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当时有很多人问邓稼先的遗孀许鹿希:“许老师,1964年10月16号,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您是不是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听到消息后高兴得又蹦又跳?”
许鹿希回答说:“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一刻,我在北京医科大学的实验室里做实验,我并不知道邓稼先参与了我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晚年的许鹿希
是的,当时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是我国的最高机密,即便许鹿希是邓稼先的夫人,她也是不可能知道的。但不知道并不等于没有贡献,正是许鹿希在背后的默默付出,邓稼先才能轻装上阵,完成了“两弹”的伟大事业。
1928年,许鹿希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许德珩是著名的爱国人士和教育家,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与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是世交,许鹿希小时候,父母经常去邓家做客,但因为她身体不是太好,又是女孩子,所以父母一直没带着她。许鹿希曾听说邓稼先小的时候特别调皮,也不喜欢和女孩子玩耍。
1946年夏天,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受聘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当了助教。这一年18岁的许鹿希也考入了北京医科大学,邓稼先时常会给许鹿希所在的系教授物理学,算是许鹿希的老师,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许鹿希觉得邓稼先对待科学研究十分踏实,而且为人随和、厚道,邓稼先也对许鹿希十分满意,两人很快陷入了热恋。1953年,许鹿希大学毕业后,两人正式结为了夫妇。
邓稼先和许鹿希
婚后许鹿希为邓稼先生下了一对儿女,她和邓稼先都有着稳定的工作,邓稼先偶尔会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而且能够得到不菲的稿费。每当邓稼先拿到稿费以后,他都会跑到玩具店里给孩子们买玩具。而且每到周末,夫妻俩都会带着孩子们出去玩耍。
邓稼先的儿子邓志平小时候十分调皮,逢年过节时,父子两人经常放鞭炮玩,看谁甩得又远又准,清脆的鞭炮声和父子俩欢快的笑声传出很远。调皮的儿子时常弄得一身脏回去,许鹿希免不了念叨几句,邓稼先却总是为儿子开脱:“孩子嘛,不要管得太死,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可以说,从1953年到1958年的这5年里,是邓稼先夫妇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光。
邓稼先和家人
但这样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1958年,二机部组建了研制原子弹的机构——核武器局(后来又称九院)。这年10月的一天,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对他说:“国家要放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个工作,怎么样?”
邓稼先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但他当时还很年轻,为什么会选中他呢?钱三强说了三点理由:一是邓稼先是学核物理的,专业对口,年富力强;二是他曾出国留过学,懂英语和俄语,能和洋人打交道;三是他是党员,组织纪律性强。
这天邓稼先回到家后,晚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善于体贴的许鹿希发现了丈夫不对劲,于是问他:“你今晚是怎么啦?”
邓稼先也干脆不睡了,他对妻子说:“没什么,我要调动工作了。以后家里的事我可能无法帮助你管了,担子都要落到你的肩上了。”
许鹿希听后大惊,她问丈夫:“调到哪?”
“这不能说。”
“做什么工作?”
“这也不能说。”
许鹿希沉默了,她明白自己的丈夫肯定是要去执行科研方面的绝密任务,泪水已浸湿了她的眼眶,过了半晌,她问丈夫:“那你给我地址,我要和你通信。”
邓稼先哽咽了:“这也不行……我将来的生命可能就要献给这件事情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过得就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许鹿希含着泪说:“放心吧,我是支持你的……”
这天晚上,邓稼先和妻子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一早,他就离开家奔赴茫茫大漠去了。
邓稼先
这段日子里,邓稼先很少回家,一般是白天回来简单休息一会,然后晚上又接着出门了。但无论他去哪里,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许鹿希都不问。许鹿希用自己柔弱的肩膀,默默地撑起了抚养孩子、照顾4位老人的重任。
不仅如此,许鹿希还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保密纪律的制约:她的同事不能到她家里去,她也不能向别人透露丈夫的工作性质,领导要问的话,只能说丈夫是做保密工作的。别人给邓稼先写的信件,都要先寄到许鹿希的单位,由她来转交给丈夫,不必回复的信件统统都不能回复。
渐渐地,许鹿希和很多亲朋好友都断掉了来往,很多人对此都不能理解,说许鹿希眼睛长到天上去了,把她骂得一塌糊涂,甚至有人还说邓稼先和她离婚了。孩子们因为长期见不到爸爸,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邓稼先充满了怨念。
1964年10月,邓稼先的母亲病重,许鹿希给邓稼先的领导打电话,说他的母亲已经下病危通知书了,能不能叫他回来最后看母亲一眼,领导说:“现在任何事情,邓稼先都回不去。一旦可以回去了,我们就立即派人送他回去。”
许鹿希不知道的是,当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几天以后就要进行试爆,邓稼先当然走不开。医院里的大夫只能用最大的力量维持着邓稼先母亲的生命,希望她能够见到儿子最后一面。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组织上立刻安排邓稼先回京。等邓稼先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邓稼先就使劲地捏母亲的手,就在这时,母亲的手动了一下……
那段日子里,全国人民都在欢庆原子弹成功爆炸,但邓稼先一家却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中,因为母亲走了。更令邓稼先感到遗憾的是,母亲直到去世,都不知道自己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其实尽管邓稼先不说,但在原子弹成功爆炸后,许鹿希已经隐约感觉到丈夫是在做什么工作了,但她依然什么都不问。
有一次,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来到许德珩家里做客,许德珩问他:“谁有本事能把中国的原子弹搞出来啊?”
严济慈笑着说:“你去问问你女婿。” 两位老人心照不宣地站在客厅,拄着拐杖,哈哈大笑。
原子弹成功爆炸后,邓稼先又受命率领原班人马研制氢弹,夫妻俩依然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1971年夏天,邓稼先的老朋友杨振宁回国访问,他要求见一见邓稼先,周恩来总理立即将邓稼先召回北京,邓稼先才得以与久别的妻子见了一面。
邓稼先和杨振宁
此时邓稼先发现清秀的妻子已没有了往日的神采,显得清瘦而疲倦。许鹿希见到丈夫后也大吃一惊:当年那身材高大、双目炯炯有神的汉子,如今头发花白,背也有些驼了,穿着旧灰制服和绿军便鞋,哪里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博士……
在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时,飞机空投核弹时降落伞没有打开,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没有爆炸。指挥部立即派出100多名防化兵去寻找,由于这枚核弹偏离预定的爆心处很远,搜寻队伍始终没有发现它的痕迹。
邓稼先决定亲自去找,基地司令员极力劝阻他说:“老邓,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的值钱!”
邓稼先却说:“这是我做的,我知道。大家谁也别去,进去了也是白受污染。”
就这样,邓稼先一个人进入了预定的爆炸地点,当他找到了碎弹的主要部分后,竟直接用手把这个含有剧毒的危险放射物捧了出来。几天之后, 邓稼先回到北京住进医院,检查结果表明,他的尿液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几乎所有的化验指标都不正常。
邓稼先(左)
尽管受到了核污染,但邓稼先依然坚持工作,这使得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他曾多次在试验现场晕过去。可是当氢弹原理突破的时候,当一次次核试验成功的时候,他却像小孩子一样高兴地跳了起来。
1985年7月,邓稼先来到北京,向国防部长张爱萍汇报工作,张爱萍发现他脸色不对,马上安排他去解放军301医院检查,医生经过检查后,惊诧地问道:“为什么现在才来?”原来检查结果表明:邓稼先已经患了直肠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
邓稼先身患绝症的消息传开以后,大家都惊呆了,中央军委首长命令301医院:不顾一切代价挽救邓稼先的生命。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教授亲自为邓稼先制定治疗方案,杨振宁也从美国寄回40瓶尚未面世的抗癌新药……但这毕竟太晚了,种种努力都是徒劳,病魔依旧肆无忌惮地吞食着邓稼先疲惫至极的肌体……
邓稼先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因白血球数目太低,血相太差,必须中断治疗,医生建议他回家休养。在这段日子里, 许鹿希陪着丈夫逛庙会,吃小吃,邓稼先的胃口非常好,他一顿竟然吃掉了3个春卷、3个艾窝窝……
1986年3月29日,邓稼先又做了一次小手术。他预感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于是对许鹿希说:“我有两件事必须做完,那一份建议书和那一本书。”
邓稼先说的是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和规范论。因为当时美、英、苏三国已经达到了核武器的设计极限,为了限制中国的核武器技术发展,当时三大国提出与中国共同签署禁核试验公约。邓稼先认为我国一定要赶在禁核试验公约签署之前,抢时间完成我国的核极限试验,否则我国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核大国。
于是邓稼先一边做着化疗,一边由妻子不停地为他擦拭着满头的虚汗,坚持在病房里写完了建议书。建议书完稿以后,邓稼先让妻子马上把它交给领导,他叮嘱妻子说:“这比你的生命还重要。”
在邓稼先去世前的一个月,医院给中央军委送上一份报告,说已经没有办法挽救邓稼先的生命,让家属准备后事。中央军委经过研究,给出了一个意见:邓稼先一辈子隐姓埋名,做了一辈子的牺牲,在他去世之前,要对他解密。
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刊登了一篇题为《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报道。这时全国人民才知道,是邓稼先主持和设计了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枚氢弹。
报纸对邓稼先的报道
这一天很多人给许鹿希打来电话说:“许鹿希,邓稼先还活着吗?为什么他做了这么多的事情,现在一下子都在报纸上刊登了?”许鹿希看到报道后也非常绝望,因为她知道,丈夫的日子不多了。
1986年7月29日下午1时50分,邓稼先在妻子、儿女的守护中长眠,享年62岁。临终前,他曾对许鹿希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进入弥留之际
1996年7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当天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核试验,从第二天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这一天,正是邓稼先去世10周年的纪念日。一个多月后,联合国成员国共同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很多人曾问许鹿希是否后悔嫁给邓稼先,她说:“爱情的最高境界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她和邓稼先早已把对彼此的深爱,与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如今已经94岁的许鹿希老人早已退休安度晚年,让我们一起祝她健康长寿吧!
作者简介:帝哥,一位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的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