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治理需向虚拟世界延伸

发布一下 0 0
政府公共治理需向虚拟世界延伸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政府公共治理、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孙轩:政府公共治理需向虚拟世界延伸】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孙轩认为,面对虚实融合的公共环境,政府的公共治理也需要突破原有界限,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以虚实互动推进数字治理的现代化发展。一方面,要以数据为基础,强化治理主体的相互关系,各地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局要在统筹政府数据的同时,扮演好重要的信息服务角色;各领域的互联网商业平台在收集和挖掘用户数据的同时应向社会提供丰富的公共产品,以弥补了政府在个性化服务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面对现实世界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多样化需求,以及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条件,其算法的价值导向、判断标准和计算方式对于数字治理的落地推行至关重要。应用算法既需要保障虚拟空间的基本公共秩序、匹配现实世界的客观真实情况,也要考虑人类群体的一般道德伦理,鼓励推广弱势群体的数字信息援助。

摘编自光明网

【傅晋华: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傅晋华认为,乡村数字经济是当前深刻影响和重塑我国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未来应加强政策供给,持续放大乡村数字经济产生的共同富裕效应。具体政策来看,一方面要加快乡村数字经济配套产业发展,重点加强农村物流建设,推进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和农村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从而推动农村智慧物流等现代商业服务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用好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专门扶持政策,以制度创新引导各类资本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改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同时,要面向农村低收入群体开展数字产业相关的业务培训,发挥村庄创业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总体上提升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数字技能水平。

摘编自《科技日报》

【陈曙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贡献于世界的文明方案】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曙光指出,随着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东升西降”成为21世纪不可遏止的大趋势。“东升西降”主要表现在“中升美降”,其背后的中美战略博弈从表层上表现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国家实力之争,从深层上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之争,从终极层面则表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霸权两种国际秩序观之争。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一个更加活跃的全球社会初现端倪,人类迫切需要建构一种基于全球共同利益的游戏新规则和基于全球普遍共识的新文明。人类文明的重构,其根本旨向在于超越西方性走向人类性,超越非正义走向正义。中国贡献于世界的文明方案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标识的新文明,这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摘编自《北京日报》

【冯鹏志、曹润青:人类文明新形态突破了西方文明思维方式的局限】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冯鹏志、曹润青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及其对人类文明思维方式的局限,并为实现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提供了开拓性贡献,展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追求。一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根本性突破,深刻批判了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及其文化霸权主义、批判了历史终结论和反全球化思潮,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在本质上所具有的多样、平等、包容的属性,阐发了当代中国在文明本质问题上的根本观点和思想立场,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正确路径的积极建构。另一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弊端的整体性超越,在创造与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文明观,从整体上为消解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弊端或“赤字”提供了创造性解决路径的示范。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

政府公共治理需向虚拟世界延伸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