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出品方/作者:民生证券,马天诣,邓永康)
1 行业重点边际变化
1.1 光纤光缆:供需紧平衡,出海成为未来主逻辑
1.1.1 边际变化一:移动带状光缆集采量大幅提升
中国移动非骨架式带状光缆产品集采正式拉开 22-23 年运营商光缆集采大幕,招标规模创近年新高。2022 年 8 月,中国移动发布 2022 年至 2023 年非骨架式带状光缆产品集采公告,预估采购规模达 986.33 万芯公里。20 年至今移动开展3 次非骨架式带状光缆集采,20 年集采规模为 589.68 万芯公里,21 年集采规模为780.1 万芯公里,22年预估集采数较21年增长26.43%,较20年增长67.27%。
复盘近期光纤光缆市场,我们发现行业低谷已过,新一轮景气周期已然开启:四大运营商近期集采量价齐升充分提振市场信心:
1)中国移动:2021 年 10 月,中国移动普缆集采规模约 1.432 亿芯公里,招标均价约 64.9 元/芯公里,规模较20 年增长 20.14%,价格较 20 年 40.9 元/芯公里涨幅超 50%。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光纤光缆需求方,集采结果被视为行业风向标,此次集采量价齐升也成为行业触底回升、景气反转的标志。
2)中国电信:2022 年 1 月公布的中国电信 2021室外光缆集采中,均价约为 83.2 元/芯公里,相较于 20 年室外光缆集采均价 33.6元/芯公里,增幅近 147.7%。
3)中国联通:2022 年 5 月联通本地网光缆集采约144 万皮长公里,12 家中标厂商报价在 23.91 亿元-27.48 亿元之间。
4)中国广电:2022 年 6 月,广电采购普缆折约 846.70 万芯公里,各标包均价大多位于67.6-83.8 元/芯公里区间。散纤市场全球价格持续恢复:据 CRU 数据显示,22 年7 月欧洲散纤市场已达到 6.30 美元/芯公里,相比 20 年低点 2.90 美元/芯公里上涨 117%,同时据光电通信统计,国内 G.652D 光纤 7 月均价约为 34-36 元/芯公里,8 月均价约在 35-36 元/芯公里,光纤价格已上升到平稳期,未来仍有望小幅增长。
1.1.2 边际变化二:海外龙头加速扩产,海关出口同比高增
海外多重催化助力光纤光缆迎来景气周期。最近两个月,多国发布相关政策加速推动 FTTx 发展,例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建议将最低宽带速度的国家标准提高到 100Mbps(下行)和 20Mbps(上行);伊朗信息和通信技术部长表示政府将大力推进光纤技术发展,到 2026 年将向大约 2000 万伊朗家庭和企业提供光纤覆盖。根据 CRU 数据,2021 年海外光纤光缆需求自 2014 年以来首次超过国内,根据全球光纤光缆进程从日韩/中国向欧美等地转移的趋势,我们预测欧美非等其他地区光纤光缆发展将接力亚太,“复刻”中国光纤光缆需求变化趋势。
面对海外旺盛需求,国内外厂商纷纷扩产布局提前卡位市场。康宁:从 2020年以来,康宁加深和 AT&T 的合作关系,先后投入 5 亿美元用来扩大光纤光缆的生产。21 年投资 1.5 亿美元在北卡建设新光缆厂;22 年 8 月在亚利桑那州大凤凰城地区扩建新光缆厂,预计 2024 年启动投入运营;22 年 9 月在波兰姆什乔努夫新光纤厂开业,代表了康宁自 2020 年以来在光纤光缆制造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
普睿司曼:致力于支持北美高速宽带接入需求的增长,21 年投资 8500 万美元升级北美光纤光缆工厂的设备和技术,以扩张其北美工厂的光纤光缆产能。古河电气:22 年 8 月与诺基亚签署战略联盟协议,把诺基亚的光网络设备纳入其 Laserway无源光局域网解决方案,以加快光纤局域网在拉丁美洲市场的部署。长飞光纤:持续完善海外本地化产能布局,2022 年上半年,公司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光缆厂已完成产能扩充,位于波兰的光缆厂已完成第一批订单交付,2021 年收购的长飞宝利龙光缆产线的建设按进度进行。
亨通光电:海外产业布局不断完善,22 年上半年埃及亨通已实现投产,目前公司累计海外产业基地 11 个。不难看出,龙头光缆厂商近年来的全球布局多位于欧美亚等地,各大厂商的积极扩产也同样印证了全球范围内对于光缆的长期旺盛需求。综合需求侧政府政策支持叠加用户流量增长需求,供给侧龙头厂商规模扩产布局,我们预计光纤光缆行业将开启 5 年以上的持续景气周期。
国内光纤、光缆出口量同向走高验证国内光纤光缆龙头出海逻辑。从光纤光缆的出口情况来看,2022 年 7 月国内光纤出口量为 1,863.21 吨,同比+135.09%,22 年 1-7 月累计光纤出口量达 8,529.42 吨,同比近翻倍增长(+91.22%);22年 7 月国内光缆出口量为 4.66 万吨,同比+53.73%,22 年 1-7 月累计光缆出口量达 24.45 万吨,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1.1.3 边际变化三:光棒技术更迭降本提效,龙头三家光棒技术各自掌握核心优势
目前芯棒制造普遍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MCVD)、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PCVD)、轴向气相沉积法(VAD)和棒外化学气相沉积法(OVD)四大主流工艺,其中国内以 PCVD、VAD、OVD 工艺为主。PCVD 具有折射率分布控制更精确、加工灵活性更大的优势,而 OVD、VAD 工艺与 PCVD 工艺相比,可制造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同时成本相对较低。亨通光电、中天科技多采用 OVD、VAD技术,长飞光纤受普睿司曼影响,最初以 PCVD 制备光棒工艺为主,但随着降本需求增加,OVD、VAD 技术由于不需要进口套管被更广泛应用,长飞光纤潜江工厂光棒、光纤产能扩产也采用了 OVD、VAD 技术,光棒利润将进一步增加。
长飞光纤 PCVD 技术形成受益于股东普睿司曼,多用于特种光纤制备。初研发 PCVD 光棒制备技术,掌握全球唯一拥有专利授权,其作为长飞核心股东,对长飞光纤的光棒制造技术的起步和定型起到了较大指引作用。相较于其他生产技术 PCVD 光棒生产技术优势在于:1)折射率分布控制更精确,原料气体被微波能激发产生等离子体,沉积时不受热容量限制,可以快速往复沉积,尤其在制备多模梯度光纤时,芯层可达一千层;2)加工灵活性更大,PCVD 工艺只需在同一生产线作出少量调整,便可生产多种类光纤预制棒,可用以生产制造非传统通信应用的各类特种光纤光缆。目前公司多模光纤采用 PCVD 工艺制造,具有优异的 DMD和带宽性能,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数据存储网络、高性能计算中心、办公中心、局域网、以太网。
亨通光电有机硅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实现大尺寸光棒产业化。2018 年,亨通光电研发出以无氯有机硅 D4 为原料的新一代光棒制造技术,实现了有机硅光棒产业化,成为除美国康宁外全球第二家拥有该核心技术的企业。同时自主研发的超大尺寸光棒已实现产业化。使用有机硅作为原材料,摒弃了含氯原材料的使用,实现光棒制造过程含氯污染物的零排放。在“双碳”背景下,有机硅制备工艺可帮助公司在未来有效扩大有机硅光棒产能和市场份额。
中天科技采用全自主研发的光棒全合成法,成功攻克全合成技术。目前光棒主流外包层制造的主流工艺为套管法与全合成法两种方法。国内大多光通信企业采用套管工艺或由外方控股的全合成工艺,中天科技通过自主研发攻克全合成技术,采用芯棒 VAD 与外包 OVD 相结合的全合成差异化工艺路线,该工艺不需要采用进口套管,产能扩张不受外部限制,与传统套管工艺相比增加了外包沉积、外包烧结等关键工序,避免了套管法存在的各种问题,形成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
1.2 海缆端省补接力,22 年招标订单持续旺盛
1.2.1 边际变化四:“十四五”期间各省出台相关规划,国补退出省补接力助力海风发展
“十四五”期间整体海风招标规划饱满,沿海各省已公布的海上风电规划装机量超 50GW。根据各省规划,“十四五”期间,预计广东省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7GW,浙江省新增 4.5GW,山东省新增 8GW,海南省新增 3GW,江苏省新增9.09GW,福建省新增 10.3GW,广西省新增 3GW,辽宁新增 4.05GW,上海新增 1.8GW。
初步测算,九大省市新增规划容量已超 60GW,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有望持续超预期。同时,福建省漳州市提出 5000 万千瓦海上风电大基地开发方案,22 年有望获批,海上风电将持续高景气;河北省于发改委 22 年 9 月 2 日发布《关于征求风电光伏项目开发建设意见建议的函》,提出秦皇岛、唐山市新增规模含省管海域海上风电。沿海大部分省份均已提出目标建设装机量,平均来看,全国每年将有 12GW 左右的装机量,未来 3 年海风建设确定性强。“十五五”期间随着山东省等地深远海风电场加快建设,海风深远海趋势确定的背景下,海风装机量和海缆价值量有望延续“十四五”的持续高景气周期。
省补接力国补,推动海风建设意愿提升。2022 年国补正式取消,与此同时,各省纷纷出台省补政策推动海风持续建设,2021 年广东省率先推出补贴政策,对2025 年前并网的项目进行补贴;2022 年山东省和浙江省舟山市紧随其后,分别对 2024 年和 2023 年前并网的项目进行补贴。2021 年抢装潮过后,市场疲软状态因省补政策出台得到显著改善,未来其他沿海省份或有望相继颁布省补政策,增强海风建设意愿。
1.2.2 边际变化五:海风招标超市场预期,今年海缆招标量值得期待
2021 年海风抢装过后,2022 年开启海风平价元年。由于 2022 年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国内进入平价上网时代,21 年海上风电掀起抢装潮,海上风电累计装机 25.90GW,其中 21 年新增装机 16.90GW,同比增长 452.29%。面对需求旺盛的 2021 年,2022 年海风整体招标建设或超市场预期,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2 年 9 月 15 日,国内海风招标规模已超 13GW。同时,国电投于 2022 年 6 月发布 2022 年度第三十四批集中招标公告,共计10.5GW,目前已发布中标结果。
2 从龙头线缆企业商业布局看海缆和光缆协同效应
2.1 国内外龙头线缆企业均光缆、电缆整体布局
根据网络电信信息研究院的《全球光通信最具竞争力企业 10 强》榜单,2021年全球光纤光缆企业市场份额前十分别为康宁、古河电工、长飞光纤、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富通信息、住友电工、普睿司曼、烽火通信、藤仓。而国内外龙头企业在电缆和光纤光缆方面均有所布局,我们认为光缆和海缆在技术流程、渠道、原材料方面均有一定的协同性和复用能力。
2.2 海缆和光缆协同效应明显,复用性强
2.2.1 光缆和海缆在制备流程上存在相似性
海缆、光缆的生产技术相似性较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复用性。光缆的制作分为制纤、制缆两大模块,首先需将光棒经过拉丝、筛选与测试,包装成为普通光纤;其次由光纤加以着色、依据所需种类,利用相应方法集束绞合成缆;最后施加护层、检测入库。海缆则首先由单丝绞合为导体,经过较为复杂的工序复合成缆,最终综合利用多种材料形成防护层,制成完整的海缆。可以看出,海缆、光缆的生产过程在诸多环节均具有相似性:
拉丝:海缆、光缆的制作都从拉丝开始。光缆制作的起点为光纤预制棒拉丝,经由加热软化、外力牵引后以一定速度进行抽吸,成为玻璃光纤;海缆也同样将预制产品进行加工,经由绕包、挤制、测试、包装等一系列工序,制成单根核心导体;
复合:光缆由光纤集束涂层制成,海缆同样以一根或多根阻水导体为核心,综合利用绝缘层、护套、阻水带等材料复合成缆;
保护:光缆成缆后需要施以护层,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机械、电气与化学保护。相应地,海缆成缆也配备有保护材料,包括包带、内垫层、铠装、防腐层、外被层等,包材种类相对复杂,能够满足海底电缆对机械应力、化学防腐等方面的特殊需求。
海底光电复合缆由光缆和电缆复合而成,兼具电力输送及通信功能。海底光电复合缆是在海底电力电缆中加入具有光通信功能及加强结构的光纤单元,使其具有电力传输和光纤信息传输的双重功能,在浅海通信中可取代同一线路敷设的海底电缆与海底光缆,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主要用于海上石油和石化项目、智能电网、柔性输电等场合。长飞、亨通、中天等龙头厂商均有海底光电复合缆相关产品,由于同时生产海缆和光纤光缆,在原材料复用和技术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复合缆性能更优。
2.2.2 光缆和海缆可共用海外子公司,进行渠道复用
光纤光缆出口需求持续高涨,全球海风市场持续景气。光缆端,由于疫情带来的办公方式改变使得流量传输高涨,全球各国加快 FTTx 建设布局,中国作为全球光纤光缆生产大国,2022 年整体出口量呈持续上涨态势。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 年我国光纤光缆出口地区中,亚洲、拉美区域形成需求高地,菲律宾、巴西、印度成为前三出口目标国家。海缆端,为了降低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消除阻碍内部能源市场增长的制约因素,全球多地政府对海洋风能关注日益增加,推动海缆项目需求持续增长。根据 Technavio 数据,2022-2026 年全球海底电缆需求将持续扩张,CAGR 达到约 4.5%,其中 47%增长额将集中于欧洲,此外亚太、北美地区预计亦有显著增长。
国内线缆龙头企业纷纷布局海外。长飞光纤、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行业龙头厂商提前进行全球化布局,在相关地区多设有办事处、子公司等机构,如亨通光电累计海外产业基地 11 个,子公司、办事处覆盖在欧洲、南美、南亚、非洲、东南亚等五大洲,2022 年上半年重点高端产品销售在欧洲、中北美市场实现突破;中天科技运营印度、巴西、印尼、摩洛哥、土耳其和德国六家境外工厂,拥有 54 个海外代表处和 13 家境外营销中心,基本实现全球营销网络覆盖,销售覆盖 150 多家电力公司,为全球 60 余家通信运营商提供优质解决方案;长飞光纤坚定海外销售本土化战略,以东南亚为起点向全球范围辐射,在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等地均有布局,2021 年海外营收占比超 30%。
行业龙头布局海外厂区、办事处,为光缆、海缆渠道复用提供可能性。我们发现如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的海外光纤光缆厂和办事处的布局与海外海缆承接项目存在着地域相似性。如在海底光缆方面,亨通光电海光缆项目更多覆盖于南亚、东南亚、欧洲等地,PEACE 项目连接中非、中欧地区;在海底电缆方面,根据亨通光电公告,公司多年来陆续中标欧洲、东南亚、中东等海外海上风电项目,20 年承建全球第一座半潜式漂浮海上风力发电场——葡萄牙海上浮式风电项目,22 年中标“越南金瓯海上风电项目”、“沙特红海海缆项目”、“墨西哥 34.5KV 海缆项目”等多个项目,项目多涉及亚非欧等地区。
2.2.3 当光缆遇上海缆:宝胜长飞珠联璧合
作为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长飞与宝胜近年合作频频,在光纤光缆、海底电缆领域形成优势互补。长飞光纤作为中外合资企业,多年来持续推行国际化战略,进行产业本地化布局,目前已拥有 40 多个海外办事处,且在亚太、非洲、中东、美洲、欧洲等区域设立子公司,涉及贸易、销售、工程、生产等多种不同业务,2022年上半年,公司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光缆厂已完成产能扩充、位于波兰的光缆厂已完成第一批订单交付、长飞宝利龙光缆产线的建设按进度进行。对于宝胜而言,长飞经由光纤光缆业务积累起的海外销售渠道可有效协助公司洞察全球能源互联、海洋通信业务,帮助公司更快的打开国际市场,拓展下游客户。
宝胜海缆技术占优,长飞光纤原料复用,双方技术协同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业务多元化布局。对于长飞而言,宝胜在海缆领域布局成熟厂房占地面积达 40 万平方米,拥有全球最高的海缆立塔(201.68 米),硬件设施优势尽显,面对海风高度景气,长飞通过和宝胜成立合资子公司顺利切入海上施工和海缆领域。对于宝胜而言,光电复合缆中的光电数字传输需要使用光纤作为原材料,与长飞进行合作在原材料方面存在复用性。依托双方优势,长飞和宝胜业务成果频现:2021 年首根海底光缆交付海外用户,全年成功交付 220kV 海缆近 400 公里,并完成多个海光缆500kV 项目,22H1 再次交付两根大长度 220kV 光电复合海缆;长飞海工船只建设加快推进,市场稳步拓展,有望于 2022 年贡献业绩收入。
长飞中外合资特色鲜明,宝胜国企背景禀赋出众,机制效率优势互补。作为首批高规格中外合资光纤企业之一,长飞光纤目前由中方股东华信邮电和外方股东Draka 各持有 23.73%的股份,二者并列为第一大股东,无实际控制人,机制效率得到充分保障。而宝胜作为国有大型控股企业,资源禀赋较普通企业更为出众,双方在资源与效率两大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局面。
下载方式
精选报告来源:【公号:市场分析报告】
点击链接下载报告原文「报告获取方式」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