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银行状告股东旗下公司 近年发力理财业务后投资纠纷增多

发布一下 0 0
青岛银行状告股东旗下公司 近年发力理财业务后投资纠纷增多

因3.5亿美元委托投资协议出现纠纷,青岛银行将股东旗下公司告上法庭

《中国科技投资》张婷 龙敏

近日,青岛银行(002948.SZ)发布公告称,就与AMTD GLOBAL MARKETS LIMITED(即尚乘环球市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乘环球”)协议纠纷一案,于2022年9月1日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并正式获得法院受理。


该纠纷源于2015年,青岛银行委托尚乘环球作为投资管理人,双方签订了《投资管理协议》,投资组合的初始投资及追加投入合计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亿元)。本次诉讼中,青岛银行提出,因尚乘环球违反协议条款,银行要求其赔偿约2.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或经评估后确定的金额,并交付或转让投资组合下的证券及其他资产所有权。


对此,青岛银行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回复称,“类似诉讼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中的常见事项,该诉讼事项不涉及本行股权,作为上市公司,青岛银行高度重视维护与所有股东的良好关系。”


此外,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青岛银行持续拓展财富管理、信用卡、贸易金融等中间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持续增长。然而,自2020年以来,青岛银行与部分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有限公司发生多起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纠纷及委托理财合同纠纷,理财类纠纷亦有所增长。



状告股东旗下公司

公告显示,青岛银行与尚乘环球于2015年签订了《投资管理协议》,投资组合的初始投资及追加投入合计3.5亿美元。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尚乘环球接受青岛银行委托,作为受托投资管理人,投资单一发行人发行的证券总计不得超过5000万美元;投资组合内由同一发行人发行的证券总市值不得超过投资组合内的证券总市值25%。


青岛银行提出,尚乘环球违反了上述协议约定、违反其作为受托投资管理人的职责,超出该协议的授权范围,于约2022年6月认购面值合计约2.64亿美元的证券。青岛银行认为,这一交易是未经授权的,该行已根据协议,于2022年7月书面通知尚乘环球终止该协议。


本次上诉,青岛银行要求尚乘环球赔偿总计约2.64亿美元(或等值港元)或经评估后确定的金额;要求尚乘环球交付或转让投资组合证券(未经授权交易的证券除外)以及投资组合投资的所有资产所有权(以及该投资组合产生的所有款项、收入、利润、利息);并要求进行必要的账目查询,使原告能够追踪和追回因未经授权的交易而产生的所有款项、收入、利润、利息(如有)等。


“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尚乘环球违反协议内容可能是因为相关的从业人员道德标准不够高,职业道德是资产管理领域的‘专业性’所无法替代的。”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分析道。


对此,青岛银行回复《中国科技投资》记者称,“目前,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案件其他信息及进展情况以相关公告为准,青岛银行将依法依规做好相关信息披露。类似诉讼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中的常见事项,该诉讼事项不涉及本行股权。作为上市公司,青岛银行高度重视维护与所有股东的良好关系。”


公开信息显示,尚乘环球参与了青岛银行2022年H股配股发行重要融资事项,其背后的尚乘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乘集团”)还是青岛银行的股东之一。截至2021年末,尚乘集团通过2家子公司合计持有青岛银行4.99%的股权,持有股份全部为H股。


根据尚乘集团官网介绍,其目前是香港最大的非银行资产管理平台之一,管理着数十亿美元的主动管理资产。尚乘集团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客户类型涵盖全国和地方中资银行、中资国企和民营企业等,投资标的以美元固定收益产品为主,包括公开或私募的股票、债券、可转债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尚乘数科(002948.SZ)的暴涨、暴跌将尚乘集团及其背后的实控人蔡志坚推上风口浪尖。彼时,刚于7月15日登陆纽交所的尚乘数科,突然于7月底开启飙涨模式,8月2日每股股价飞涨至2555美元的高位,大幅超出7.80美元的IPO价格。随后在8月3日盘中闪崩,跌至1100美元,市值跌去一半。


此外,8月26日,青岛银行曾发布公告,蔡志坚由于其他时间需求不断增加,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继续履行该行非执行董事的职责,现辞去第八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蔡志坚的辞任,自2022年8月26日起生效。辞任后,蔡志坚将不再担任该行及该行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理财业务纠纷增多

今年1-6月,青岛银行累计营业收入为62.09亿元,同比增长16.5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0.18亿元,同比增加12.28%。青岛银行方面介绍,营收增加主要是该行在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努力拓展中间业务,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


同时,青岛银行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较快增长;汇率波动,汇兑损益增加。2022年半年报显示,青岛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57.5%至22.34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35.98%,同比提高9.35个百分点。


其中,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8.5%至8.4亿元,主要受理财、托管及银行卡、委托代理业务增长驱动;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15.7%至13.98亿元,主要受到汇兑净损益驱动,上半年汇兑净损益为4.2亿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0.7亿元。


除此之外,今年7月份,青岛银行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获证监会核准。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的要求,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净资产不低于200亿元;风险控制指标符合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要设有专门的基金托管部门;有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等。


然而,理财业务拓展的同时,青岛银行理财类纠纷亦有所增长。企查查显示,自2020年以来,青岛银行与部分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有限公司发生多起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纠纷及委托理财合同纠纷,且青岛银行多为被告。


从原告方诉求看,多家资产管理公司或基金公司因未能按时支付本金和利息而被起诉,而青岛银行系基金托管人,原告认为青岛银行未能履行相应的监管责任,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从判决结果看,因涉及的资产管理公司或基金公司存在向不特定的公众收取资金且无法返还本金涉嫌经济犯罪,上述案件均没有被判决,而是移送至公安机关。


对此,青岛银行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经查证,截至目前,本行未在相关裁决中承担责任。青岛银行实行主动、全面、集中的风险管理,形成较为完善的内控机制和制度来规范相关业务开展。”


“银行与资产管理类公司合作时,除了考察公司的硬实力,还应当去判断该公司的软实力,非量化的指标等等,企业的价值观、从业人员的价值观,是很重要的。”张雪峰说道。


光大证券在青岛银行2022年半年报研究报告中指出,2022年二季度末,青岛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81%、11.12%、14.53%,环比分别下降49、65、177bp。各级资本充足水平下降的原因包括风险资产扩张提速、资本消耗加剧,以及公司赎回30亿二级资本债,这也是总资本充足率降幅相对更大的原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6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