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抱团行情结束了?
这个规律是我在年初下跌的时候,写给自己的投资笔记。我等到现在才敢发,是因为市场逐步验证了我总结的规律。
我得先说一下:我比较擅长判断基金,不擅长判断市场,仅供参考。
一、核心资产牛
众所周知,2019-2020是质量风格牛市,核心资产一直涨到了2021年春节,基本上一路都没什么回调。
下图是2019-2020,茅指数(红线)对比沪深300(黑线)
2021年春节后,跌的最凶的也是核心资产(见下图),当时一个多月茅指数就跌了23.8%,当时很多人都说,抱团终于瓦解了。
所以这是规律①:前期涨的凶的,下跌也会跌的更多。这应该不算规律了,算常识了,可能是因为涨多了出现泡沫,或者说积累了太多盈利资金。
经历快速下跌后,一般都会有一个反弹,我发现了规律②:首次反弹的先锋,往往还是前期的热门板块。大家继续看上图,茅指数很快又反弹回来了,到2021年6月30日上半年结束,茅指数几乎收复失地,比沪深300跌的还少些。
当时很热门的质量风格基金经理,焦巍2021Q1是全市场回撤最大的人,2021Q2成为反弹先锋,迅速收复失地。我至今还记得他在2021年二季报中引用的典故,略有隐晦又很霸气:
从一季度到二季度,本基金重仓的一批公司被冠以了核心资产的概念,并经历了大幅下跌和访谈。市场对这批公司的态度,使我不禁想起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出后七天内,一家报纸的题目变换:
“第一天,科西嘉怪物在儒安港登陆;第二天,吃人魔鬼向格拉斯前进;第三天,篡位者进入格勒诺布尔;第四天,波拿巴占领里昂;第五天,拿破仑接近枫丹白露宫;第六天,皇帝抵达巴黎”。
两个季度内,我们大多数投资的对象并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只是市场的认知和投资人的主观心态调整更多。
为什么抱团瓦解了,又能反弹回来呢?我揣测心理,可能因为之前很多人看到这个板块有赚钱效应,但一直没有机会买入。现在终于回调了,可以上车了。而那些原先看好且持有的人,也会有路径依赖,不愿意卖出,所以就形成了这种结果。
但是反弹毕竟是反弹,后续还有下跌。人心已经散了,一些投资逻辑也被证伪了。部分出逃的资金,不愿意再去买原先那些性价比不好的股票了,他们更愿意重新寻找更好的机会。
所以质量风格从7月份又开始一直阴跌,直到现在,一直跑输大盘,后续的行情,聚焦在了新能源和小盘股上。
下图是2021-7-1至今的茅指数、国证2000(蓝线)、中证新能(绿线)对比沪深300
所以我重点要说的规律③:一轮行情中最强势的板块,下跌和反弹后,就会结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有行情了,市场会在新的方向寻找机会。
二、2015年牛市
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2015年牛市,当时表现好的是计算机、电子、传媒等。
我就只截一张图了,下图是中证传媒(红色)和中证TMT(蓝色)对比沪深300(黑色)
2015-6-12牛市结束后,毫无疑问传媒和TMT跌的更多,第一波反弹,也是传媒和TMT反弹更猛,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市场特别火热,第二波反弹,还是传媒和TMT反弹更猛。
但依旧改变不了大势已去,后来的剧情大家都知道,TMT一直跌到了2018年,传媒跌到了现在...
三、本轮行情
本轮行情,我之前就有预感会是相同的路数,没想到现在果然是一样,所以我才来发文:
2021年涨得最好的是新能源,然后2022年年初跌的最凶的也是新能源,截至4-26的市场低点,新能源跌了接近40%,对应了前面说的规律①。
5-6月份,市场连续反弹,新能源是这轮反弹的最靓的崽,几乎快要收复之前的失地了,对应了前面说的规律②。
7月份以来,市场又连续回调,新能源又领跌。有没有可能对应规律③呢?
最近,据东吴证券陈李,当前,目前偏股型公募基金对新能源的配置比例达到了惊人的40%,这是A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点。
新能源的抱团是不是也结束了呢?
大家觉得这个规律有道理吗?
现在市场又跌回来了,下一波热点会是什么呢?
是小盘吗?还是价值风格?
新能源的市场空间还有很大,后续还会上涨吗?
欢迎大家留言探讨,若有不对,恳请指出。
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研究分析,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
关联阅读:如何看待景气度投资方法?基金经理激烈辩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