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我的命令,让战士们排成排同时射击,不管用多少枪,打多少子弹都不怕,一定要给我把他击毙!”彭德怀听到消息拍着桌子怒吼道,
在1932年夏天,中央苏区面临着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围剿”,近40万兵力分3路进攻,试图将红1方面军围而歼之,
彭德怀
面对着兵力悬殊的敌我双方,彭德怀指挥红一方面军主力以退为进,盖以诱敌,然而却有一人,临阵脱逃,还试图带部投敌,
消息传到彭德怀的耳中时,彭德怀大为震怒,这其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恩人之子
1916年,年仅18岁的彭德怀来到湘军参军,当时任新兵班班长的就是郭炳生的父亲郭得云,彭德怀受到了他不少的照顾,
而且郭得云参加过辛亥革命,十分痛恨军阀统治,这与当时的彭德怀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彭德怀对郭得云十分的尊敬,
郭得云也对年轻的彭德怀十分在意,认为彭德怀将来必定非池中之物,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后来,郭得云因为看不惯国民党军阀的腐败,便离开军队回老家去了,
彭德怀一生嫉恶如仇,而且性情刚烈,做起事来十分果断,也正因为如此,1921年,彭德怀在担任连长的时候,因为杀了县里的恶霸而遭到了通缉,
当时的湖南督军赵恒锡,为非作歹,与许多罪恶势力都有着勾结,还曾在长沙市内通缉毛主席,听闻彭德怀率部杀害了一个恶霸地主,大为生气,
因为彭德怀杀的是一个地主,也是他的钱财来源,更触犯了军队里的大忌,所以赵恒锡便发出通缉令,要缉拿彭德怀,
恰恰彭德怀性情刚烈,他手下士兵都劝他赶紧离开,彭德怀却认为自己没有过错,他是在为民除害,愣是不肯离去,
最后,赵恒锡派人将彭德怀逮捕,准备将他一路押解到长沙听后自己发落,结果路上押解的士兵看不过去,偷偷释放了他,
消息传到赵恒锡耳中时,赵恒锡大怒,接连派出更多人誓要捉拿彭德怀,彭德怀一路逃亡,逃到了郭得云的家里,
郭得云离开军队后便回家当起了木匠,结果才干没多久就身体不适,妻子离他而去,只留下了一个儿子郭炳生,
彭德怀的到来令郭得云喜出望外,听闻了彭德怀被通缉的原因后显得十分生气,当即要彭德怀留在他这里,
在郭得云的掩护下,彭德怀顺利地躲过了赵恒锡的搜捕,然而没过多久,郭得云的病情加重,眼看着就要离开人世,郭得云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那就是他那14岁的儿子郭炳生,
在将郭炳生托付给彭德怀照顾后,郭得云便去世了,彭德怀为报答郭得云的救命之恩,对郭炳生照顾有加,还将郭炳生认作自己的“干儿子”,
彭德怀一生膝下无子,他却待郭炳生如“亲生儿子”一般,想来如果没有后来的那件事,彭德怀不会如此生气,
在处理好郭得云的后事之后,彭德怀便带着郭炳生上路了,然而兵荒马乱,再加上彭德怀要去参加革命,带个孩子始终显得不便,
彭德怀便将郭炳生送去了湖南一所学校读书,还嘱咐他好好学习,等将来毕业了无处可去的时候可以来投奔自己,
之后彭德怀便到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学习,学成后重新回到了湘军,而且一路干到了营长,更初步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6年,郭炳生毕业之后,便前来投奔彭德怀,那时的郭炳生已经长成了个大小伙子,彭德怀见他也有心参加革命,便将他留了下来,当自己的勤务兵。
平日里,彭德怀经常对郭炳生进行教导,不仅教他人生道理,还教他打仗技能,更带着他一起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彭德怀在郭炳生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心想要将郭炳生教导成才,1928年,还带着郭炳生一起参加了平江起义,后来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也带上了郭炳生。
赣州战役失利
按常理来说,一直在彭德怀的影响下接受革命思想,接受军事教育,郭炳生在将来怎么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革命者,
他也确实表现出了优秀的才能,刚刚加入红军的时候,郭炳生表现优异,打起仗来勇敢无畏,指挥起来也十分果断,颇有“老师”彭德怀的气息,
但怎么也令人想不到的是,郭炳生身上有着没能改变的旧军队的陋习,也许是小时候父亲参军,常年无人教导,导致他沾染上了一些陋习,在革命的队伍里也没能改变,
也或者是家庭环境的影响,父亲去世,母亲不知所踪,对当时一个10几岁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
总之,郭炳生在彭德怀的提携下,一路从大队长升至红五军二师师长,等级越高,他身上的陋习也就越明显,
居功自傲,打了几次胜仗后,郭炳生就十分得意,经常和其他人吹牛,还会让一些战士到处吹捧他的功绩,好出出风头,
不守纪律,一个是有了功劳后便自认了不起,对于部队里的各项纪律也熟视无睹,身为师长将缴获的钱财偷偷拿出来供自己吃喝,给部下带来了一个极坏的影响,
彭雪枫
当时的师政委彭雪枫数度同郭炳生做思想工作,还提醒他要做好榜样,久而久之,郭炳生对于彭雪枫的“思想工作”十分厌烦,
一次,彭雪枫多说了郭炳生两句,结果俩人就吵了起来,郭炳生大骂彭雪枫就是个“耍嘴皮子的”,整天影响他练兵,打仗。
赣州战役,对于郭炳生是一次重大的转折,他对自己的打仗能力产生了怀疑,进而对整个革命前途都产生了怀疑,
当时他率部负责在城外挖地道搞爆破,结果数度没有成功,眼看着自己的部下死伤惨重,郭炳生一度将责任都推卸到了政委彭雪枫身上,
结果赣州战役损失惨重,红军耗时33天,损失千余人,还导致了师长侯中英被俘虏,遭到了敌人残忍的杀害,
这样的一次失败,令郭炳生心中产生了疑惑,他开始思考起自己,思考起革命的未来起来,也渐渐地萌生了退意。
萌生退意
1932年8月,彭德怀针对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召开会议,对各个师长下达了作战和转移的命令,而郭炳生却十分丧气,
在李志民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9月的一天,师长郭炳生开会回来满脸愁容对师政委彭雪枫说道:赣州失败之后我们便一直处于劣势,如今蒋介石要组织第四次大‘围剿’,大军压境,敌强我弱,压垮我们不成问题。唉,看来革命是玩完了!”
师政委彭雪枫听完后脸色瞬间拉了下来,说道“什么革命完了?胡说八道!革命像是燎原烈火,生生不息,打倒地主豪绅,烧掉蒋介石和反动派,烧掉整个旧世界之前,革命永远都完不了!”
彭雪枫
可见郭炳生对于革命的未来形势已经持着悲观的态势了,真正的原因还是郭炳生陷入了一次失败的阴云当中钻不出来,转不过来弯导致的,
师政委彭雪枫虽然当即对郭炳生进行了反驳,还指出了他的问题,“未来不管面临什么样的问难,都不能松懈啊!一定要挺住!相信不用多久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结果郭炳生一时没想过来,认为彭雪枫是在怀疑他的作战能力,怀疑他害怕了,“谁松懈了?谁害怕困难了?我当兵打仗从来不怕死,怕死我就不回来当兵!”
论起冲锋陷阵,郭炳生很有彭德怀的劲头,彭雪枫当然不怀疑,但他还是写了份报告向上级传达了一下,
结果彭德怀知道后,亲自派人将郭炳生叫了过去,对他的错误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尤其是他临阵退缩的问题,
郭炳生面对彭德怀的教训,一句话都不敢说,在他的一生中,彭德怀是除了他的父母亲之外最令他害怕的人了,
在老老实实地认了错,然后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后,郭炳生对彭德怀作出了保证,一定会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趁夜色脱逃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郭炳生会老老实实地改正错误,重新踏上正确的革命道路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再次发生了,
当时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到各团去指导工作,郭炳生来到了5团,彭雪枫到6团,就是在这段时间里,郭炳生心中久久不能散去的退意再次浓郁起来,
当时国民党经常对中央苏区进行渗透,还会宣传国民党军队的好处,不断夸大国民党军队人数众多,红军已经穷途末路,目的就是扰乱红军战士和指战员的信心,
郭炳生本就摇摆的内心受到了影响,当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的时间越来越近之时,郭炳生退缩了,他准备叛变,
30万国民党军队汹涌袭来,郭炳生害怕自己到时候也被俘虏之后杀害,便准备投奔国民党,临走之际,还准备煽动5团的战士准备一起离开,
这天,刚好国民党陈诚部突然发难,红二师被迫边打边撤,各个团被分散开来,郭炳生就掌握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对战士们说“彭雪枫政委阵亡,主力部队也不知所踪,陈毅司令员要我们转移到湖南,以保存有生力量。”
战士们虽然一头雾水,十分怀疑,但碍于师长的命令,也只得跟着郭炳生一路向西南开拔,郭炳生没有告诉战士们的是,那里是敌人的占领区,
结果冲出重围的6团和其他二师部队都联系上了,只有郭炳生和5团联系不上,彭雪枫焦急万分,当即派人打听5团的突围方向,
传来的消息却是郭炳生率5团一直往敌占区前进,而且似乎没有停下的意思,彭雪枫心里升起了一丝不详的预感——难不成郭炳生要去投敌?
可他仍然相信深受彭德怀器重的郭炳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于是他带着15名警卫一路向5团前进的方向追去,
临走之前,6团团长还劝到“毕竟那边是敌人的占领区,政委你也多带一点人吧,15个人哪能行呢?”
他们都不知道郭炳生准备投敌的消息,只觉得5团是身陷重围,政委彭雪枫前去是解围的,于是纷纷自告奋勇要和他一起,
彭雪枫哪里不知道危险,只是危险的并非是国民党军队,真的遇上国民党军队,人数少反而利于逃跑,危险的是不知是否已经叛变的郭炳生。
被击毙在战场上
彭雪枫一行十几人快马加鞭,绕过了敌人的视野,第二天傍晚追上了5团的队伍,殿后的哨兵见到彭雪枫时还显得十分高兴,
“彭政委,我还以为你阵亡了呢!”哨兵的一句话已经令彭雪枫心中明了,但他还是要尽最大可能将5团给带回去,至于郭炳生,他只能是先稳住他,
郭炳生也很吃惊,他没想到彭雪枫这么快就发现而且追上了他,此时的5团早已经没有了往湖南去的想法,都准备回去和主力部队回合,
郭炳生知道自己再想将整个部队带走已经无望,只好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跟随他回去接受彭老总的处理,彭雪枫暂且相信了他,只是派着几个人暗中盯着他,
深夜,狂风暴雨,郭炳生带着几个亲信,脱离队伍消失在了茫茫夜色当中,几天后,蒋介石公开发电称:郭炳生已经就任其新编37师师长,甚为高兴。
郭炳生的叛变使得二师全体官兵大为愤怒,彭德怀听闻后更是大拍桌子吼道“一定要给我抓回来!抓不回来也要枪毙掉,临阵逃脱,简直是耻辱!”
面对困境,郭炳生选择了逃避,既丧失了身为共产主义者的坚定信念,又背叛了革命,背叛了相信他的战士,背叛了彭老总对他的信任和栽培,
然而郭炳生投敌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蒋介石并不信任他,因此未给他派一兵一卒,他身为师长手下却只有1个连的兵力,
在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黄陂战役中,郭炳生部与我军地方武装相遇,双方激战半天,却因为地方武装装备不够精良,一直无法打中郭炳生,
彭德怀气的恨不得亲自赶来,他命令战士们排成一横排,向郭炳生射击,务必将他击杀在此,绝不能让他逃跑,随着战士们的集中射击,郭炳生和他的部下全部丧命在此。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