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发布啦 0 0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登节目寻亲,凭借三岁时的记忆,找寻她那位曾是知青的生身母亲

就在众人觉得不可能的时候,节目组竟然联系上了她的舅舅。

令人惊讶的不仅是寻亲的效率,更是亲舅舅的反映。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久远的知青时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十分重视基层劳动和社会实践,鼓励各个城市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子下乡参与生产建设。

全国各大城市的有志青年纷纷积极参与进来,光是上海一处地方就有成千万的人报名,其中就有一位名叫张菊芬的女士。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张菊芬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姑娘,相貌秀丽可爱,个子不高但是心思细腻,勤劳能干。1969年,张菊芬成功拿到了下乡通知书,被分到黑龙江插队参与生产建设。

和同行下乡的人不同的是,张菊芬此刻已经有了身孕。

当时有规定,如果身体情况特殊或者女同志怀有身孕是不能插队生产的。

然而张菊芬出发时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肚子里已经有孩子了,一直到了向黑龙江出发之后,她的身体才逐渐出现迹象。张菊芬这才明白,自己怀孕了!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张菊芬在之前有一个相恋了一段时间的男生,由于年纪小,对男女之事懵懵懂懂。在恋人的甜言蜜语之下,张菊芬和他背着家里人偷尝禁果。

后来,张菊芬和恋人都参加了知青下乡的运动,不得不分开,两人失去了联系,天各一方。

到了黑龙江的知青站点后,张菊芬和其他人一样共同参加生产。由于干活麻利加上性格诚恳实在,张菊芬在队伍中有很好的口碑,村支书还经常表扬她。

然而,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张菊芬的孕肚越来越大。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由于她还没有结婚,身边人不停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好在张菊芬有一个十分亲近的好朋友,也是她的同班同学,名叫王中美。

并且这一对好朋友还分在了一个生产队,这才让张菊芬有了陪伴和依靠。

没多久,王中美被安排和生产队中的一个青年搭档从事生产任务。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两人情投意合又惺惺相惜,最终在村支书的撮合下两人走到了一起。

直到1969年的年底,张菊芬将自己快要生产的事情告诉了王中美,此时的王中美已经结婚一段时间了。

有天晚上,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后,张菊芬找到王中美一五一十地说了自己的难处:“我怀孕了,应该是来这里之前就怀上了。”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我托人看过,到腊月就要生了。我若是生产了,你可不可以帮忙照顾我,我可以给你钱。”

王中美心地善良,她没办法看着自己的好友有难而袖手旁观。思前想后,王中美安慰自己的好友,答应她和自己的丈夫商量一下这件事。

没几天,王中美和她的丈夫一起找到张菊芬讨论这件事,并且同意她在自己家里生产:

“我们在家里给你收拾了一间屋子,到时候你就过来住下。等你坐月子的时候,我也可以照顾你。”

张菊芬见好友答应了,非常感激他们夫妻,连声道谢。此后,王中美就格外照顾张菊芬,干活时会把她的那一份也一起干了。

没几个月,张菊芬的预产期将近,王中美安排张菊芬到家里来待产。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王中美的婆婆知道张菊芬的事情,坚决反对她住进来。“这么一个未婚先孕的女人来家里生孩子,真是晦气。”

本来她只是吵吵嚷嚷埋怨几句,王中美夫妻两个没有太当回事,只是劝老太太几句。

等到生产前的十几天,王中美的婆婆成王中美夫妻两个不在家,突然冲进张菊芬所在的屋子里,把张菊芬从床上拽下来,把她从屋子里直接推到屋外。

当时正是寒冬腊月,黑龙江的冬天寒冷刺骨,张菊芬就这样挺着即将临盆的身子,找到了村支书。

村支书也知道张菊芬的苦,好心给她安排了安心生产的地方。没几天,张菊芬的女儿就出生了。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看着怀中的孩子,张菊芬眼里都是温柔,村支书知道后也前来看望她们母子。

“支书,我想求你帮个忙”张菊芬看着村支书,欲言又止。村支书看她这个样子,连忙问:“怎么了孩子?”

“可以给这个孩子找个好人家吗?我不想她跟着我受苦。”张菊芬说着说着,声音带着哭腔,眼泪说着脸颊缓缓流下来。

村支书想了想,就答应了张菊芬。过了几天,村支书告诉张菊芬,有户人家没有孩子,夫妻两人都是老实善良的人。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这家人天天盼着能有个孩子,家境也可以,你的女儿过去不会吃苦受罪。”张菊芬听了,依依不舍地把女儿交给村支书,转头背过身去无声地哭着,没再看孩子一眼……

困扰多年,终得身世真相

张淑凤是黑龙江一户普通农民人家的孩子,家境算不上富裕。

张淑凤的父母双亲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白天母亲带着她到生产队里干活,晚上休息回到家家里人就抱着她在门口玩耍,张淑凤生得可爱,邻里街坊街坊都很喜欢她。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时光飞逝,张淑凤已经可以自己走路玩耍,写写画画了。有一天,张淑凤正在院子里玩耍,突然听见有人敲门,她赶紧去开门。张淑凤的母亲听到声音之后,也赶紧从屋里走出来。

张淑凤开门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这个女人一看到张淑凤的样子,脸上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表情,眼睛里亮亮的好像有泪花。她的嘴巴张了张,似乎要说什么。

可还不等她开口张淑凤就听到身后传来母亲的声音:“你好女同志,你是哪位?小凤,你先去一边玩吧。”说完,张淑凤就被母亲报到屋子里,转身去和那个女人说话了。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当时小小的张淑凤被抱进屋子里以后,趴在门缝上往院里看。只见那个女人不停地往张淑凤屋子里看,而且母亲没有说几句话就和这个女人吵了起来,还动手讲她推了出去。

那个时候的张淑凤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记得母亲气鼓鼓地回到屋子里,抱着自己一个人气了好久。

而那个女人被赶出去后,又拍了几下门,就再有没有动静了,以后也再没见过这个女人出现过。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后来慢慢的,张淑凤就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也没有问母亲这个女人是谁,为什么母亲这么生气。

一直到张淑凤长大,身材的人总是说她不是亲生的,有些小孩看到她还嘲笑她说她是捡来的孩子。

每次张淑凤都既生气又伤心地跑回家问母亲自己的身世,母亲笑呵呵地说“那些小孩和你一样都是他们爸妈捡来的。”

一开始,张淑凤是相信了,但是八岁那年的一件事让她觉得母亲在隐瞒自己的身世。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当时张淑凤在一边玩,母亲像往常一样和别人聊天。“这是小孩是那个是上海知青的女儿吗?”

张淑凤寻声望去,那个是一个老太太还时不时地自己这边看。张淑凤看到母亲要看向自己,就赶紧低头装着玩耍,但用眼角的余光看着母亲。

不过,张淑凤的母亲看孩子还在玩,像是没有听见,就笑了笑接着和老太太聊其他话题去了。张淑凤这时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不是母亲亲生的,而是一个知青留下来的孩子。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那个时候张淑凤已经上学了,心里面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她没有再去问母亲真相,而是自己在上下学的路上偷偷去村子里的知青点去观察。

她心里大概也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可能不在这个地方了,但或许能找些关于亲生母亲的信息。

不过那时候,张淑凤只是偷偷地在知青点外面观察,并没有进去和里面的知青交谈,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又过了几年,张淑凤已经十几岁了,能帮父亲母亲做做家务,干干活。

那个时候母亲告诉她堂叔家里有一个怀孕的女知青,张淑凤一听来了兴趣,连忙跟母亲打听情况。“正好你堂叔家里也缺个人手照顾她,要不你去帮忙吧。”

母亲看出来张淑凤的小心思,就让她去堂叔家帮忙。得到母亲的许可后,张淑凤就每天到堂叔家帮忙照顾那个怀孕的女知青。

不知道为何,张淑凤觉得照顾这个女知青就像是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有时候她也会想,自己的生母当初也是这样在别人的家里生下自己的吧。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没多久,这个怀孕的女知青就到了生产的时间了,张淑凤记得很清楚,当时她就和堂叔一家人守在门外听着里面的动静。

直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女知青顺利生产,张淑凤看到她的堂叔脸上掩饰不住的笑意。

女知青在堂叔家里休养了几天,已经可以下床行走了。她就把刚出生的孩子抱给了张淑凤,告诉她这个孩子给堂叔收养的,自己要收拾东西回城了。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张淑凤看着怀中的孩子正安安静静地看着自己,心里生出一股念头:“或许我的母亲当初就像这样为了回城,把自己丢下了……”

这次经历让张淑凤对自己生身母亲充满了怨恨,也就不再想着找她了。

1987年的一天,张淑凤放学正走回家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正在喊自己的名字。张淑凤停下来,顺着声音看到了不远处的一个人,看样子是同村的宣大叔。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宣大叔见她停下来,连忙上前跟她说道:“有个你一直再找的人来了,你想去看看她吗?”

听到这话,张淑凤立刻意识到应该是自己之前一直在找的亲生母亲来村里了,特地让人喊自己过去。

张淑凤的脑里又浮现出了当年女知青抛弃孩子的画面,斩钉截铁地跟宣大叔说:“大叔,你告诉那个人,我不愿意见她。当初她就这么走了,怎么不把我丢城里啊!”

说完这句话后,张淑凤头也不回地转身走了。这时候的她完全不知道,她已经错过了最后一次见生母的机会……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千里寻母,漫漫认亲路

一年一年过去了,张淑凤逐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做了母亲之后的她,每每看到自己的孩子,又燃起了对生母的思念。

思来想去,张淑凤终于对抚养自己的母亲开口了。

“我就知道会你肯更不会罢休的,我的确不是你的亲生母亲”养母面对着张淑凤十分坦然地说着。

“当年是村支书把你抱过来的,说是一个女知青生下来的,没办法养就送到我们家里来了。”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随后,张淑凤又找到了当年的村支书和王中美,这才知道自己的生母叫张菊芬。由于她未婚先育,又只身在外不得已才将孩子送出去。

王中美告诉张淑凤,她的生母当初去看过张淑凤,“应该是你三岁的生日,那个时候张菊芬跟我念叨你快过生日了。没几天,她就去了你家,本想着能看看你,但是却被赶了出来。”

张淑凤听到自己的母亲曾经为了看自己受了不少委屈,心中说不上多难受了,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王阿姨,我想去找我妈妈,你能帮我吗?”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王中美看着泪流满面的孩子,心中也是不忍,就告诉了她自己和张菊芬的下乡之前的学校是上海和田中学,其他的信息王中美就不知道了。

于是,带着仅有的两条线索,2004年张淑凤只身前往上海,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

刚到上海的张淑凤先找到闵行区派出所请求帮助,但是由于时间久,信息少闵行区派出所也没能提供帮助。

偌大的上海,第一次来上海的张淑凤举目无亲,根本不知道要从何找起,只好买票坐车回黑龙江去了。

一晃十年过去了,张淑凤一直惦记着自己的生母,总想去找她,哪怕只是见一面也好。可是,茫茫人海,她去哪里找呢?这时一档节目引起了她的注意。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这是是帮助人民群众寻找亲人的节目,讲述人民的故事。接连几期节目的播出,让张淑凤看到了寻找母亲的希望。

张淑凤激动地拨打了节目组的电话,希望他们能帮助自己与母亲相认。

接到电话后的节目组马上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查访。根据张菊芬的学校,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先是前往上海寻找上海和田中学,以学校作为突破口。

幸运的是,这所学校并没有改变。通过学校提供的学生资料,节目组的工作人员找到了1969年的学生资料,其中果然有一个名叫张菊芬的女同学。

没多久,学校就打来电话说有个张菊芬的同班同学,还把联系方式告诉了节目组。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张菊芬我记得,当年我们同一批下乡的知青,后来回城之后还来办参加过两次同学聚会,之后就再没见过她了,有的人说她已经得病去世了。”

这位老人回忆着,“不过有个人当时跟张菊芬是同事,他应该知道张菊芬住哪里。”

一波三折之下,节目组的工作人员终于找到这个知情者,只是出于谨慎考虑,这名知情人并没有告诉他们,而是答应节目组将邀请信带给张菊芬。

在家里等候的张淑凤终于收到了节目组的消息,称已经有张菊芬的下落了,邀请她前去节目现场。

张淑凤喜极而泣,一想到要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她一整夜都没有睡着,脑子里设想了无数次自己和生母相认的情景。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时间一天天过去,张淑凤如约来到现场,主持人告诉她事情的具体经过,以及节目组是托人传信到张菊芬家的,并没有能够亲自到她家里去。

张淑凤跟随着节目的进度向观众缓缓地讲述了自己的身世,随着主持人宣布张菊芬入场的时候,张淑凤紧紧地盯着慢慢打开的大门。只见大门打开后,走到现场来的是一个男人。

来人是张菊芬的弟弟,也就是张淑凤的舅舅。

舅舅告诉张淑凤,当年张菊芬在黑龙江待了没几年就回了上海,并没有提过自己在那里还有一个女儿:“我姐姐回来之后,没多久就和我姐夫结婚了,只有两个儿子。”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经过多方求证,证实了张菊芬的确是怀孕去的,而且张淑凤的样貌特征和性格和张菊芬很是相像。

舅舅才算相信了张淑凤是自己的外甥女,但是紧接着他就带来一个不幸的消息:“我的姐姐在2007年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

听到消息之后的张淑凤愣了一下,瞬间泪如泉涌,连忙提出想要去拜祭母亲。

或许是考虑到故人已逝,舅舅拒绝了她的要求:“姐姐葬在姐夫家,如果你去的话,我姐夫就知道了我姐姐当初还有一个私生女。”

70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3岁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不过,想到自己的外甥女这么多年的辛苦,舅舅向她承诺:“我可以帮你祭拜我姐姐,告诉她她女儿来找她了,你也好好过你自己的生活吧。”

张淑凤点点头,向舅舅道谢,带着自己的思念回到了家。

结语

张菊芬是那一个时代的无数投身建设的人之一,她们母女两个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身不由己的张菊芬背井离乡,到黑龙江参与农业生产,生活所迫不得不和女儿分离。张淑凤曾经有机会见到自己的母亲,可最后还是错过了,错过一次就是一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