盐
使用低钠盐是家庭中减少摄盐量的最简单方法,可以在几乎不影响咸味感觉的同时,把摄盐量降低,同时有效增加了钾的摄入量。
2.烹饪晚放盐
烹饪时最好在起锅前将盐撒在食物上,这样盐附着在食物的表面,没有渗透到内部,能使人感觉到明显的盐味,又可以减少近一半的用盐量。
3.适当用酱味代替
酱和酱油有一定的盐分,在烹调肉类菜肴时,适当加些酱,同时少放盐或者不放盐,这样菜肴既有诱人的色泽,激发人的食欲,又减少了用盐量。
4.妙用酸味代替咸味
做凉拌菜和沙拉时,建议用醋、柠檬汁、番茄等进行调味,既减少盐的用量,也能让菜肴味道更好。
5.加入辛香来调味
在菜肴中适当加入芥末、姜、胡椒、咖喱粉等香辛调料,可以增强口感,掩盖低盐的清淡口感。
6.配有腌制品时少放盐
鲜肉火腿、泡菜、咸菜等一些腌制品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盐分,在做这些美食的时候,最好少放盐或者不放盐,利用食材本身的盐分取代加入的盐。
7.用香味蔬菜增香
在菜品出锅后,可以撒上一些香菜、葱段等自带香味的蔬菜,既可以装饰菜品,又能散发香味,减少低盐带来的清淡口感。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 责编 王远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