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故事 : 台积电的起源和兴起 (一)

发布一下 0 0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前不久台积电在市值上正式超越阿里跟腾讯,成为了中国目前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现在台积电的市值是高达四千多亿美元,去年台积电的利润接近了一百亿美元。可以说这几年这家公司发展是非常好。


行业故事 : 台积电的起源和兴起 (一)

01

台积电的起源


1987年台积电成立. 创始人张忠谋.

张忠谋在宁波出生,父亲是县财政局局长,不过他小的时候因为受到战乱影响,而不断更换生活的地方,后来一家人在香港和重庆待了很长时间。张忠谋在18岁的时候考入美国哈佛大学,赴美读书工作三十多年,他此前跟台湾一点联系都没有。

行业故事 : 台积电的起源和兴起 (一)

1985年,台湾方面希望张忠谋来他们那里发展产业,并且还聘任他为工业技术院的院长,张忠谋以此为契机成立了台积电,开始了代工芯片之旅。自此, 全球首家纯晶圆代工厂正式成立.


02

三星与台积电


1989年12月,三星掌门人李建熙赴台考察,秘密约了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吃早餐,目的只有一个:挖走这个已经58岁的老将。

李建熙(1942年1月9日-2020年10月25日 ,李健熙1942年出生于韩国大邱市,曾赴日本、美国留学。1987年,李健熙继承父业,成为三星集团第二任会长。

2008年他因涉嫌非法转让经营权和逃税而被首尔高等法院判刑,2009年他获得李明博总统特赦,重返三星。他不但是企业家,而且还是一个被誉为韩国“经济总统”的人物,但人们对他的评价至今仍然毁誉不一。

2020年10月25日,韩国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去世,终年78岁。

彼时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去世,三子李健熙接位执掌三星,甫一上台后便喊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大举进军电子和半导体。

行业故事 : 台积电的起源和兴起 (一)


张忠谋一口回绝了三星的邀请, 此后两家企业分别崛起于半导体行业, 也互为对手,顶峰时双方红着眼砸钱,一度买下了世界40%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这既是两家公司的商业战争,也是两个地区产业升级的无奈之选。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里,台积电最大的对手都是三星,而不是中芯国际。

03

美国与台积电结缘


台积电虽然是台湾企业,但张忠谋为它注入了“美国魂”:老东家德州仪器的管理经验、IBM授权的技术、以及大批美国回流的人才。

当年入职德州仪器,可以说是张忠谋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也为他后来在芯片代工领域取得成功埋下了伏笔.一方面张忠谋在德州仪器积累了很多专业知识, 了解了行业的背景, 另一方面也结识了很多圈内好友,积累了广泛的人脉.

比如台积电首任首任技术执行官胡正明是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其得意门生梁孟松也从AMD跳槽台积电;研发队长蒋尚义曾在美国德州仪器、惠普工作;后接任张忠谋出任CEO的蔡力行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技术核心人物余振华则是美国乔治亚工学院博士。


台积电从美国拿到的不仅有人才,还有订单。


半导体产业起源于美国,随后便开始向日本转移。结果,日本半导体公司修炼出超强战斗力,在存储芯片领域,靠着精细管理、成本优势,将美国企业打得落花流水。1980年代末,世界十大半导体公司中有6家是日本企业。


打不过只能换赛道,于是美国从存储芯片撤退,开始发力CPU等逻辑芯片。不同于存储芯片强一体化的要求,逻辑芯片可以将设计、生产环节分工,这就为台积电带来了机会。


1988年,英特尔送来第一笔大单,并对200多道工艺进行了指导.

英特尔的合作订单如同活招牌一般,迅速带动了台积电的发展。

由于不用再承担独立建设晶圆厂的巨额成本,大量初创芯片设计公司得以轻装上阵、快速发展,美国芯片公司重新占领全球芯片产业制高点,如今巨头的高通、英伟达、Marvell等都是得益于此。

台积电的存在, 使用专业的技术承担起半导体企业的风险, 让客户安心做芯片设计, 制造的事情交给台积电.

行业故事 : 台积电的起源和兴起 (一)

台积电

03

台积电铜制程逆袭、光刻机突破


起初台积电技术都来自于IBM授权,自主能力差,一直在等待翻身的机会。终于,机遇来了,而且是两次:铜制程逆袭、光刻机突破。


台积电铜制程逆袭终结了IBM的技术霸权2003年,IBM希望把新开发的铜制程工艺卖给台积电,但张忠谋认为IBM技术不成熟,不如自己干。率队研发的是蒋尚义,充分发挥在德州仪器学到的工艺管理经验:为防止材料污染,研发人员连行走都要求严格按照地板上画好的路线。


一年多后,台积电铜制程率先突破,发挥核心作用的是6个人:余振华、梁孟松、孙元成、蒋尚义、杨光磊、林本坚。而IBM的技术却仍未走出实验室。IBM的代工技术霸权被终结了,十年后,IBM又倒贴15亿美元,将代工业务转给了格芯,彻底退出了这个领域。

行业故事 : 台积电的起源和兴起 (一)

孙元成、蒋尚义、杨光磊、林本坚合影

而光刻机突破,则不仅为台积电带来了技术超越,也培养了坚实的设备盟友:2004年,台积电打算另辟蹊径,研发湿法光刻技术,而技术发起人林本坚也来自于IBM。

这项技术和当时的干法方案背道而驰,方案也遭到了当时“光刻机霸主”日本佳能和尼康的抵制,只有荷兰小厂阿斯麦尔(ASML)愿意尝试。最终,台积电完成了技术突破.


阿斯麦尔也迅速崛起,击垮日本霸主成为行业巨头,和台积电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这两次弯道超车令台积电的代工工艺,一骑绝尘。2004年,台积电拿下了全球一半的芯片代工订单,位列半导体行业规模前十。排名第二的则是韩国三星,它在存储芯片领域和日本死磕获胜,拿下全球30%份额,而曾经辉煌的日本半导体,仅剩三家企业位列全球前十。

04

三星等来的机遇


李健熙是三星半导体的总设计师。在1974年他就提出了规划,并先后50多次前往美国引进技术。三星半导体也亏光了3亿美金本金,毫无收获。


1987年,三星半导体等来了机遇。当年,日本东芝私下出售设备给苏联的秘密被美国发现,被日本半导体压着打的美国,立刻借着机会挥舞起了制裁大棒。不但对日本存储芯片征收100%关税,还启动了让不少贸易国闻风丧胆的“301”调查。


眼瞅着日本半导体被美国按倒在地,三星喜大普奔,立刻冲了过去,踩上一脚。用三倍工资挖空了东芝工程师,快速提升技术.并积极开始实施击垮台积电的计划.


而台积电要想除去后患,决胜点不在千里附近的首尔,而在远隔万里重洋的美国西岸,那里有能支撑任何一个代工厂走向世界顶峰的超级客户:苹果。


05

台积电联手苹果和三星正面硬钢

2010年,张忠谋在家里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苹果的COO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双方喝着红酒探讨着建厂生产的方案,一席长谈后,达成了合作意向:


苹果同意将整代芯片订单交给台积电,前提是台积电准备90亿美元建厂资金和6000个工人以确保产能。


张忠谋在2011年底派出了顶尖的“one team”战队。


这只战队由百余位跨部门的研发工程师组成,他们从台北、新竹等地,悄悄飞往美国、驻扎到了位于库比蒂诺的苹果总部。库比蒂诺和新竹市正巧是姐妹城市,而且距离三星和苹果打官司的法院不足10英里。这些工程师都签下了严格的保密协议,而他们的秘密任务就是和苹果一起研发,绕开三星、制造A8芯片。


为打消苹果的担忧,台积电先参与设计了A6芯片,彰显实力。随后还把自己的工艺专利,毫无保留地交给苹果做验证。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台积电专门开发了两个A8版本让苹果挑选,不绕过三星专利墙誓不罢休。与此同时,台积电也化身基建狂魔,疯狂扩产。位于新竹的第十二厂、台中的第十五厂、台南的第十四厂,都在以接近平时三倍的速度扩建。台湾省西海岸线上空,一架架飞机忙碌地运送着来自欧美日的芯片加工设备。

行业故事 : 台积电的起源和兴起 (一)

2011年到2013年期间,超大规模的12寸晶圆厂全球一共只增加了3座,而台积电一家就新建一座,扩建两座。2013年,台积电一半收入用来扩张产线,可以说,张忠谋已经把自己的筹码全部押了上去。此时的三星,虽然不知道苹果和台积电的小秘密,但扩建的动作却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三星心生一计。


三星竟然主动联系台积电,希望台积电来代工自己的4G芯片。给订单为虚,探一探台积电工艺、产能状况为实。而这摆明的黄鼠狼给鸡拜年,张忠谋自是心知肚明。他要求三星下单给台湾设计公司,再由设计公司和台积电合作,切断了三星直接接触的念想。三星也只好摆手作罢。


2014年,苹果终于公布了A8芯片的代工名单:台积电独中花魁。台积电的股价大幅飙升,员工们如释重负,“如果不是荣誉感,期待打敗三星,谁愿意牺牲长期时间跟家人分隔两地?”而台湾媒体更是兴奋地播报着号外:“一只手机救台湾”、 “张忠谋揭竿灭三星”。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