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化工联席首席邓胜团队和中小盘首席秦基栗团队联合推出了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嘉澳环保(603822)研究报告,本文中我们将各篇报告及会议梳理如下:
(点击报告标题阅读全文⬇⬇⬇)
个股深度
2021/10/11
嘉澳环保(603822):拥抱生物柴油好赛道,困境反转进入快速成长期
跟踪简评
2022/8/31
嘉澳环保(603822):增塑剂承压;生柴业务快速增长
2022/4/8
嘉澳环保(603822):生物柴油发力,业绩高增;产能扩张助力高成长
2022/1/24
嘉澳环保(603822):走出困境,业绩高增;产能扩张,成长可期
2021/11/2
嘉澳环保(603822):生物柴油开始发力,三季度业绩环比继续提升
2021/9/21
嘉澳环保(603822):生物新能源未来龙头,高业绩考核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行业深度
2022/6/6
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火电盈利拐点已现,新能源发电保持高速发展
2022/1/15
生物柴油:全球碳减排大势所趋,国内生物柴油企业前景广阔
2021/11/17
2022年投资策略报告:“双碳”重塑行业,开启谋新求变新篇章
2021/11/17
2022年投资策略报告:中小市值如何选股,关注生物燃料大赛道
重要会议
2022/6/8
中信建投 | 嘉澳环保 - 2022年度中期资本市场峰会
2022/4/7中信建投 | 嘉澳环保2021年报交流会
2022/1/17
生物柴油:全球碳减排大势所趋,国内生物柴油企业前景广阔
增塑剂承压,生物柴油量价齐升增塑剂方面,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国内疫情多地散发、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超预期突发因素冲击等困难局面下,国内塑料加工业整体产业链承压前行。上半年公司增塑剂销量4.74万吨,同比下降28.25%,销售收入5.32亿元,同比减少19.45%,均价11227元/吨,同比增长12.28%,但同期公司大豆油、废动植物油脂采购均价分别同比增长29.56%、26.19%,需求承压、成本上涨背景下,增塑剂出现亏损。明洲环保亏损510万元,鼎新环保亏损148万元。生物质能源方面,2022 年上半年,受俄乌冲突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在此背景下,欧洲对生物柴油的需求进一步增长。同时,欧洲环保政策、减排政策日益严格,也为生物柴油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上半年公司生物质能源销量5.52万吨,去年同期为0.39万吨,主要为自用,实现销售收入6.18亿元,均价11196元/吨,同比增长54.81%,量价齐升背景下,东江能源实现净利润0.48亿元。生物柴油需求旺盛,航空燃料应用广阔绿色发展背景下,全球各国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物柴油替代传统化石柴油和航空煤油大势所趋。2021年7月,欧盟委员会的最新提案提议欧盟到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减排目标从40%上升到55%,到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在最终能源总消费总量中的总体份额目标从32%上升到 40%,可再生燃料在运输运输领域的占比从14%上升到26%。同时又提出对生物燃料政策进行调整,对高风险ILUC生物燃料的使用提出到2030年逐步淘汰,例如棕榈油基的生物燃料,废油脂甲酯将成为替代棕榈油甲酯的主力,需求量有望大幅提升。2022年7月,欧洲议会能源委员会审议通过了 RED II 的修正草案,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总体占比目标再次提升至45%,碳减排决心不改。此外,欧洲提出的“Fit for 55”中提到增加可持续航空燃料比例,2025年为2%,到2050年达到63%,目前法国、挪威等国家已经提出了掺混目标,生物航煤空间同样广阔。国内生物柴油政策陆续推进,《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到积极扩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2022年2月10日,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意见中提出支持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介入油气管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政策中明确提到支持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应用推广。国内生物柴油与生物航煤空间同样巨大。20万吨生物柴油新产线逐步释放,积极布局HVO&SAF增塑剂方面,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各项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塑料制品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长三角等地区进出口快速恢复,公司增塑剂有望回暖。生物柴油业务方面,嘉澳新能源在建20万吨逐步释放,预计三季度将稳定产出,新产线采用连续法生产,提高得率,降低能耗,生产成本降低,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提升。此外,公司积极布局HVO&SAF,二代生物柴油/生物航煤技术储备成熟,大规模量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持续推进中,生物航煤技术壁垒高,前景广阔,盈利能力更强,该项目将助力公司盈利能力与规模迈上新的台阶。风险提示:政策实施效果不佳,公司产能投放不达预期。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