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发布啦 0 0

“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情太少了。”

这是他的最后一句话,年轻的谢子长离世时年仅三十八岁,他还没能见到建国的那一天,但他对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所做出的贡献无疑是十分卓越的,他的故事值得后人铭记。

谢子长是陕北红军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也曾是红军最杰出的指挥员之一,他深受当地农民的信任,积极带领当地的工农红军开展与军阀的抗争运动,为农民争取权利。

虽然谢子长的生命停留在了建国前,但他的精神却得到后代了传承,他的子女们都纷纷投入到了对党、国家的建设中,不少人都十分出色。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谢绍明:谢子长的儿子,英雄的后代

刘志丹是谢子长的好友,同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与谢子长是多年的战友,在得知好友谢子长负伤后,曾多次来看望谢子长。

1935年2月初,刘志丹在大年初二来看望了一次谢子长,那时刘志丹一进门,二人就忍不住讨论起了当时陕北根据地的革命形势。

即使伤势不断加重,且已在床休养了多日,但一谈起了陕北的形势,谢子长又忍不住想提起枪继续到前线进行战斗,可他最清楚自己的伤情,或许自己已经无法熬过这个冬天了。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即将不久于世的谢子长对刘志丹说:“我伤到了这个程度,西北军委主席这个位置你来接替。”

那时好友刘志丹的反应十分激烈,甚至和谢子长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他说:“只要你在一天,这个主席就得你当!”

谢子长知道战友是为了自己好,便没再多说,临走的时候刘志丹摸了摸谢子长的被子,他觉得太薄了,提出谢子长应该换一下,不要受冻了。

而谢子长则节俭的表示这是热炕,被子薄也没有关系。

这是谢子长的儿子谢绍明对父亲的回忆,这一切都让年幼的他记忆深刻。

他还记得,父亲在临终之前,谢子长还慈祥地对家人说:“老百姓怕我死,这个心情好理解。只可惜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

谢绍明记得,那天刚好陕北下了一场小雪,爱戴谢子长的百姓们称其为“谢青天”,听闻了总指挥的死讯,百姓们都纷纷流下了眼泪,说这场雪是谢青天的眼泪。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当时的谢绍明已经十岁了,已经是能清楚记事、读书的年纪,那时父亲的战友刘志丹曾问他长大想干什么,谢绍明回答说:“想和爸爸一样,当红军,为老百姓做贡献。”

这个回答让刘志丹很欣慰,他感到好友的精神得到了后代的继承。

在初二最后的那次交谈中,病重的谢子长不断说起长子谢绍明一路跟着自己颠沛,如果自己真的熬不过去了,便再也无法尽到对他父亲的责任了。

话里谢子长是想将谢绍明托付给战友,而刘志丹也是紧紧握着战友的手,重重地点点头,表示不会辜负他所托。

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仅在谢子长去世一年左右,刘志丹就不幸牺牲,他的年纪比谢子长还要年轻,牺牲时年仅33岁。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1936年3月,刘志丹率军参加东征战役,在4月14日英勇牺牲,年幼的谢绍明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自己刚刚失去爸爸才一年,那个曾询问过自己志向、和蔼可亲的刘叔叔也牺牲了。

在不到七岁的时候,小小的谢绍明就开始跟随着父亲前往全国各地参加革命,他的亲生母亲去世了,他是一直在父亲和继母身边长大的;在父亲去世后,十岁的谢绍明便跟随继母史秀云前往了延安。

在延安,继母和党组织的同志共同照顾着谢绍明,积极安排他入学,他进入了延安鲁迅师范学校读书。

谢绍明在十四岁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凭借着自身的优异刻苦和一直以来对父亲遗志的继承,1948年,谢绍明被派往莫斯科大学学习。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学成归来后,谢绍明一直致力于投身祖国的科学技术建设且贡献卓越,刚回国的时候他曾在哈尔滨、沈阳航空工厂担任过副厂长、厂长、总工程师等技术部门的要职,后任国家科委三局、科技管理局局长,谢绍明还是国家科委的特邀顾问,享受正部级待遇。

令人欣慰的是,谢绍明始终不忘父亲在临终前对百姓的惦念,他一直致力于扶贫工作,曾经由他主持、参与的科技扶贫工程,帮助了许多农民提高生产力,脱贫脱困。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谢京帅:侄孙女同样出色

谢京帅,是谢子长的侄孙女、谢德惠的孙女,出生于1963年12月。

在浓重的家庭氛围下,谢京帅在17岁的时候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在陕西工业经济学院学习,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她选择从基层开始做起。

谢京帅从子长县李家岔乡政府的一般工作人员做起,曾任汉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等职;2018年9月,谢京帅任陕西省委巡视组组长。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在红色家庭长大,身为谢子长的侄孙女,谢京帅曾写过不少回忆先辈的文章,主要有《我爱家乡的山丹丹》、《追忆谢子长烈士》等,希望能将烈士精神永远的纪念和传承下去。

谢京帅曾表示,山丹丹花是家乡的花朵,大地的春天明年还会来,是因为英雄们的贡献,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开出了一朵鲜艳的花朵,对于她而言,她说家乡的生命之花是永不凋谢的,因为他们是英雄生命延续的一种象征。

曾孙谢石:品学兼优

2006年,在长征胜利70周年时,红色革命老区举办了一个纪念活动,反响十分热烈,报名人数众多,谢子长的后代谢石也在此次报名的行列中,最后十个省份的红军后代齐聚到了浙江,共同庆祝长征的胜利。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据延安负责人介绍,在烈士谢子长的后代中,虽然谢石目前是在学校就读,现在的身份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但他品学兼优。

考虑到革命烈士谢子长生前曾坚持的“教育兴国”理念,学生身份的谢石便成了本次浙江之行的最佳人选,父母也希望他能借此次之行,更能铭记先辈精神,传承到红军爱党、爱国、爱奉献的信念。

谢石的父母、谢祝佩夫妻也来到了浙江杭州,令现场媒体感到意外的是,夫妻俩走的是和儿子不同的路线。

儿子谢石是从长沙随队出发来到杭州的,而父母谢则是从老家子长县出发路经延安、西安最后才赶到了杭州。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比较湖南到浙江的距离,从陕西出发的谢祝佩夫妻显然是“绕了远路”,两夫妻解释道这样走是为了激励儿子重走“长征”路,同时二人此行再经过一次具有重大红色纪念精神的城市也是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纪念之情。

渭南市副平县59岁的秦原先生还特地为此次纪念活动书写了一份长达七米的长卷,以此来庆祝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70周年。

秦原先生还介绍到,自己的这七米长卷,七米就是象征着红军的七十周年,他写的两首《毛泽东诗词》是希望能让后代学子们充分认识到红军精神。

秦原还表示,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关注以谢石为代表的这些红军后代们,关注他们的成长。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谢昕桐:第五代孙,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2019年8月9日,在一次长征主题的采访活动中,记者在谢子长故居偶遇了回乡祭奠的谢子长后人。

年纪最小的谢昕桐向记者们介绍自己已经是第五代孙了,而她今年四岁。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此次带孙女专程从珠海回到家乡的,正是十三年前陪子赴浙的谢石之父谢祝佩,他是谢子长的侄孙。

谢祝佩表示这次带孙女回来,是想让她牢记自己身上红色的血脉,要她珍惜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同时也是为了告慰先祖英烈,告诉他们谢家后继有人。

谢子长大哥谢德惠的孙子、孙女等人都是在谢子长旧居出生和长大,后来才离开家乡,现在大多定居在西安、珠海等地。

谢祝佩说:“我们将始终坚定跟党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承先人的遗志,把这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下去。“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祭奠的一行人中谢美林是谢绍生的女儿,今年她已经六十五岁了;她的父亲谢绍生是谢子长大哥谢德惠的儿子。

谢美林表示兄弟姐妹共同在这个先烈的院子里出生长大,从小她就知道父亲是一名光荣的红军。

在她的记忆里,父亲一直教育她现在的平安幸福是革命先烈、牺牲的亲人们换来的,一直教育她要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光荣传统。

“不要忘本,要干好本职工作。”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谢子长后辈的现况

当时毛主席在听闻谢子长的英雄事迹后,他曾给陕北领导打电话嘱咐道:“你们要很好地关心谢子长这个家庭,他们是一个红色的家庭,死了很多的人。”

谢子长的大哥谢德惠,也就是谢京帅的爷爷,他是安定西区的地下党领导之一,但在避敌外逃的途中,同样因为重病无医而牺牲。

谢子长的二哥谢占元由于支持革命,被搜捕进了监狱折磨致死。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谢子长的侄儿谢绍斌同样是名优秀的地下党员,因为曾在农村宣传革命思想,被敌人抓捕杀害,逝世时还是一个青涩懵懂的学生。

在1929至1935年,短短六年的时间里,谢子长一家都在坚持着革命事业,十七个人参加了红军,牺牲人数共九位,留下了七个老弱妇孺。

据谢子长的侄孙女谢京帅统计,谢家共有26位亲人投身革命,可谓是真正的红色家庭。

谢京帅说,这些牺牲的亲人们都义无反顾地追随着谢子长,而他们这些子孙后代也会继承先辈的精神,致力于积极参与祖国的建设,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在退休以后,谢绍明还曾多次参与关于学党史的主题座谈活动,谢绍明在座谈上为年轻一代的党员介绍从建党之初到党领导工农红军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回望历史过程,他向新党员干部们讲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新老共产党员应传承的坚定信仰。

座谈中,谢绍明不仅提到了党员们要不忘初心,遵守党纪,还以亲身经历介绍了他在国家科委工作期间,党对科技扶贫的高度重视,表明科技发展和坚持扶贫事业的重要性。

现在,92岁的谢绍明住在北京郊区的女儿家,院子里不仅种了菜,还养了花,时至耄耋之年,谢绍明早已到了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时候,但如今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仍在挂念祖国的扶贫事业。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令记者注意到的是,院中种植的芦荟有人半身高,谢绍明随即打开了冰箱取出了一截芦荟,让记者涂在皮肤上,在干了以后记者表示觉得涂抹部分清清凉凉的,很舒服。

其实早在2011年的时候谢绍明就一直关注着我国芦荟事业的发展,芦荟产业经历了多三十年的坎坷道路,早已成为了我国健康产业重要组成的一部分,谢绍明认为发展芦荟的终端产业将可以提高人的生活品质,从而改善国民的营养与健康。

谢子长牺牲后,子女后人结局如何?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同样出色

参考文献:

中国芦荟产值预计超百亿 成健康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人事司、离退休干部局开展主题联学活动

“不能忘本,不能吃老本”——刘志丹、谢子长后人忆初心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