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你什么都明白了
本周有三大重磅消息对市场生产重大影响。
一个利好,一个利空,还有一个看似利好,实则变成了利空。
利好就是9月15日,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从活期到定期再到大额存单,从3个月期到5年期全线下调。降幅从5个基点到15个基点不等。
利空就是人民币大幅贬值汇率破7,时隔两年再次破7。
另一则就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意见提出,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本以为对A股是利好,结果深深的伤害了券商,券商也就把大盘拖下水来垫背。
我重点谈一下第一个利好消息。
降低存款利息,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把钱往股市里“赶”,市场本应笑脸相迎,但市场并不领情,继续下跌。
钱少的人对存款利率没多大概念,目前六大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只有2.6%,五年期才只有2.65%。一年期只有1.75%。而当下A股中有1135家公司股息率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521家公司股息率大于3%,而股息最高的前50家公司均超7%。
很明显你把钱存银行里,还不如在A股选择股息率较高的公司进行投资,但事实上,投资宁愿要低息的存款,也不愿投资这些高股息率的股票。
我们看一组央行的数据,今年8月,全国存款增加1.28万亿,贷款增加1.24万亿,而住户存款增加了8286亿,住户贷款增加了4580亿,很明显存款金额比贷款金额多出3800亿。
央行另一组数据显示,住户的存款金额从1月的107.9万亿增加到7月的113.3万亿,其中定期存款从71.3万亿增至78.2万亿,短短7个月,每个月的存款增长差不多1万亿。
想想看,如果每个月1万亿的存款流入A股市场,A股还能像现在这样低迷吗,要知道现在A股总市值80万亿左右,而自由流通市值估计也就30万亿,每个月1万亿左右的新增资金入市,这个市场不涨起来才怪呢。
那问题是这些新增存款资金为什么对A股不感兴趣呢,哪里出问题了呢?
其实原因大家心里多少也清楚,过渡IPO是压垮股市的主要因素。资本市场重融资轻投资,老谈市盈率有多低没有意义,市盈率低就有价值吗。就像一个菜场,平均每天有50个人来买菜,而卖菜的人却越来越多,菜价越来越便宜,你能说菜越便宜就越有营养价值吗。
德勤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内地新股市场将会有285只新股融资4641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融资金额将达6000亿左右,绝对金额远超过此前平均每年2000-3000亿的融资金额。还有今年前7个月再融资金额高达3825亿,全年再融资水平估计也得到6000亿左右。而市场一旦走坏,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就加大,即便上市首日没破发,过不了多长时间也会破发。8月份有44只新股上市,除了8只在主板上市外,其余的36只中已有16只破发了,破发率44%。融资数据和融资金额均居全球首位,真不知道这个世界第一的成绩还要保持多久。
要么新股发行市盈率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要么上市不久业绩就变脸,还有超募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市场谁还敢不断的增加投资呢。
这么低的利率,按理说资金面不紧张,可惜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快5000只股票了。市场持续低迷,你感觉价格这么低了,这么便宜的东西不买那不亏大了吗,你有上市公司股东更了解自己公司吗,截止到8月14日,今年已有891家公司回购自家股份,好像你再不动手,让人捡大便宜了,看看回购总金额684亿,也太搞笑了吧,与80万亿的总市值相比,不到万分之一,玩呢,其中有多少是忽悠式增持呢。其实上市公司也难哟,有些纯属是响应证监会号召,作作样子而已,因为自家孩子自己最清楚不过了,他压根就不是上北大的料,在他身上花那么多钱真不值。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看人家美股,截止到3月底,美股回购金额高达3190亿美元,创出记录,并且高盛预期今年回购规模将高过1万亿美元,占美股总市值40万亿美元的四十分之一。要知道人家股市已走了10多年的牛市,即便今年跌幅不少,还高高在上,但跟A股完全不在一个平台了。
四十分之一与万分之一相比,看看这个数字,你什么都明白了,能涨才怪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