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煜观史
编辑/明煜观史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为了中国的未来发展考虑,共产党与国民党的领导人,进行了为期四十三天的和平谈判。
谈判的地点定于重庆,在这期间国民党的高层领导人,特地指派了一名优秀的司机,由他负责毛主席这段时间的接送工作。
这名司机叫邰学海是河南颖县人,是蒋介石的专职司机。
他为蒋介石开了七年的车,也一直相信国民党能够取得内战的胜利。但是这种观点,却在遇见毛主席后发生了改变,他开始坚信取得赢得胜利的将会是共产党!
毛主席究竟是怎么影响他的呢?
毛主席和蒋介石
成为专职司机
邰学海出生于民国六年,也就是1918年。家里人口众多,邰学海排行第四,有三位兄长,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幼年时的邰学海乖巧懂事,聪颖好学。因为父母身上的担子太重,在幼年邰学海就和自己的三个兄长,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再能拿得起镰刀后,邰学海就会和自己的父母下地干活,收割粮食。但是邰学海并不想和自己的父辈一样,被困在这片田地中,他想出去闯荡看看外面的世界。
1935年邰学海和自己的长兄,来到了湖北汉口市。在这里邰学海见识到了,大城市的繁华景象,他想要留在这里。
毛主席
在和自己长兄商议过后,邰学海就在这里找了个洗车的师傅,跟着他学洗车这门手艺。
靠着自己能说会道的本事,在学了几个月后,邰学海就被师傅介绍到汉口市公安局总局工作,邰学海开始为这里的达官贵人们清洗车辆。
在公安总局洗车的这一年间,邰学海也认识了一些,达官贵人的专属司机。再与他们的聊天中,邰学海得知有位贵人家里,这段时间准备聘用司机。
邰学海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便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开始苦练自己的车技。1937年邰学海考取了汽车的驾驶执照。
但可惜的是邰学海,并未如愿进入到达官贵人的家里当专职司机。不过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精湛的车技,进入了部队里担任备位司机。
蒋介石
1938年初邰学海在贵人东方白的相助,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成为蒋介石的专职司机。
蒋介石的司机
在当上蒋介石的专职司机后,邰学海明白古人所说“伴君如伴虎”的含义了。蒋介石虽然不会随意打骂下属,但是只要下属犯错,就会受到蒋介石的责骂。
邰学海为蒋介石开车时,整个人的精神紧绷着,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深怕开得不好让自己丢掉饭碗。
但即使是这样,邰学海也不能避免被蒋介石责骂,因为行驶在路上有些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蒋介石
有次蒋介石要回住所拿一些材料,就在路上吩咐邰学海开快一些。邰学海遵从蒋介石的命令,提了一些行驶速度,但是蒋介石仍然嫌慢,便呵斥了邰学海几句。
汽车行驶途中邰学海不敢急刹,在路过夫子庙时,不慎被被附近打架的狗,挡住了去路。
邰学海顾及到蒋介石,没有及时踩住刹车,就导致行驶的汽车,压上了一只狗。坐在车上的蒋介石听到狗的哀嚎后,表情阴晴不定。
邰学海也感到车里的气氛不是很好,在接下的路程中,邰学海全程小心翼翼,深怕再出现什么坏事。
蒋介石
蒋介石在回到住所后,狠批了邰学海一顿,质问他“为什么这么粗心?”并扣除邰学海相应的工钱。
邰学海对于蒋介石,这种吹毛求疵的要求早已习惯。在采访中他表示:
“蒋大总统的性子便是这样,我们也都习惯了。但他除了偶尔对我比较苛刻以外他对我也都不错。”
除去在开车的过程中,邰学海与蒋介石的接触较多外,在生活中就没有其它的接触了。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如果蒋介石不提话题,邰学海也不会与蒋介石沟通的。
不过大多数情况是,蒋介石会在车上,与国民党高层商讨机密的行动。每当遇上这种情况,邰学海就会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毛主席
他会专心致志地开车,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外面。在日常生活中,邰学海不能给任何人讲述自己在车上听的话题。也因这份具有机密性的工作,让他不能随意地结交朋友。
但是邰学海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毕竟在这种战火纷飞的时代找个稳定又体面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虽然这份工作的规矩多了一些,但是收入还是不错的。
为毛主席开车
1945年8月,毛主席来到重庆参加与国民党的谈判,蒋介石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派遣邰学海,负责毛主席的在重庆期间的出行安排。
邰学海在后来曾表示,给毛主席当司机的感觉,比起蒋介石要好上很多,工作上的任务也会轻松一些,车上的氛围也不会太严肃。
毛主席
这四十多天的工作内容是,接送毛主席。邰学海需要,在早上开着轿车把毛主席从在重庆的住所,送到重庆当地共产党的办事处。到了晚上,再把毛主席从办事处,送回住所就行了。
再与毛主席这些天的相处中,邰学海并没有从毛主席身上,发现属于上位者的傲慢,毛主席身上的气质威严但又很温和,给人的感觉如沐春风一般。
据邰学海回忆:
“毛先生对我非常客气,如果当天不用车的话,就会对我说一声谢谢,然后告诉我下次用车的时间。我回去还要把一天的行程告诉陈希曾,之后才可以回家。”
虽然是邰学海负责护送毛主席,但在接送毛主席的路上,也会有另外一些车随行。
毛主席
这些车有些是专门随行保护毛主席安全的,另外一些则是美方政府派来的。毕竟外界对于这次谈判的关注度也是非常高的。
邰学海几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他有些无措,但是自己的责任心,还是让他冷静了下来。
毛主席看出邰学海的不知所措,就随和地解释道,这些车辆跟着并不会出什么事情,让邰学海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毛主席随和的话语,减轻了邰学海的心理压力。在之后四十多天的相处中,邰学海也越来越钦佩毛主席。
毛主席
邰学海在和毛主席的相处中,感受到了毛主席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宽广博大的胸襟。
虽说邰学海对于共产党的了解,并不是很清楚,但是邰学海却认为,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共产党一定会有大作为的。
在这次谈判结束后,毛主席送给了邰学海一件贵重的礼物,以此感谢这些时日邰学海对于自己做的这些工作。
这让邰学海非常惊讶,毕竟自己在这些达官贵人眼里,就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在这四十几天的相处中,毛主席给自己准备了礼物。
在后来的采访中,邰学海表示毛主席是一位有情有意的人,他儒雅随和,品质高尚,所有人在他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毛主席
而毛主席之所以送礼物给邰学海,是因为自己在这四十多天的工作中,给毛主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采访中邰学海提到给两位领导人,担任专职司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为蒋介石当专职司机的几十年中,邰学海与蒋介石始终保持着上下级的关系,蒋介石带给邰学海的感觉一直是严肃,充满紧张感的。
但是毛主席却不同,毛主席虽然也是很威严,但是会带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他并不会在遇上急刹车时呵斥邰学海,反而会与邰学海在车上聊聊天,缓解他的紧张情绪。
毛主席
司机生涯
在国民党内战失败后,邰学海来到了台湾,继续担任蒋介石的专职司机。而蒋介石的脾气,也随着年岁渐大,渐渐地没有了火气。
这时开始,邰学海不再只为蒋介石一人开车,他也渐渐地成为蒋经国的司机。对于给蒋经国开车,邰学海觉得还不错。
蒋经国并不向他的父亲蒋介石那样乱发脾气,他对于专车司机并没有什么要求,因为蒋经国本身,就是一位不甚讲究的人。
1968年已经五十岁的邰学海,在蒋经国的要求下,载着他来到台北的空军雷达站,蒋经国准备来一场突击检查。
蒋经国
邰学海对于蒋经国的这次出门,是比较担心的。毕竟蒋经国的出行计划,是在自己要开车时才从蒋经国口中得知。
所以并没有随行人员,保护蒋经国的安全。邰学海劝蒋经国找些随行人员,但从苏联留学归来的蒋经国并不喜欢这样,就没有听从邰学海的建议。
迫于无奈邰学海只能出发了,在到达山脚下后天也差不多要黑了。邰学海表示要和蒋经国一起上去,但蒋经国却命令邰学海坐在车里,他要一人独自上山。
邰学海没有理由拒绝蒋经国的命令,就只能坐在车里在山脚下等着蒋经国回来。可是过去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见到蒋经国的身影。
蒋经国
邰学海立刻就拨打山上雷达站的电话,询问他们蒋经国是否以下山,上面的值班人员接收邰学海的电话,告知邰学海蒋经国并没有来到雷达站里!
这下可就急慌了邰学海和值班人员,值班的长官立马致电蒋介石,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他立刻组织搜救部队,前往山上进行搜索救援。
蒋介石是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蒋经国会这么不喜欢他人的跟随,如果今天有人跟他一起前往雷达站,就不会发生这种事。
搜救部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索,总算在一处视野开阔的空地中,找到了迷路的蒋经国。
蒋经国
蒋经国以前在别人的引领下,去过山上的雷达站,但是当自己一人上山时,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迷了路。
但因对自己过于自信,所以他并没有携带任何用来通讯的设备,只好找个开阔的地方,方便他人的救援。
此次事件后,因为蒋经国的求情,邰学海并没有受到蒋介石的惩罚,但蒋经国在这件事后,就不能再单独一人行动了。
故乡情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邰学海协同自己的妻儿,也来到了台湾生活。自此邰学海正式和自己大陆内地的亲友别离。
蒋经国与蒋介石
在这些年中,邰学海无时无刻地想念着自己故乡的一切。1979年大陆与台湾之间可以邮寄信件,于是他给在河南的亲友写了几封信寄给了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思念。
1987年蒋经国宣布开放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人员往来,蒋经国的这一举措,结束了海峡两岸四十年不来往的局面。
邰学海也趁着这个关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时隔四十多年回到故乡后,邰学海热泪盈眶,家里除了父亲已经逝世外,母亲和自己地兄弟姐妹身体都非常的健康。
2019年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启海峡两岸家书的征集工作。到2022年为止这里已经征集到,将近两千封的家书。
博物馆中的家书
这一封又一封的家书带着亲人的思念,跨越了千山万水来到他们身边。
邰学海和家人也是这些信件的主人公。他的弟弟写给他的几封信件也被博物馆珍藏着。
三封信件的内容讲述的是,一件沉重悲伤的家事。在邰学海探亲后不久,他的母亲就与世长辞了,家里人一时间联系不到邰学海,就直接为母亲举办了葬礼。
之后写了这些信件,讲述下葬的过程,让邰学海不要伤心,要保重身体。并于邰学海商量为母亲立碑的事宜。
信中还表示:
“你信上讲,立碑时你们可能回不来,我完全理解。哥嫂年迈,体弱多病,不求你们回来,只希望二位多保重身体,多活上几年。”
信件
尾声
这些家书,距离我们的年代并不算久远,信件里面的内容也只是寻常的亲友问好,叙述家常。
但是我们也能从这些家书中,读出主人公那溢出信件地思念。期望他们能等到祖国的统一,回到自己的故乡,找寻自己的亲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