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众人的活法|沙僧式的活法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发布啦 0 0

题记:如果说活着就是修行,那么西天取经路上沙僧的活法,无疑是简单而自足的。在回归正道选择了取经之路后,没有纠结、没有焦虑,事来则迎,事往则放。默不作声,一路向前,跟着队伍也修得了人生的圆满。正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们芸芸众生的人生之路,何尝不是类似西行求人生圆满的修行之路,只不过没那么艰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但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略显浮躁的社会,在我们博众,仍然有人如沙僧一般心事简单,一往无前,不求自得。

博众人的活法|沙僧式的活法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从一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巨头到当时还是小公司的博众,您是怎么想的呢?”
晓锋笑笑答到:“没想那么多,当时部门直属领导推荐的,相信领导,觉得这家公司应该不错。”
“之前从来没干过,客户要做一条自动化线的活也敢接?”
晓锋还是笑笑:“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尽一切办法把东西做出来”。
“您在公司待了十七年没功劳也有苦劳,中间还因组织架构调整被‘罢过官’,后来又官复原职还升了,曾经滑落的时间不难过吗?”
晓锋不禁大笑:“反正我觉得我没做错什么,当时也真没想那么多,听从组织安排呗,我相信公司的考虑,这么多年对博众也有很深的感情”。

“媒妁”之言一入博众沉入海

2005年,晓锋还在一家大型电子信息企业做设备维护,当时博众是他们的合作伙伴。因为当时所在部门在进行工作调整,晓锋不得不思考新的职场之路。主管和他说要不要去博众看看,他也没多想,就来了。当时博众还在松陵镇梅里村,条件可以用“破旧”两个字来形容,而且灰尘很大,整体灰蒙蒙的感觉。与大公司相比,要说心里没有落差,那也是假的。主管说,就先试试看,他还是比较简单的想法:主管觉得不错的公司,应该还是可以干的。进来后,感觉老板还是很好的,虽然条件艰苦,你做什么,他都看到眼里,也都会及时的给予不错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就感觉不管怎么样,在这里人家把自己当个人物看。

心里舒服了,就自然愿意干。与在大厂做好专业分工的事情有所不同,因为博众是早一批在中国从事自动化研发和制造的设备企业之一,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完全是需要从零开始积淀的,所以在这里什么都得干:设计、采购、加工、编程、组装、调试、客户现场维护等等,都得自己学会,对人的全面要求也非常高。所以那个时候的状态真是没日没夜的,通宵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人就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里,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完全陷进了自动化行业的“汪洋大海”出不来了。正是“一入博众深似海,从此饭局别叫我”。
但那时候就是愿意去学,去做呀。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起步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外资进来建厂才逐渐从无到有的。就觉得人家的设备和技术就是厉害,能帮助企业这么快速高效的生产出好东西。对于从农村出来的
晓锋来说,和博众的创始人一样,国外自动化设备的高效,让他感受到了我们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落后的现状也激发了他不断学习奋斗的决心。
为此,他现在自嘲说一直被妻子“嫌弃”:当时的晓锋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那段时间,他的妻子也有了身孕。一次妻子在家里坐上塑料凳子,因为质量可能不是很好,凳子塌了摔倒在地。电话打给晓锋,晓锋只问了有无大事,没有就等处理完手里的工作再回去。至今她的妻子有时还会吐槽:在他眼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而不是爱人。晓锋无辜地说,我们也不是那种会甜言蜜语的人,也不会哄她开心,其实心里不担心不心疼是假的,但是工作在手上,不处理完心里放不下呀。

博众人的活法|沙僧式的活法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困了就睡,饿了就吃

2008年,博众精工开始从半自动化真正进军自动化。实际上博众精工当时的基础也不是很好,但是老板的口碑还不错,所以有一些企业还是很喜欢和博众合作。当时本地一家给某大型台资企业做配套的企业找到博众,希望帮他们开发一条自动化线。
当时这个活到了晓锋手里,其实他之前根本没做过类似的开发。但既然接到了业务,那就得去满足客户的信任和期待,他也就没想那么多,接到活先做,做的过程中再去克服,也没工夫去担心做不出来怎么办。所以,整整一个月,
从接到单子开始,就开始自己摸索。先是到客户的现场去看整体设备运营,会得到一些启发;然后与客户的经理谦虚真诚地交流,对方也会很愿意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这样,在当时还没有3D软件的情况下,用CD设计了一个月,经过不断打样,不断地解决出现的很多问题,最终还是把设备做出来交给客户验收了。
当问及当时怎么确定能做得出来的时候,晓锋笑笑,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做出来了。当时只是想着先做呗,根本也没时间去管压力啊什么的。只要真想去做,应该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当然,我这个人还是比较习惯动脑筋的,会全天投入到工作中去,感觉身体困了就睡一会儿,饿了就吃,休息好了接着干,晓锋的话语还是那么轻描淡写。
日本的经营管理之圣稻盛和夫说过这样的话:
你只管努力,要努力到神灵和老天爷都要情不自禁帮助你!也许,晓锋就是如此,当他全身心地想去完成一件正念事情之时,他的能量和磁场,接通了我们世人可遇不可求的“灵感”。正如大诗人陆游亦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可许则许,莫向外求

在博众的17年,晓锋基本只是顺其自然地用心工作,但这并非代表着就一定没有挑战:
2014年,当时与我们已合作数年的、一个消费电子行业的全球巨头要上一条全球领先的生产线,当时技术难度大、时间紧、要求高,客户的高层都亲自到现场来看。设备需要不断调试,当时整个团队都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帮客户把设备按时做出来。那种感觉,就是一条道,不知道走到什么时候是尽头。
但是当时博众上至创始人团队下至一线工程师,整个团队完全扑上去了,人人都很拼。大家三个月没完整休息一天,都憋着一股劲:这么重要的设备线,我们做不出来,博众就无法在这个行业深耕;但一旦我们做出来了,则我们连这个行业要求最高的客户我们都能服务好,我们就有信心服务好整个消费类电子行业,这是博众的实力,也是中国自动化设备研发制造企业的实力。
最终,我们还是如期的完成了客户的期待。
经此一役,我们整个团队更加的团结和敢拼,“败则拼死相救”,说的可能就是我们吧。问及当年的状态,晓锋笑言:现在回想起来,连续三个月不间断的奋战,因为大家都在那里拼搏,当时就是那个氛围,我也没其它想法,就是跟着大家一起往前走,最终我们还是取得了我们应有的成绩,
我感觉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很有成就感,这段人生经历也是刻骨铭心的。我觉得做事情还是不要首先想到各种困难和压力,就如我们创始人常说的,心朝内去反省和认知,做着做着就有感觉了。当然真正去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也忘记了苦累。
而在2017年的经历,在外人看来可能略显苦情:由于博众发展的需要,晓锋所在部门与其它部门进行了一次组织重构,晓锋从课长变为普通工程师。因为不带团队了,也无明确发展方向,要是一点失落也没有那是假的。但晓锋觉得,组织可能有组织的考虑,也不去想那么多,他更多的时间花到了设备出来之后的现场调试上。
后来,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上市后,晓锋所在部门因业务发展需要又进行了扩充性调整,朱晓峰不但“官复原职”,而且还从“课长”升任“部门经理”。

当问及那段时间的感受,晓锋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在博众这么多年,对这里是很有感情的,最好的青春都贡献在了这里,也见证了中国从半自动化到自动化,再到今天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进程,这一切都融入自己的生命。

因此,他每天都习惯了到公司来,看看设备,思考下怎么改良。如果哪天一下子放假几天,还觉得有点不习惯了。出生农家的晓锋虽然脱离了农门,但骨子里,农耕文明那种对自己所守护的一亩三分地的倾注心力,还是在不经意的延续着。而农耕文明特有的顺天安命,克守本分的特质,也让晓锋从来都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来不去强求什么。但晓锋在一种淡然的活法中,回头一看,似乎作为普通人该有的也都有了,他也很知足。

博众人的活法|沙僧式的活法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晓锋的活法,有着这个时代难得的宁静和纯粹:一旦选定一样东西和一种人生态度,就会心无旁骛地坚持下去,将心注入,遇到任何困难或不平之事不会去轻言放弃,很像《西游记》的沙僧尊者。

但晓锋觉得,在我们博众,特别是工程师队伍的老底子,很多都是这样的人,我也只是他们中普通的一员。如果要讲企业文化,这可能就是博众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吧。他觉得,我们所祈求的,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有些东西我们得到了也未必是好事。“可许则许,莫向外求”,我觉得这八个字讲得很好,他能让我们活在每一个清醒觉知而少烦恼的当下,让我们可以很专注于一件事上,没那么多的欲望,这应该也是博众人这么多年能持续精进的本因吧!

博众人的活法|沙僧式的活法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7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