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科技 Run琳威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个外号叫“基建狂魔”,这也是对我国基建能力的一种肯定和赞扬。在中国基建的实力面前,一项项超级工程都被逐一拿下,甚至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而在未来,我国还有三大超级工程也即将问世,一旦竣工,即便是所谓的欧美发达国家,也只能干瞪着眼看!
一、国际月球空间站
对于全世界来说,这都是一个足够震撼的大消息。一个月球空间站,意味着人类未来拥有在月球上进行科研和工作的能力。
和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月球表面登陆不同,我国将落月点选在了月球背面,是一片对于人类来说更神秘的区域。
这种重大项目,我国都有着极为细致的可行规划。而且还会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难度,调整制定最合适的选择。目前计划的进展非常谨慎,要在月球上建造一个小型的国际空间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集结各方力量一起实现。此前的天宫、玉兔等探月工程,也将为这一项计划的实现,提供最有力的数据积累和经验积累。
美国也有一个火星绿洲计划,但就目前的美国现状看来,等他实现了登陆火星,我国的月球空间站可能早就打造出了更先进的太阳能系统和太空实验区等等。这不仅是一次突破人类想象的尝试,对于人类航天科研的未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国可能在这个超级工程中引进俄罗斯的核电技术,并在2030左右初具规模。我国和俄罗斯之间已经有了一项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的内容规划来看,我国将在2025年左右实现向月球发送载人飞船。
而且,未来在月球进行的各种科研工作的框架协议也将基本确定,同时也将高度关注火星探索的科研项目,绝对不会让美国也在太空探索领域确立霸权地位。
二、人造太阳
相信前几年的新闻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没错,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人造太阳”装置运行时间的最长记录保持国,用国产的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实现了时长达1000秒的聚变放电,刷新了此前西方保持的400秒世界纪录,最高温度高达1.6亿摄氏度!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2020年12月,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研制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实现首次放电。
预计在2035年,我国有望实现利用人造太阳技术进行发电,那时将会给人类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原本会被用于发电的大量能源将被保留下来,所谓的能源危机也将大大缓解。
人造太阳是清洁能源,能量巨大且没有污染,仅1kg的原料进行完全的聚变反应就能生产出让一列火车行驶几十万公里的能量。而且这种技术将会摆脱原来核原料带给人类的辐射恐惧和危害,真正实现无害化使用。
核聚变的能量,就是太阳的能量。这种反应可以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原料的多少,像太阳那般的天文数字级质量,能够源源不断提供几百亿年。
太阳的能量就是原子能,不断产生核聚变,这种能量的作用力可以持续一百亿年甚至更久,核聚变的时间主要决定于太阳本身的质量和体积大小,太阳中心温度高达千万度。
三、琼州海峡跨海通道
这第三个超级工程终于在我们熟悉的地球领域了。但是这个工程同样重量级,不仅要面对台风的考验,还要实现让高铁在轮渡上过海。
其实这个工程在几年前就有过规划了,当时甚至还考虑过建造一座跨海索桥。但是考虑到种种方面的影响,最终还是选择了其他的方案。
跨海通道在海平面西面的150米深处挖掘,在抵御台风天气的同时还不影响交通,还能不影响海面上航运船只的正常通行。工程计划总投资超过1500亿人民币,非常宏大。
建成后可以连接广东和海南两省,也将会成为海岛和陆地之间的重要交通方式。根据规划,通道建成后将会支持客运和货运通行。
此前建造成功的珠港澳大桥等重量级工程也为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信在未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也会一样顺利通行。
这三大工程,每一项都是超级重量级。任何一个工程的完成,对世界乃至人类技术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亲眼目睹这三大工程一步步取得的进展,一步步成为实现,带领人类走向未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