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飞贼”逃到楼顶,当众人以为他要跳楼自尽时,却被眼前的一幕惊讶了:只见他踩着两根电缆线,交替着双脚很快逃到对面楼顶上。借着路灯的光芒,一个杂役忽然喊道:“这是个洋鬼子!”
01
“洋飞贼”现身上海滩
冬天的一个雨夜,一辆雪佛兰轿车驶入上海虹口公园甜爱路中段一座红瓦粉墙的别墅前。
车里坐着一对外国男女——德国商人斯蒂芬·海姆和他的妻子德拉。
斯蒂芬·海姆是西药商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冒着被捕坐牢的风险,以便宜的价格把西药供应给我新四军和解放区。斯蒂芬·海姆后来一直在上海做生意,负责从国外进口西药,为上海一些大医院解决燃眉之急。
当德拉掏出钥匙准备进门时,忽然发现别墅窗口闪现出一道微弱的光芒。她立即退到车旁告诉丈夫。
斯蒂芬·海姆快速走到别墅前,他刚把钥匙插进锁孔,却见门一下开了,一道耀眼的手电光芒直射他的眼睛,与此同时,一道黑影从室内冲出,斯蒂芬·海姆立即大喊一声“小偷”,本想一下抓住他,却被小偷挣脱,以快速的脚步奔向木栅栏。当德拉掏出手枪吓唬他时,却见小偷纵身一跳蹦起一人多高,单足在一根木栅栏上垫了一下,一跃而下,随即踩着满是泥浆水的马路朝街巷里跑去。斯蒂芬不由疑惑地道:“他是跳高运动员?”
眼看步行追不上盗贼,斯蒂芬·海姆和德拉开车去追。然而,盗贼消失在一道街巷的尽头。
当斯蒂芬·海姆快速走到墙下,不由被眼前的一幕惊讶了,只见一米五高的墙壁上有一个脚印,在往上看是两米五六高的墙头:小偷竟然不借助任何外力,轻松翻越了这么高的墙壁!
追上小偷无望,夫妻俩只得返回家中。
清点后发现:小偷一共盗去人民币1082元,美元860元。在当时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款子了!
斯蒂芬·海姆赶紧报案。
这天,是1949年的12月21日。
上海市公安局提篮桥分局接到报案后,立即派出刑侦队副队长章维彪前去勘查。勘查发现,盗贼是用万能钥匙打开房门后进入室内的。保险箱也是用万能钥匙打开的,保险箱内存放着斯蒂芬·海姆的合同文书等物品,盗贼只是翻弄了一下,由此可见,盗贼纯粹是为了盗窃钱财。
别墅的大门和保险箱上,凡是盗贼接触过的地方都被擦拭过,甚至连最后开门逃窜时都是用抹布垫着拉开大门,室内的地板也被擦拭过,盗贼不但抹去脚印的痕迹,还用窗帘把自己的皮鞋擦干净了。
章维彪综合勘查的情况判断:盗贼很可能是个老手,他不但具有开启保险箱的技能,还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更有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章维彪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好对付的角色!
当章维彪走到斯蒂芬·海姆的汽车前勘查时,忽然发现方向盘上搭着一副浅绿色的绒布手套。
他随口问道:“这是谁的手套?”
斯蒂芬·海姆说:“是我的。”
“你与小偷接触时就是戴的这副手套?”
“是的。”
章维彪拿过手套,他让斯蒂芬·海姆打开汽车的大灯光,又拿过高倍放大镜,仔细查看手套。在一只手套的食指边缘处,呈现出一根嵌住的汗毛。章维彪如获至宝,他立即叫侦查员拿来镊子,小心翼翼地把那根汗毛提取出来,用白纸包裹好。这是在现场勘查到的唯一线索。
勘查结束时已经是12月22日的凌晨3时,侦查员们每人吃了一点饼干,立即举行案情分析会。
从那根汗毛的化验结果来看,盗贼是一个具有西方血统的外国人,或者混血儿。他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显然受过特种训练。而从他持有万能钥匙和具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来看,这是个老手!
章维彪分析盗贼可能有两个来源:
第一,这个外国贼可能在其他国家做过同样的案件,现在转移到我国的大都市上海来作案!
第二,寓居在上海的外国人。以前在本国劣迹斑斑,来到上海后未作案,此番是穷困潦倒而作案!
但不管哪种情况,从他对甜爱路上的外国人寓所作为目标可以看出,他对上海并不陌生,很难想象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能凭空去甜爱路那样一个角落作案。上海繁华的地方很多,富人也很多。因此可以判断,盗贼是个对上海很熟悉的人,尤其对甜爱路各方面的情况很熟悉。
侦查员们初步判断第二种可能更大!
章维彪决定:
首先对居住在本区的外国人展开调查。
章维彪去户籍科调查得知:居住在本区的外侨有8000多人,分别来自苏联、英国、法国、德国、波兰、保加利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排查起来并不容易。提篮桥公安分局成立“12.21盗窃案”侦查小组。由章维彪担任组长,专门缉捕那个具有特强攀登能力的外国贼!
然而,正当章维彪全力侦查“12.21盗窃案”时,四天后,位于徐家汇的天主教堂又发生盗窃案。
盗贼在众目睽睽下,从楼顶上踩着两根电缆线逃离了现场……
02
身怀“轻身术”的“飞贼”
这天晚上,徐家汇天主教堂正在举行唱诗比赛。神父李约瑟忽然觉得肚子疼,便捂着肚子到卧室里取药。他忽然听到隔壁传来一阵轻微的“咯咯”声,便把朵贴在墙壁上仔细倾听,终于恍然大悟这是小偷!隔壁的房间是张神父的,他房间里有个保险箱,里面存放着教堂的捐金!
此时李约瑟还算冷静,他知道自己对付不了盗贼,便悄悄走下楼去,直奔厨房招呼那几个厨师和杂役:“快到后面楼上捉贼!”
厨师和杂役们一听,立即拿着菜刀棍棒朝后楼跑去。
李约瑟随即报警。
五六分钟后,徐汇分局的警察赶到现场,就在警察跳下警车时,盗贼已经从张神父的房间逃了出来。
原来,盗贼进入张神父房间后,立即用万能钥匙开保险柜的锁,谁想保险柜具有双保险功能,盗贼鼓捣了好一阵也没打开。李约瑟来到卧室外面时盗贼完全不知道。那些厨师和杂役上楼时,李约瑟嘱咐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只要守好房门等待警察就行,谁想其中一个杂役患了感冒,突然打了一个喷嚏,这下惊动了盗贼。
此时保险柜仍然没有打开,盗贼只得放弃这次偷盗,他清除痕迹后走到窗前,用手帕垫着打开窗户,这不由让他愣住了:房间位于三楼,距离地面十四五米,底下是坚硬的水泥地面,如果直接跳下去的话,后果难以想象。
马路上传来警报声,房门外又有厨师和杂役们把守,盗贼只能从窗户逃走。窗外有两根不太粗的电缆线,另一头连接在12米外的一座楼上。就在警察撞开门的同时,盗贼忽然伸出脚踩在电缆线上。
众人以为他要跳楼自杀,却被随后发生的一幕惊讶了,就见他分开双脚踩在电缆线上,交替着双腿快速朝对面楼走去,眨眼功夫就到了对面屋顶上,电缆线没有断,只是轻轻地晃动着。
盗贼不无得意地回身朝楼下望去,甚至嚣张地朝众人挥了挥手。此时一阵风吹来,忽然把他头上那顶宽檐软风帽吹落。众人借着路灯的光芒,就见对方有一头金黄的头发,是一个鹰钩鼻子的外国人!
一个杂役忽然喊道:“这是个洋鬼子!”
“洋飞贼”从对面屋顶上逃走了!
警察勘查现场发现,盗贼没有留下指纹和脚印,这与“12.21盗窃案”现场是一样的。唯一留下的物证是那顶帽子。徐汇分局分析案情后认为,这次盗窃案与提篮桥发生的盗窃案情况一致,因此在与提篮桥公安分局联系后,把两个案件并案侦查。上海市刑侦处副处长马瑞三担任组长。
作为一个老侦查人员,章维彪在看到那顶帽子后感到似曾相识。从前,上海英租界有一种叫做“包打听”的巡捕房人员,经常戴这种帽子。“包打听”们为了避免拿错帽子,都会在帽子上写上名字。这让章维彪一下来了兴趣,经过检查,果然在帽子的檐口里面发现三个小字:
拉吉波!
马瑞三疑惑地问:“拉吉波是谁?”
章维彪道:“不认识,看名字像是印度人。”
马瑞三说:“这容易,拉吉波是什么人,去新城分局调查一下就知道了。”
很快调查结果出来:
拉吉波的全名叫特里夫卡·拉吉波。1915年6月出生于印度达邦加市,是个混血儿。他从小练习印度瑜伽术,练就了一身好“轻身术”,就像民间常说的那样,会“飞檐走壁”。1935年,拉吉波在他的印度老乡拉尔达的介绍下,来到上海英租界当了一名捕探。抗日战争胜利后拉吉波离开上海。他在上海当了10年“包打听”。专案组根据章维彪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认为“洋飞贼”就是拉吉波!
03
“洋飞贼”再次作案,3次抓捕都被他逃脱
当章维彪查阅关于拉吉波的档案时,此时的拉吉波已经又犯下一件案子。他登上停靠在黄浦江上的英国货运船“女皇钻石号”,盗走了轮船大副威林顿的一台相机。在威林顿看来,这架相机可不一般,上面有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签名,还镶嵌有名贵的南非钻石,价值不可限量。
当天下午4点左右,威林顿收到一封挂号急件信,正是盗贼写来的:
尊敬的威林顿先生:
您好。
非常遗憾,我在未经您同意的情况下取走了被阁下吹得那么神乎其神的照相机,特此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我仔细查看了阁下这架照相机,对于丘吉尔的签名和上面镶嵌的钻石有些怀疑,为了证实这个问题,特向阁下提出建议:阁下今天上午在餐厅里的一番话如果是真实的,则无疑必须取回相机,故请您交出600美金和并加上您所佩戴的那块金表。我在收到钱物的同时,会把照相机原件奉还……
拉吉波用了一个化名“罗伯特·威廉”,他要求威林顿在24小时内把钱物送到指定的地点。
威林顿向上海公安局报案。马瑞三和章维彪正为失去线索而苦恼,此时听到“洋飞贼”又盗窃了英国人的相机,立即到码头上去调查。在看到拉吉波给威林顿的信后,章维彪当即决定来个将计就计,他让威林顿按照拉吉波的要求将回信送往指定的地点,待拉吉波取信时将其抓获!
然而,从次日上午9时一直到下午,信件已经寄到四川路桥邮电局,但拉吉波一直没有出现。当马瑞三和章维彪穿着便衣决定去看看时,一个侦查员忽然急匆匆地赶来,说拉吉波已经把信取走并逃窜了。
原来,狡猾的拉吉波早就预料到警察可能在对他实施诱捕,因此他取信时格外谨慎。他用一包香烟的代价雇佣了一个十七八岁的路人,让他代替自己去邮局取信,当那个小青年取完信大摇大摆走出邮局时,便衣警察立即紧紧盯着他,一个意外突然出现,当小青年经过一个路口时,立即从巷道里冲出一辆摩托车,拉吉波飞快地将小青年手里的信抢走,加大油门逃走了。便衣警察没有交通工具,马路上也没有出租车经过,在急切之间没法赶上盗贼,这让诱捕方案失效了!
对于拉吉波的狡猾,专案组虽然有所预料,但情况不断变化,专案组举行的案情分析会整整进行了6个小时,最后终于又想出一个方案:
拉吉波在收到威林顿的回信后,肯定还会再次写信给威林顿,这样的信件一是挂号信,二是急件,都必须去邮电局寄,因此可以派人到市内各个邮电局蹲守,一旦发现有人向“女皇钻石号”货轮上寄信,都秘密跟踪,摸清情况。
“守株待兔”进行了三天,拉吉波一直没有出现。第三天晚上,“女皇钻石号”忽然打来电话,告知威林顿已经收到拉吉波送来的信。章维彪立即向码头上赶去。原来,拉吉波并没有通过邮局寄信,而是雇佣了一个中年妇女把信送到货轮上。拉吉波的狡猾可见一斑,这让第二次抓捕又失效了。
信件已经被威林顿拆开,里面只有一句话:明晚7点到静安寺“蓝玫瑰咖啡馆”赎回照相机,过时不候!
章维彪决定再次来个将计就计,回到市局后他和马瑞三立即做了布置,在“蓝玫瑰咖啡馆”附近设置了三道卡子。那天晚上7点,威林顿准时赴约,但他一直等到9点拉吉波也没有出现。
事后得知,拉吉波在那天傍晚6点乘坐一辆出租车来到“蓝玫瑰咖啡馆”门前转悠过,他没有下车,因此进入岗位的便衣警察没有发现他。但拉吉波却发现情况可疑,放弃了这次约见!
三次抓捕都没有成功!
04
领事馆失窃案惊动周总理
在盗走威林顿的相机后,拉吉波又销声匿迹了。专案组认为他可能已经逃窜出上海。
然而在1950年的1月12日,路透社发布了一个消息:英国原驻上海领事馆发生了盗窃案,一只手提保险箱不翼而飞!西方媒体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肆意猜测保险箱内可能藏有机密文件,英国《伦敦时报》刊登了《奇怪的窃贼》一文,大肆渲染。外媒的消息很快引起周总理的重视,他特意让秘书给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打来电话,询问领事馆被盗案的有关情况。
原来,领事馆盗窃案发生在1月11日凌晨2点,当时有一位叫王佳丽的女人深夜回家,意外看到对面领事馆围墙上站着一个人影,她差点叫出声来,随后,就见那人跳下了领事馆围墙。王佳丽立即叫醒丈夫报了案。公安局接到报案后,立即派出12名警察来到领事馆附近。
说来也巧,“飞贼”正好出现在领事馆的围墙上,离他最近的一名警察立即叫起来,然而,“飞贼”在围墙上快速奔跑着,随即跳下围墙,当3名警察朝他扑去时,“飞贼”施展他的“轻身术”和攀爬奔跑能力,一窜一跳地逃出了包围圈,飞快地钻进一条巷道消失了。
那天凌晨4点,章维彪再次带领侦查员前来勘查。与前几次案件一样,盗贼还是抹去作案的痕迹,章维彪仔细勘查后,终于发现抽屉斗上有一枚没有完全抹去的指纹,经过与“女皇钻石号”上餐厅里拉吉波使用过的水杯指纹相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两者完全一致!
罗瑞卿在听了汇报后指示道:
“现在,受西方舆论影响,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上海这起盗窃案。我们必须尽快侦破此案,将真相向全世界公布。今天是1月15日,公安部限期5天侦破此案,缉获拉吉波,追回保险箱!”
05
“洋飞贼”落网
“洋飞贼”拉吉波在上海连续作案,我公安干警多次抓捕都没有成功。侦查线索多次得而复失,拉吉波以前当过“包打听”,熟悉上海的环境,又有反侦查意识,警方采取的行动很可能已经被他觉察。自从盗窃领事馆后拉吉波又销声匿迹,究竟他已经逃窜出上海,或者仍旧藏在上海,专案组经过分析后认为:
拉吉波要想离开上海有3种方式,一是坐火车,二是坐轮船,三是坐飞机。这三条路都已经被我公安干警卡住,由于车站禁止外国人上车,因此他不可能乘坐公共汽车离开!
专案组判断:
拉吉波肯定还藏在上海,有一个落脚地点。这个地点不可能是饭店或旅馆,因为他作案都是在凌晨,老是深更半夜出去会让人怀疑,他不会那么大意!
章维彪深入分析后认为:
拉吉波在徐家汇天主教堂盗窃时被风吹落一顶帽子,是他当年在上海当“包打听”时戴的帽子。这说明他当“包打听”用的服装并没有带走,而是还存放在上海某个地方,因此好几年后他来到上海,还能拿出来使用。那么,这个衣服的寄存处,很可能就是他在上海的落脚点!
当章维彪的话说完,会议室里顿时发出一阵赞叹声,大家都同意他这个推断。
马瑞三道:“这样往下推测就容易了,拉吉波会把东西寄存在何处?我猜八九不离十,会存放在他当年要好的同事那里!”
章维彪说:“我也是这样想的。”
会议决定,从拉吉波从前当“包打听”的同事入手,调查拉吉波在上海的落脚点!
调查进行地很顺利,经过一天一夜后,初步摸清了拉吉波在上海的3个要好“同事”:
童尧祥、施晓方、耿清湘。
当章维彪询问耿清湘是否认识拉吉波时,耿清湘说认识,又问他最近是否与拉吉波接触时,耿清湘摇头否认。但章维彪早就从门卫处得知,曾经有一个外国人坐着出租车来找过耿清湘,耿清湘只得说出了实情:“我不知道拉吉波犯了案,只知道他是外国人,怕惹麻烦。”
原来,拉吉波自从来上海后就找到耿清湘,谎称自己在国外一家机械厂工作,到上海是考察商品和物色人才。他让耿清湘给他找个地方住。耿清湘不知道拉吉波说谎,介绍他去闸北区中兴路一位朋友家住下,朋友是天津人,平常不在这里居住,只是把钥匙留给耿清湘代管。拉吉波请耿清湘吃过三次饭。最后一次他打来一个电话,要求耿清湘帮他购买螺丝刀、锤子、钢锯、钻头等物品,理由是外国人不方便购买这些东西。耿清湘答应了,只是还没有去购买。
章维彪判断:拉吉波购买这些工具是为了给保险箱“开膛破肚”,他当即决定去中兴路缉拿拉吉波!
马瑞三在拉吉波住处的周围都做好布置,一旦发现拉吉波逃窜,必要时可以开枪,不过只能打下肢。
一切准备停当后,章维彪让耿清湘前去敲门,拉吉波一听是耿清湘,根本就没有怀疑,毫无戒心地打开了房门,说时迟那时快,三名刑警一跃而上,拉吉波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扑倒,戴上了手铐!
经过搜查,找到了领事馆失窃的保险箱和威林顿丢失的那架照相机。另外还有一个皮箱,里面放着拉吉波当“包打听”时的服装!
“洋飞贼”被押往看守所。
当我公安人员询问他偷盗的领事馆保险箱里是什么贵重物品时,拉吉波垂头丧气地道:“我也不知道,因为我至今没有打开它!”
公安干警通知英国领事馆前来认领保险箱并确认里面是否短缺了什么财物。很快一个秘书前来,却拿不出保险箱的钥匙,因为他们根本不清楚这个保险箱是属于领事馆的公共财产还是属于个人的。最后章维彪决定砸开,出人意料的是,里面并没有什么贵重物品,只有一大摞信件,收信人是“罗伯特·福特”,原来这是英国贝塔特郡一个女医生给他写的情书!
根本不是什么机密文件!
西方媒体的造谣彻底失败!
至此,“洋飞贼”系列盗窃案真相大白!
结语
1950年4月,“洋飞贼”拉吉波被我公安机关判刑8年,监押于上海提篮桥监狱。
拉吉波曾经在上海当过10年“包打听”,熟悉上海的地理环境,又有反侦查意识,因此多次逃脱。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犯罪分子再狡猾也逃不出我公安干警的手掌心,不管你是哪国人,只要在我国触犯了法律,就会受到严厉打击,“洋飞贼”最终落网大快人心!
1956年6月2日,拉吉波被获准提前释放,遣返回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