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分四季,暖春、炎夏、凉秋、寒冬,每一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
茶的茶性也分为:寒、凉、平、温,对应着四季,展露着自己的性格。
陆羽的《茶经》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味苦,甘,微寒,无毒。归经,入心,肝,脾,肺,肾脏。阴中之阳,可升可降。”——《本草纲目》
茶本属寒,有的人不适应茶的寒性,于是,自明清起,人类逐渐创造并完善了茶叶的加工工艺,出现了六大茶类,使茶有了四种不同的茶性,适饮于更多人。
图片源自网络
中医将药物分为“四性”:寒、凉、温、热,“四性”之外还有一类药性平。
而茶中的“茶性”便源于中医所说的“四性”。
绿茶、黄茶茶性为寒,白茶性凉,青茶性平,红茶、黑茶与老白茶则茶性性温。
这与它们的发酵程度有关,发酵程度越低,茶性就越偏寒,反之发酵程度越高,茶性则越温和。
一张图,可以让茶友们更直观地了解六大茶类的茶性。
不同的茶,适合不同的人,自己适合什么茶,要怎么区分呢?
按季节
一般来说,四季的变换可以作为选择茶饮的根据。
暑热季节适合茶性寒凉的茶:绿茶、黄茶、新白茶。
冰冷季节适合茶性温平的茶:红茶、黑茶、老白茶。
按体质
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燥热与虚寒,适合喝什么茶,也要根据体质来判断。
体质燥热的人适合茶性寒凉的茶;
体质虚寒的人适合茶性温和的茶。
图片源自网络
不过现代人的体质不能仅仅用燥热、虚寒来划分,由于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人们的体质会出现两种体质相兼的情况:有的人体型较胖、容易上火,却肠胃虚寒;有的人体型较瘦,却身含热气。
饮茶本是一件愉悦且有益于身体的事情,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更要正确饮茶,才能更好地享受茶中乐趣。
图片源自网络
1、饮浓茶
茶水比例掌握不当,若是茶水太浓,茶汤中浸出太多物质,咖啡碱和茶多酚浓度也会过高,对胃的刺激性太大,长期饮用,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虚寒体质的人更要注意。
2、空腹饮茶
胃里空空如也,饥肠辘辘,这时饮茶不仅会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还会使茶中的物质过量吸收,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茶醉的症状。
3、饭后马上饮茶
茶中含有一种物质,称为“鞣酸”,鞣酸会与肉类、蛋类、豆制品、乳制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凝固反应,形成鞣酸蛋白凝固物,不易被消化,长期如此,会对胃产生损伤。饭后1小时后饮茶为佳。
选茶,没有什么绝对,判断一款茶是否适合自己,一杯温茶入口,用身体感受,身心舒适,那便是适合现在的你,但茶性不可不知,知茶性,才能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茶。
传承古时茶,敬奉天地人;
匠心筑精品,薪火永相传。
荟萃源地佳茗,敬呈予您,致力打造国学茶旗帜品牌,关注《坤呈昊茶业》。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