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2022-09-15 19:04 发表于北京
刚刚,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0关口。
一般情况下,这种汇率变化会导致资金从A股流去美股,所以大A这些天走势也很沉闷。因为涨势如虹而被冠以“宁王”称号的宁德时代(SZ300750)连日下跌,偏此时地产股逆势上涨,再度成为大A的“支柱产业”。以保利发展(SH600048)为例,过去5个交易日涨幅超过7%。
这是为什么?
原来——房地产每天都有好消息!
这波上涨的行情大概开始于几天前的一则传言:除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将陆续放开限购,并有其他宽松政策出台。
这则传言尚未变成纸面文件,但是自从传言出现,各类媒体陆续曝出一些重要城市出台重磅宽松政策:
9月15日,媒体从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继续对二环以内的历下区、市中区区域实施限购,自9月16日起实施。这意味着济南市其它区域不再限购。
9月14日,有消息称青岛市除市南、市北区外,其他区域全面放开限购。但是当媒体向青岛市住建局求证时,却被否认。
同一天,市场传出消息称,苏州核心区域调整首套房限购政策,外地户籍本地无房者,无需6个月社保或纳税证明就能直接在当地购买首套房。这相当于苏州全域松绑限购。
此外,还有南京、宁波等城市也传闻放开限购,更有一大批只做不说的城市,早已实质性放开限购。
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8月份主要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止跌企稳,部分城市的销售面积环比出现回升态势。
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层面也出现利好趋势。根据克而瑞数据,TOP30房企中已经有10家在8月份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中海、龙湖、金地、建发、金茂、中铁建和仁恒更是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
头部的央企开发商和区域型龙头房企的业绩率先回升,是市场的先行指标,代表着全国楼市的冷暖,它们销售业绩之所以率先回升,有着以下原因:
一、头部房企的聚焦优势
根据克而瑞数据,百强房企8月份销售额环比下跌0.3%,同比下跌32.7%,趋势是:整体下行,降幅收窄。
数据来源:克而瑞
其中,30强房企的销售额却在8月份环比上涨6%,同比降幅也比百强房企更低,整体销售恢复速度比百强房企更快。
这意味着在房地产保交付的大环境中,买房人更倾向于安全性更高的头部房企。
头部房企所布局的城市也是市场复苏较快的城市,而跟随头部房企一起复苏的区域型龙头房企,如滨江、仁恒等,也都密集布局浙江、江苏等房地产较好的市场,享受到了区域聚焦的好处。
二、低基数效应
从40城每月新房销售面积变化可以看出,这一轮整体市场下行是从2021年7月份开始,在今年4月份进入谷底,在6月份明显回暖,但随着停贷等“黑天鹅”事件冲击,这种回暖没有持续。
因此从同比变化来看,由于房企去年8月份的销售额基数比较低,今年8月份数据与之相比较,更容易出现同比正向增长。
以招商蛇口为例,其7月份和8月份的销售额均实现了同比接近17%的增长,反而是6月份销售额同比下滑。
但是对比今年6-8月份的销售数据会发现, 6月份的销售额其实比7月份和8月份更高,但是因为去年6月份市场成交太好,因而今年6月份出现同比下滑,这是基数不同对同比增速的影响。
三、部分城市已复苏
如上所述,8月份销售业绩比较好的企业,土地储备和销售收入贡献明显向热点城市集中。
接下来,我们以金地集团(SH600383)为例,对房地产销售业绩比较好的城市做个剖析。
金地集团8月份实现销售金额212.3亿元,同比上升11.56%,环比增长14.5%,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房小评向金地方面了解到,在7-8月份市场尚未完全企稳的行业大背景下,金地集团在多个城市实现了热销。
首先是在一线城市中的北京、上海表现亮眼。
北京金地壹街区卖了3.8亿元,和锦华宸销售5亿元,都是各自所属板块销冠。而位于上海的金地嘉源项目,8月份开盘即成交440套,去化率100%,签约金额20.7亿元。
根据诸葛找房的40城统计数据,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是8月份唯一销售面积环比回升的城市,上海的降幅已经缩小到5%以内,市场行情恢复较快。
而金地集团在2021年初设立了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公司,加大在一线核心城市的战略布局。这一策略,使得金地先一步踩到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复苏的节奏。
同时,金地覆盖的二三线城市比如西安、武汉、沈阳、大连、厦门、青岛、嘉兴等也是热点省会或者大型城市群内的城市,这些城市的项目也贡献了不少业绩。
另一个代表案例是建发股份(SH600153)。8月份,建发的销售额环比增长57%,同比增长71%。这与建发近2年来在一二线城市大举拿地分不开。据申万房地产研报,建发股份在一二线城市土储预估权益货值占比近70%。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8月份新增新建住宅价格下跌城市主要是基本面较差的三四线城市,部分热点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仍上涨。
政策利好叠加企业经营层面变好,是地产股最近一直涨的原因,而这些利好,还在持续。
9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宣布即日下调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
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15个基点;一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活期存款利率下调0.5个基点。
调整后,银行存款利率相比通胀(CPI)已经没有优势。以三年期定存为例,目前年利率约为2.75%,而8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幅度为2.5%。存款负收益时代,已然不远。而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存款就新增了10万亿元,存款负收益必然触动居民提取存款,对房地产消费是个利好。
同时,8月份的金融数据也显示,目前国内金融环境宽松,M2增幅高达12.2%,这与上一轮房地产周期反弹时差不多。
目前,限购、限贷等行政性调控手段已经陆续解绑,政策宽松度直逼2009年和2015年房地产上升周期启动的前夜,而M2、贷款量等金融指标也非常宽松,如今就是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房贷)拉胯:
8月份居民贷款新增4580亿元,同比少增1175亿元。其中,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922亿元,同比多增426亿元;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2658亿元,同比少增1601亿元。
按照研究机构的说法,居民短期贷款主要是用来买车,中长期贷款主要是用来买房,当贷款利率一再降低时,居民买车消费增加了,买房消费仍然低迷。
“房地产周期反弹,万事俱备,只差买房人了。”
在银行、开发商、政府和买房者共同构造的房地产生态圈里,如今只差买房者出席,而买房者买房意愿低迷的主要原因是:房价不涨,购房者担心买房后房价下跌,赔钱!
9月15日,媒体报道称,广州市已经对新项目备案价进行动态调整,“一房一价”由原来按楼栋均价正负6%调整为可上浮10%、下浮20%。这样一来,郊区不好卖的房子会增加开发商调价自主权,可以降价出货,核心地段好卖的房子可以涨价,对整个城市房价形成带动效应。
房地产市场真是“刚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每天一个好消息,房地产股岂能不涨?
房地产销售复苏也可期待,虽然这个复苏是分化型的,分城市、分区域的复苏,但是政策底和市场底已现,对于购房者和好房企来说,房地产最寒冷的冬天过去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