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6年这一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逝世。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周总理地离开,而久久不能自拔的时候,同年的7月6日,我们的开国元勋朱德同志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朱老总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一如既往地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而从他入院接受治疗到去世,这中间仅仅隔了10天。
在朱老总离世后,华国锋急忙将这一消息上报给了毛主席,面对朱老总的突然离世,毛主席哽咽了地说了一句话……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毛主席在朱老总去世后到底说了什么!
明星陨落
1976年1月8日是一个举国悲痛的日子。
我们新中国伟大的外交官,令全国人民敬重和爱戴的周总理在这一天于北京因病去世。
当时,已经90岁高龄的朱德老总在得知这一噩耗之后,直接就瘫坐在了椅子上,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周总理去世的这一消息,对朱老总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去世后的几天,朱德几乎没吃几口饭、没睡几次觉,本就年迈多病的身体,开始变得更加地憔悴。
在周总理的葬礼结束后,朱德很快就从悲伤中迅速调整了过来,他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在几个月内,连续接见了好几位国家的领导人。
当时,朱德身边的助手和他的家人都劝他不要这么拼,面对身边人的劝解,朱德并没有理会。
他表示:自己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他希望能够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为国家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时间来到1976年的6月21日,这一天,朱德在北京会见了澳大利亚的联邦总理——这也是朱老总生前,最后一次代表国家会见外宾。
在会见外宾那天,朱老总不慎着了凉,回去后就一直低烧和咳嗽,但朱老总并没有去看医生,而是自己吃了点感冒药和止咳药就继续工作。
直到当天夜里,康克清发现朱德发烧以后,她才紧急叫来了医生。
而医生在诊治完朱德以后,立即建议朱德住院接受治疗。
但当时澳大利亚的外宾还没有走,朱德想到自己还要接见外宾,便拒绝了医生住院的请求。
医生们见朱德心意已决,知道很难让他改变主意,便只能无奈地默许了。
但就在一周后的一个早上,也就是6月26日的早上,朱老总睡醒后便觉得全身无力,好在康克清发现得及时,朱老总被及时地送到了医院。
住院后不久,朱老总的肾脏便出现了问题,他的身体条件急剧下降,在医生的一番急救之下,朱老总的生命体征才得以逐渐平稳下来。
即使因为生病住进了医院,朱老总还是不愿意好好休息,他仍旧在为接见外宾一事而操心,老是询问助手:外宾的事是否安排妥当了。
直到助手告诉他,党中央安排其他人代替他前去接见外宾的时候,他才松下来一口气,闭上眼休息了一会。
而在得知朱老总生病住院后,他的许多战友们都前来看望他,他们一起回忆往事,在谈话间,众人也多次湿了眼眶。
也许是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了,朱德在弥留之际叫来了自己的女儿,嘱咐她一定要听党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同时,朱德还叮嘱自己的妻子康克清,在他死后,将自己多年来攒下的两万多块钱工资全部作为党费,上交给党和国家。
在交代完所有的事情以后,7月6日,朱德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
而从他住院到去世,这中间仅仅10天!
在毛主席的助手华国锋得知朱老总去世的这一消息之后,他急忙放下自己手头上的工作,赶到毛主席的住处向毛主席汇报。
而当时,毛主席因为身体的原因刚刚经历了一场急救,华国锋知道毛主席还在为周总理去世的事情而悲痛。
因此他并不敢在见到毛主席的第一时间,就将朱老总去世的这一消息告知给毛主席。
可是,毛主席一见到华国锋,便急忙询问朱老总的身体情况,华国锋见事情瞒不住了,便只能如实向毛主席报告了朱老总去世这一噩耗。
在得知朱老总去世的消息后,毛主席不由得回忆起自己和朱老总多年来的情谊,紧接得身体一震,他哽咽地向华国锋问到:“‘朱毛朱毛’,不能分离,现在朱去见马克思了,我也差不多了!”。
而在悲伤之余,毛主席嘱咐华国锋,一定要好好料理朱老总的后事!
……
说起毛主席和朱老总之间的故事,那可就多了去了。
朱毛之间的情谊
毫不夸张地说,毛主席和朱德元帅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是荣辱与共的知己、是一辈子亲密无间的搭档!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和朱德多年来始终都矢志不渝地、互相支持着对方,始终都在并肩同行!
毛主席和朱老之间的正式会面,发生在红军井冈山会师的时候,两人一见如故,彼此都被对方所吸引,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朱毛”之间的合作便已经开始!
井冈山会师之后,毛主席和朱德并肩同行,携手带领红军战士共克强敌,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围剿,还带领红军战士们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因为那几场出色的战役,在井冈山周边开始出现了一首夸赞毛主席和朱老总的歌谣,而“朱毛”的名号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打响的!
起初,愚蠢的敌人还认为“朱毛”仅仅只是一个人。
而在他们得知“朱毛”并不是一个人的时候,一个邪恶的想法开始在敌人的心底里滋生。
他们在见识了“朱毛”的厉害之后,便派人仿照毛主席的笔迹,写了一封挑拨离间的信件送到了朱老总的手中。
本以为朱老总和毛主席的关系,会因为那封信而遭到破坏,但实际上并没有。
朱老总在阅读完信件后,反手便带着信找到毛主席,将信件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中,笑着对毛主席说自己对毛主席绝对信任!
而在长征时期,因为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曾有人逼迫朱老总站出来,反对毛主席的正确主张。
但朱老总面对那些人的逼迫并没有动摇,他坚定地表示,即使是将自己撕成两半,他也不会反对毛主席,更不会断掉和毛主席之间的情谊!
也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中,“朱毛”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更加深厚。
那么,为什么朱老总和毛主席之间能够建立如此深厚的革命友谊呢?
这一切其实和他们俩的性格有关。
毛主席是我国革命的理论家,他深入广大农民百姓之中,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说是十分明了。而且毛主席还具有十分出色的政治嗅觉和头脑,对时局的变化能够很好地把控。
而朱老总虽然没有毛主席那样出色的政治头脑,但是相比于毛主席,朱老总在带兵打仗方面可以说是一个佼佼者,他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方面,具有十分出众的才能。
他们俩一个是理论家,而另一个则是实践家,两人相辅相成,配合默契。
“朱毛”不分离
在井冈山作革命斗争的时候,朱老总担任红四军的军长,而毛主席则担任红四军的党代表,当时红四军的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呼毛主席为“毛委员”。
当时红军战士们的武器装备不仅不好,而且弹药还少得可怜,许多新来的战士并没有枪,他们用来和敌人战斗的武器仅仅只是一把梭镖或木杈。
但在朱老总和毛主席的指挥下,红军战士们在面对敌人时都表现得十分的勇猛,个个都不惧生死。
只要战斗的命令一下达,战士们就会如猛虎一般冲到战场上与敌人进行搏杀,将前来围剿的敌人打退。
当时,红军战士们的作战条件十分恶劣,生活条件也很差,但毛主席和朱老总并没有被这些不良因素吓退。
他们俩经常在一起,昼夜不分地分析敌情,制定有关的作战计划,还一起创造了“游击战十六字诀”,这一口诀被充分运用到了红军战士与敌人的战斗中去,为红军战士们的胜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而在第二次反“围剿”时,国民党出动了近20万的兵力,而红军战士当时满打满算也仅有两万余人,不足三万人。面对数量高于我军数倍的敌军,朱老总和毛主席制定了“集中兵力,对付分散之敌”的战术。
在正确战术的加持下,红军战士三战三捷,缴获了敌人大批的武器装备,同时也击毙了许多前来“围剿”的敌人。
而在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之时,毛主席和朱老总果断带领部队进山,寻找机会巧妙地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粉碎了敌人“围剿”我军的天真幻想。
而在第三次反“围剿”的斗争中,敌人在吸取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后,出动了更多的兵力前来“围剿”红军战士们。
但毛主席和朱老总面对强悍的敌人临危不惧,采取白天隐蔽,晚上行军作战的战略构想。
每次战斗,两人都会在距离前线仅两三公里的地方亲自指挥战斗,有好多次敌人的子弹就在他们的耳边飞过,炮弹就在他们的身边爆炸,情况可以说是十分的危险。
但一直以来,他们俩都从未退缩,带领红军战士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三次反“围剿”的成功,也让毛主席和朱老总成功地将红四和红一方面军给发展了起来。
后来“左倾主义者”将毛主席的指挥权剥夺后,朱老总和毛主席不得不分开。
也就是在“朱毛”分开之后的那一段时间里,红军战士遭受了惨重的打击。
以至于一度陷入危急之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党中央才再度请出了毛主席和朱老总,在“朱毛”二人的领导下,我军才得以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1973年,毛主席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感慨到:“朱不能没有毛,毛不能没有朱!”
随朱而去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繁荣发展,曾经的领袖们在岁月的磨砺下也光辉不再。
晚年的朱老总因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而越发憔悴,因为糖尿病,朱老总的饮食受到了严格的管控,这也使得他原本郁闷的心情更加地烦躁。
但虽然身体不好,但朱老总的家庭还算和乐,他的儿女们一直都和他住在一起,而子女们生下的孙子孙女加起来也有十来个孩子,可以说是儿孙满堂,皆在膝下。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许多的事情令朱老总伤心,那便是曾经的战友们一个个相继离世,有很多战友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就阴阳两隔。
每每听到战友们病逝的消息,朱老总都会一个人暗自神伤。
以往亲密的战友们相继去世给朱老总的内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而在周总理去世之后,朱老总在悲痛之余也开始更加卖力地工作。
家人们都劝朱老总多注意身体,朱老总却说,周总理走了,主席的身体不好,自己要多做一点,为主席负担!
而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也加剧了朱老总身体的损耗,但他对此毫不在意,还在听说毛主席身体不好后,将自己身边的医护人员调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而在1976年7月6日朱德逝世后,毛主席面对这一噩耗,沉浸在悲痛中久久不能自拔。
但在悲伤之余,毛主席还是要求工作人员,妥善处理好朱老总的后事,并哽咽到:“朱毛不分离,如今朱去见马克思了,我也差不多了!”
而就在朱老总去世后两个月,也就是1976年的9月9日,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朱毛朱毛,我是猪身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毛主席在朱老总生前对他讲的话。
“朱毛”这一组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结合,这是因为有这两位伟人,才有现如今我们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参考文献:
《党史人物纪念馆》人民网
《朱德》中国政府网
《说不尽的毛泽东》名人学者访谈录
《毛泽东与朱德》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