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中期业绩,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435亿,同比下降12.84%,经调整净利润49亿,同比下降60.13%,其中22Q2季度营业收入702亿,同比下降20.07%,主要是手机出货量较同期大幅度下降所致。2022年Q2,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910万台,同比下跌26.2%;智能手机业务营收为423亿元,同比下跌28.5%,小米走量走不动了?
小米之前赚钱靠的就是走量。小米2019-2021年盈利指标归母ROE分别为13.16%、19.86%、14.82%,单看该指标表现还不错,但期间的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5.6%、5.3%、6.7%,可见小米盈利水平不高。根据杜邦分析,比起净利率,小米更多是依赖资产周转率来赚钱,19-21年该指标依次为125.18%、112.44%、120.13%。作为一家主要卖手机及其他硬件的公司,这种水平的周转能力格外突出。
从盈利模式上来说,小米赚的是辛苦钱,其性质更接近卖快消品的商超沃尔码,讲究快进快出。
了解小米的人都知道,小米的立足之本是高性价比,但这种业务模式,限制了小米硬件的利润率。2018年4月25日举办的小米6X发布会上,雷军就曾公开表示:“(小米)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率,永远不会超过 5%”。
而从历史来看,小米的成长之路,靠的就是性价比。
小米刚成立发布手机时,招牌就是极致性价比,这为小米赢得年轻群体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大学生群体。13年以前,大学校园中最常见的是诺基亚和其他大品牌,直到13年出现了转折点,这也给小米现在拥有如此大量的米粉埋下了伏笔。
13年是狂热的一年,那一年小米手机是大学校园圈的“香饽饽”,无数学生为小米疯狂,纷纷抢买小米手机,愣是掀起一股“小米热”。分析一下原因便可知,诺基亚不是智能机,苹果又太贵,那个年代的学生普遍买不起,加上小米的营销确实做的非常好,十分煽动学生情绪,于是性价比高、价格低的百元小米智能机便成为学生群体的最佳选择。
小米在2016年以前走性价比路线,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营销策略。因为那时的小米完全谈不上什么品牌影响力,产品也很难说有什么突出的亮点,雷军当时的影响力也没今天大,在品牌力、产品力,乃至领导人个人魅力都不足以对市场销售形成支撑时,有一套激动人心的营销策略,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无疑是比较聪明且有效的。
但“性价比”的标签也给小米打上了“低端产品”的烙印,这使得现在普通消费者选择高端机时可能完全不会考虑小米手机,雷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必须撕掉这个标签,产品要进军高端市场。
2019年2月17日,雷军在微博上写下一句话:“小米旗舰机,一定要去掉性价比的束缚,专心做最好的产品,不辜负米粉对小米的期待!”2019年9月24日,小米发布一款MIX Alpha环绕屏概念手机,定价高到令人乍舌的19999元,显然,这个产品不是为了销售,而是为了进一步拔高小米的技术形象和品牌形象。2020年小米推出起售价为5299元的高端机小米10 Ultra,2021年陆续又出了11、11Ultra、11Pro等高端机,2022年又跟徕卡合作发布小米12S系列。
小米进军高端机领域,除了想撕掉“性价比”标签,也想去掉大众对小米“技术含量低”的印象,快速转型成为一家科技公司。
2020年在小米创立十周年纪年大会上,雷军称小米当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亿元,还透露2021年小米将招聘5000名开发工程师。2021年初,雷军宣布亲自带队造车,小米汽车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总投资额达100亿美元。小米将以现有1080亿元现金储备、10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以及全球领先的智能生态,全力打造小米汽车。
小米正在从营销型公司转向科技型公司,抛弃曾引以为傲的“性价比”模式,或许雷军在看到华为的成功后,对现在社会的整体价值取向有了新的理解:真正的好产品必定是强大技术支撑的产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