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这一生没有虚度,为国家尽了小小的力量,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党。”2011年6月1日,96岁高龄的李云面对记者,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李云,一位80多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自15岁的她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便早已将自己的一生决心奉献出来,
这天,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和夫人特意来看望李云,询问起他的父亲毛岸青和伯父毛岸英的事情,李云这才缓缓道出了真相,
“88年的时候,如果不是一位中央首长告诉我,毛岸英的事保密期已经过去,可以讲了的话,我会把这个秘密带去见马克思的”
究竟当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李云又是为何要保守秘密?这一切,都将由李云老人亲口道来,
一份伟大而隐秘的工作
1929年,14岁的李云在上海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青团,从小接受的红色教育培养了她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革命追求,
“严守党的秘密,坚定立场,坚决服从党的分配”幼小的李云握紧拳头发誓,她遵循着这三条原则一辈子,
在1931年,上海的局势不容乐观,国民党的大肆围捕让李云的工作很难开展,恰好此时上海的中央特别行动科人员调整,
李云便加入了中央特别行动科工作,1932年的一天,李云接到上海中央的通知,让她去和一位名叫徐强的同志见面,由他来安排工作,
在一栋普普通通的民房里,17岁的李云见到了大她14岁的徐强,对于年幼的她来说,中央特别行动科具体是做什么的,她也不是很清楚,
但怀着“组织上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服从意识,她接受了徐强的安排——做一个通信员,李云稚嫩的外表,恰好可以躲过国民党的怀疑,
“你能接受吗?这个任务很重要,但同时也很艰苦,而且一旦暴露的话很有可能牺牲”徐强对年幼的李云这样说道,
李云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徐强接着说“那好,该你知道的你知道,不该你知道的不允许问,而且你自己的任务绝对不要告诉别人。”
就这样,李云成为了一个地下工作者,从此深入敌后工作,徐强作为她的领导,对她十分照顾,也渐渐地有了感情,俩人从掩护身份的假夫妻成为了真正的夫妻,
随后,中央特别行动科总负责人陈云,给李云和徐强下达了一个任务,前往河南开封,同当时的国民党80师的少将副师长兼学兵营营长的惠东升接触,
惠东升曾经在黄埔军校里做过教官,而且多次表达出对国民党腐败的不满,陈云接收到这一消息后,当即决定派人同惠东升接触,
一路上,李云和徐强以夫妻的名义,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来到了国民党80师的所在地河南,竟意外发现惠东升对二人表现的十分积极,
不但欢迎他们俩的到来,还允许李云和徐强到他的部队中去做工作,好为日后他麾下的整只部队“弃暗投明”早做准备,
有惠东升的首肯,李云的工作进展的很顺利,通过惠东升的关系,也能得到不少关于国民党作战计划的情报,
惠东升的学生在杨永泰的手下当秘书,一次,惠东升意外从秘书手中得到了关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计划情报,便将情报交给了徐强和李云,
李云接到情报后,赶忙连夜用药水抄写在一本破书上,同国民党的行军地图一起塞到棉被当中,以行李为掩护将情报送往了中央苏区,
这个重要的情报使得中央苏区可以早做准备,既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也挽救了很多红军战士的生命,
可惜的是,惠东升被敌人发现给捉了去,李云和徐强发现了不对劲,连夜从封锁区里逃脱了出来,重新回到了上海,
一项神秘的任务
在上海继续执行秘密任务的李云,却接受了一项神秘的任务——在上海街头寻找两个孩子,李云后来才感慨道:
“1935年的那天,我突然接到了一个任务,寻找两个10几岁的孩子,至于是谁的孩子,并没有说,只说是一位烈士的孩子,现在流落在街头”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并不是普通的孩子,我找了大半年,历尽艰难,才找到了2个男孩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
而这件事的起因,还要从1930年,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被敌人逮捕,在长沙英勇就义说起,杨开慧同志牺牲后,留下了3个孩子无人照料,所幸被大同幼儿园收养,
大同幼儿园是董健吾出资设立的,而董健吾虽然明面上是一个归国的教育家,上海圣彼得教堂的牧师,其实是中央特别行动科的一名资深特工,
然而1932年,大同幼儿园受到了敌人的怀疑,董健吾的妻子外出办事,又突然失踪,几天都杳无音讯,董健吾只好被迫将幼儿园关闭,
当时幼儿园内的孩子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唯独毛主席的儿子没有去处,毛岸龙因为生病早夭,董健吾便将毛岸英和毛岸青接到了自己家中居住,
再后来董健吾迫于情况,将2个孩子送往前妻黄慧光家里暂时照料,却没想到黄慧光并不喜欢他们,两个孩子便自行离开了黄家,流浪在上海街头,从此杳无音信,
可当时的李云并不知情,她只知道这是烈士的孩子,但她仍然全力以赴地寻找,从此起早贪黑,既要躲避敌人的眼线,还要踏遍上海的每一条大街小巷,
经常是早上带一杯水和一个馒头出门,一直找到天黑透才回来,然而没有任何其他消息,只知道孩子的年纪,半年下来,李云一点发现也没有,
直到一天,李云走累了,来到了城隍庙门口准备歇歇脚,同时观察着街上的行人,却意外地注意到了两个衣着打扮破旧,正在喝粥的两个孩子,
年纪差不多,李云走上前去同他们交流,结果两个孩子闭口不语,有很高的戒备心,这令李云感觉到了一丝奇怪,同当时的上海地下组织领导冯雪峰报告了这一情况,
原来,毛岸英和毛岸青跑到上海街头后,没有去处,只好在城隍庙附近的一间破屋子里住了下来,平日里靠给别人打零工为生,
由于一直在别人家里做工,白天很少在街上溜达,李云也难以撞见,这天,俩人在码头工作完之后准备回去休息,行至城隍庙便坐下来简单喝点粥,这才被李云发现。
由于李云不知道孩子的具体相貌,只是觉得有点奇怪,便联系冯雪峰来确认,冯雪峰虽然知道要找的是谁,但是他也不敢贸然确认,
他便同两个孩子交谈起来,起初两个孩子还十分戒备,但渐渐发现眼前的这个中年男人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似乎并没有恶意,便放下了防备,
一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来到这里的时间,在哪里生活过,男孩的一项项经历令冯雪峰确信了,他们就是自己要找的毛主席的孩子,
后来在不知情的张学良的帮助下,毛岸英和毛岸青被送往了苏联学习,李云在事后很多年才得知,自己当初寻找的两个孩子竟然是毛主席的孩子,
也难怪李克农曾对李云说:“你是无名的英雄”,隐姓埋名地生活,还要担负着一项又一项艰辛而神秘的工作,什么都不能说,这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与宋庆龄结缘
1936年,李云和徐强从陈为人手里接手了中央文库的保护工作,在他们俩的手里,中央文库历经数次转移,总算是保留了下来,后来被收藏进了中央档案馆,
与此同时,李云还接到了一个任务——担任宋庆龄的联络员,1936年5月,李云接到任务后,乔装打扮之后来到了宋庆龄的府上,
李云后来回忆,见到宋庆龄的第一眼,她就对自己说“哎呀,是个小姑娘啊。”黑旗袍,黑皮鞋,美丽端庄,慈祥和蔼的宋庆龄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接着宋庆龄就安排李云假装做她的秘书,一周来她家3次,再后来,增加到了几乎每天都要去,李云也和宋庆龄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可宋庆龄在当时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政治影响力非凡,一直受到关注,李云作为资深的特工,必然知道这一点,
为了掩人耳目,每次离开宋家,都要在街上绕上了几大圈,每次都能发现身后跟着好几个人,直到确定所有的尾巴都被甩掉之后,李云才敢回到家中,
就这样,李云一边秘密保护中央文库,一边往来宋庆龄家中,直到1938年,日寇侵入上海,宋庆龄被送往了香港,李云则在1939年被调往延安,才短了联系,
解放后,李云一直念念难忘,便特意到了上海再度寻找宋庆龄,在淮海中路1号宋庆龄住地,俩人热泪盈眶,相拥在了一起,
第二年,宋庆龄在香港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迁到上海,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宋庆龄想要李云来帮助她的工作,
李云一开始很高兴,可她转念一想,又不能拒绝组织上给她安排的上海商品检验局的工作,便委婉地谢绝了宋庆龄的邀请,宋庆龄还觉得可惜,
可不到半年,李云就收到了组织上关于调任她到中国福利会工作的决定,这自然是宋庆龄向北京提出的要求,
就这样,李云在中国福利会一直工作,直到1978年才离开担任了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她曾骄傲地说“在中国福利会时候一直没人知道我跟宋庆龄的关系”
后来,到1988年,中央的一位首长到上海视察工作时,见到了李云,俩人在一起谈话,这才知道了这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一直在坚持保守着秘密,
“这么多年辛苦你了,当年的事情幸亏有你们,关于毛岸英的事情,保密期已过,你可以说出来了”
“严守党的秘密,坚定立场,坚决服从党的分配”这3条原则,一直被李云记着,而且一直在严格遵守,从未泄露过任何秘密,从未拒绝过组织安排,
组织上考虑到这批优秀的特工坚守秘密一辈子,为国家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却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这才令他们将事情的原委说出来,
这才有了新闻媒体的报道,这群默默奉献的革命者才迎来了关注,一生隐姓埋名,忍辱负重,到此刻才有了最好的回报,
1989年,徐强去世,曾经在上海活动的党的地下工作者们,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了人世,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记得他们的姓名,
2011年,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了解到了李云的事迹,十分希望前去拜访“当年我父亲和伯父流落街头,是她奋不顾身地找到了他们。”
“如果不是她,我的父亲和伯父也就找不到,更不会有我的存在,我一定要去亲自感谢。”毛新宇激动地说道,同时托人在上海寻找李云的踪迹,
幸运的是,很快便在上海华东医院找到了李云老人,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听闻毛主席的孙子要来看望自己,李云激动地一大早就坐在沙发上等待,
当毛新宇携夫人一同出现的那颗,李云激动里握住了他的双手,这一刻,也许是想到自己坚守一辈子的努力终于显现出了价值,李云老人激动里眼含泪水,
当李云老人将当年的事情娓娓道来的时候,毛新宇数度落泪,“你是我们毛家的大恩人,我真的非常非常地感谢您,一辈子都忘不了您!”
2013年,最后一位当年在上海活动过的地下工作者李云去世,享年98岁,她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默默奉献的意义,
后人也没有忘记她,2020年,一本记载李云的回忆录《往事与情怀》出版,每个人都可以从书中了解到这位女特工的平凡又不平凡的传奇一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