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这两年实在太火了。
尤其是在教育部官网正式回复将编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以后,很多机构打出了“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的口号。
有些家长开始为此焦虑,甚至觉得不学编程,孩子就会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丧失竞争力。
目前,市面上的编程课已经出现不少。
“乐高编程”“机器人编程”“wedo2.0编程”“软件编程”“scratch编程”“Python编程”……
今天这篇文,是帮家长“去焦虑”的。
编程究竟是啥?孩子要学吗?几岁学?选哪个……问题很多,我们一个个来。
怎么理解编程?
简单而言,让机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它就像是“菜谱”,只不过需要将具体步骤转化成机器能听得懂的指令,也就是编程语言。
根据是否需要硬件协助,鱼sir把市面上的编程课归结为以下两大类:
需要硬件的机器人编程,不需要硬件的纯软件编程。
很多家长一听机器人编程,就觉得很高大上,今天鱼sir就带你抹平信息差,深扒一下这上万块的机器人编程课都学的啥。
纯软件编程咱们下次再细讲。
机器人编程=拼搭+编程
常见的硬件主要是乐高积木,第一步先完成造型的拼搭,然后对这个模型进行编程,也就是发出指令,让它完成相应的动作。
上面提到的“乐高编程”“机器人编程”“wedo2.0编程”都属于这一类。
机器人编程的基本学习路径:
01
纯搭建的幼儿园阶段
按照年龄细分:
3-4岁,是大颗粒的乐高拼搭,探索乐高的玩法,学习基本的搭建技巧,完成模型的搭建后表达自己的想法。
4-6岁,开始由大颗粒慢慢向小颗粒过渡,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基本的机械机构,数学中的分类、排序、测量、相对大小、空间方位等。
5-6岁,以小颗粒的乐高为主,课程里还会涉及到一些齿轮、涡轮、轮轴、杠杆、滑轮等,以及日常生活中各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后两个阶段,为了让内容更丰富,有些课程还会加入电机,给静态的造型提供动力从而让它动起来,看起来非常“智能”。
前几年没得选,基本都是线下的乐高小班课。
一间间乐高教室里,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上课,先有一个场景的引入,然后是拼搭,最后是作品展示和分享表达。
按照一周一节课,每节课150元来估算,学完上面的的三个阶段内容,花费2万起步。
这两年伴随着各种线上乐高课程的兴起,有一部分家长也会开始转线上。
虽然线上课相对实惠,但刚才我们所讲的三个阶段课程学下来也要七八千。
然而说句扎心的话,这些都学完其实连编程的门儿都还没摸着。
那为什么家长还是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去学这个跟编程没啥关系的课程呢?
因为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机构,都精明地用了个障眼法,把这部分只有拼搭的内容规划进了长期的机器人编程体系中。
下图是鱼sir在网上搜的一张某机构的编程课程体系,
嚯,一看吓一跳,从4岁到9岁都在学搭建,竟然还衔接得这么自然。
其实,编程中不少基础课,都非必修课。
学和没学的,可能差别不大。
鱼圈有个家长曾经就吐槽过,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一家线下机构学机器人编程,一直到五年级,某天,一个零基础同学轻易插班进来。
敢情前面这十来万花了个寂寞?!
02
Wedo小颗粒初阶编程
花了好几年终于学完了机器人编程初阶(pīn dā)课程以后,要来点厉害的了。
比如7、8岁孩子开始学习的小颗粒Wedo编程。一般是线下4-6人小班课,时间一个半小时左右。
其实Wedo编程并不是什么高深的课程,它只是在乐高小颗粒积木搭建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通过蓝牙连接的主机、马达、传感器等电子配件。
由此,孩子可以实现由程序来控制各种创意作品。
那市面上的wedo编程课在学什么呢?
第一步,还是拼搭。通常开始前还会有一段课程引入,一般是小故事加一些实物照片或视频,让孩子先观察,然后才开始拼搭。
拼搭的过程也是有具体搭建步骤的,因为如果真的让孩子们自由创作发挥,那八成搭出来的造型是没办法达成课程目标的。
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通常都会利用到一些物理机械知识,比如简单的杠杆、滑轮、齿轮传动和加速、皮带传动、涡轮握杆传动等原理。
课堂上老师会借助视频简单地介绍一下,不会深挖这些物理知识点。
因为一是就算讲了,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二是课堂时间也不允许。
完成上面的步骤,最后的环节才是软件模块的编程,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wedo使用的是乐高的wedo2.0编程软件,它和scratch类似,同属于图形化语言。
不需要编码,只要对软件中的程序块积木进行拖拽,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就能执行相应的程序,让机器人动起来。
由于受到所搭建的模型的限制,能实现的功能相对都比较简单,当然涉及的编程程序也不会复杂。
图形化编程的重点并不是编程,而是逻辑思维。
至此,整体的学习还是侧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跟编程,依旧没啥关系!
03
spike和EV3进阶阶段
我们经常听说的各种机器人编程大赛,就是从spike和EV3进阶阶段开始的。
和wedo最大的差别,可以简单理解为难度上的不同。
硬件上EV3提供了更强大的电机和功能更丰富的温度、颜色、超声波、陀螺仪、触动等传感器,配合它强大的“智能砖头”,不用计算机就可以编程。
在编程软件上,EV3的语言也已经不局限于自身的图形化编程语言,可以和scratch和python兼容了。
具体知识点此处省略五千字。
展示下作品的效果和程序的界面,大家自行对比。
EV3作品案例:“龙舟”模型
EV3作品案例:“龙舟”程序
这个阶段很多机构开始以“以考代练”的方式给家长推荐各种机器人考级和竞赛。
但是“学”跟“考”是两码事。按照正常课程的进度和内容是没办法通过考试的。
于是,就出现了考前赛前辅导班。
辅导费少则三五千,多则上万。至于证书的含金量,以后升学能不能用得上,难说。
学完EV3以后,其实大部分普娃就会选择切换赛道,去学软件编程了。
仍然坚持在学机器人编程的,一般就是冲着各种竞赛得奖去的了。
除了娃得牛,家里经济条件也得跟得上。
04
学机器人编程只能报班吗?
其实不管是机器人编程还是纯软件编程都是一场“马拉松”。
不仅赛程长费时间,而且确实也费钱。
鱼sir建议,还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编程归根结底还是理性思维,不需要“熏陶”或者“卷”。
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强的孩子,高年级直接上EV3和Python,完全没问题。
前期的拼搭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不管是从性价比,还是从试错成本来看,在家启蒙都是不错的方式。
①几百块钱的编程积木
市面上一些几百块钱的编程积木,除了一套硬件,一般还会赠送一些基础的拼搭、机械原理甚至编程课程。
家长可以借助它们,培养孩子的早期兴趣,锻炼孩子的手部力量和精细动作能力;
孩子也能在拼搭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空间方位,观察并理解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各类益智桌游
益智桌游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可不比编程差。
价格便宜,趣味性强,选择也多。
除了有逻辑推理、策略运用、路线规划、数学运算这些常见的类别,现在还有一些更有针对性的编程类桌游,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学习编程的“顺序、条件、循环”流程,培养编程思维。
都说从小学编程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鱼sir想说,逻辑思维能力跟上了,学编程才能事半功倍。
今天聊的都是机器人编程,关于软件编程,大家有什么想知道的,欢迎评论区留言,咱们下次再详聊。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