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雷军宣布小米造车,他说:这是小米史上最重大的决定,也是自己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未来十年,小米将投入100亿美元做智能电动汽车,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我坚定看好小米造车前景,同时,我也坚持认为,雷军需要更深入的反思,小米为什么错失了2019年的蔚来汽车?
蔚来汽车市值,2019年前超过100亿美元,2019年跌到不足20亿美元,2019年后涨到1000亿美元。如果2019年雷军下定决心,投资蔚来汽车100亿人民币,那么今天小米的局面,将至少上两大台阶。第一大台阶,小米将因此至少赚2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一年赚20亿美元需要赚10年。第二大台阶,小米将因此成为头部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这是什么概念?可以让小米节省10年时间。
在企业界,比马云、马化腾、马克·扎克伯格、马斯克更厉害的存在,叫马后炮。而从专业角度批评小米和雷军,就很有马后炮的嫌疑。雷军是世界级企业家,连他都会错失的重大战略机会,放眼全中国、全世界,任何一个企业人处在他的位置上,都完全有可能错失,当然更包括我。事实上,2019年错失了蔚来汽车的,不仅仅是小米和雷军,而是除合肥市政府外的所有相关机构和人员。
对我来说,如果没有雷军之前投资蔚来汽车的基础,如果没有2021年小米造车的决定,如果小米和雷军没有成为苹果和乔布斯、特斯拉和马斯克那样的追求和可能,那么谈论小米和雷军为什么错失蔚来,就是过于苛责了。
雷军很早就开始关注智能电动汽车了,早在2013年他就两次拜会了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并在当年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之后还投资了蔚来和小鹏。小米在宣布造车之前,也投资了近10家电动汽车产业链公司。但为什么2019年就没能把握住收购蔚来汽车的机会呢?可以从蔚来和小米两方面看。
从蔚来方面看:站在2019年的时点上,公司一年亏损一百多亿,即便投入一百亿的资金进去,也不够支撑一年时间的,后续还需要追加多少?追加到何时是个尽头?确实让人心里没底。当时伴随蔚来的,还有汽车自燃、高管离职、老股东减持,甚至第三大股东高瓴资本还将股份清仓。所以,客观上确实让人难以看好并下注。
从小米方面看:在手机市场上,面对华为手机的强势崛起,小米手机虽不至于招架不住、节节败退,但也是疲于应付、前景堪忧。资本市场上,小米市值也是一路走低,在2019年9月份,市值跌到了只有2018年高峰时的三分之一。所以,客观上确实也是自顾不暇、无暇他顾。
面对内忧外患、错综复杂、客观不利的决策局面,小米和雷军错失蔚来,实在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但是,为什么合肥市政府就出手了呢?!为什么小米和雷军就不能战胜客观,做出和大家不一样的决策呢?!
深层的原因是雷军没有真正问自己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智能电动汽车是不是真的代表着未来?二、蔚来和李斌是不是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超级创业者?面对这样两个根本性问题,2019年之前和2019年之后,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即便站在2019年,其实也是不难得出肯定答案的。
为什么雷军没有真正问自己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呢?更深层的原因是雷军太忙了。其实,真正的企业家,几乎没有不忙、不勤奋的,甚至可以说,真正的企业家一定是忙的、必须是勤奋的,关键是忙在什么地方、勤奋在什么点上,是更多的忙于日常事务、经营管理,还是更多的忙于战略决策、组织建设。
中小微企业家,更多的忙于日常事务、经营管理,是很正常的甚至是很必要的。中大巨企业家,则应该逐步转变并升级自己的工作模式,更多的忙于战略决策、组织建设。很显然,雷军之忙,更多是忙于日常事务、经营管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主动、全面、深入的开展更加复杂艰辛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作。以雷军的实力和积累,问出那两个问题并不会太难,得出正确的答案也不会太难,进而下注蔚来汽车100亿人民币也很顺理成章,退一步讲,没了这100亿人民币,对小米来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但为什么正确的事情就是没有发生呢?根源还是在雷总没能转变和升级自己的工作模式,更多的将时间精力投入到战略决策和组织建设上来。
——企业家顾问何万斌,很喜欢雷军,看好小米成为世界级伟大公司的前景,对小米和雷军有特殊的关注,并发表观点如上。
据悉:何万斌老师是顶级企业家顾问,终身致力于创建伟大公司,长期为三一、红豆、远东等千亿万亿级企业的企业家提供顾问式服务。作为独立企业家顾问,他专注向千亿万亿实力或潜力企业的企业家提供商业顾问服务;但对遭遇重大困境且心性良善的企业家、普通家庭出身且有志创建伟大公司的90后,他也愿意考虑提供公益顾问服务。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